看了下公龟的视频.bilibili.com/video/BV1dA41137P6,主要说柳州市区话中蟹止和臻摄合口转开口的一些情况。
普通话声母在拼ui、un时实际音值是uən和uəi。柳州话知庄章合并到精都念平舌音,但在拼uən和uəi时却不同,普通话翘舌音(tʂ、tʂʰ、ʂ,即知庄章组)没变化还是uən和uəi,平舌音(ts、tsʰ、s以及可视为平舌音的t、tʰ,即精端组)介音u脱落,都拼成ən和əi。
例字如下:

其他西官里这几组字似乎没有像这样成体系的音变。西官外除了视频里提到的长沙话,我发现胶辽的登连片(烟台荣成那边的方言)也是这种情况。本来我猜测是柳州话语音流变时,翘舌声母并入平舌,翘舌比平舌更容易保持圆唇,所以保持了u介音,平舌为了区别就把u脱落了,通过改变韵母又形成了对立。不过后来发现登连片也有这种情况,但是登连片还有两套知庄章声母,已经能区分平翘了为什么平舌音的u也脱落呢?
我查了下明官的拟音(langwiki查的,不是很清楚网站用的是洪武正韵还是西儒耳目资,如果不是西儒,可能不能反映实际明朝官话),这几组字也是合口的。如果说现代官话方言都是明官的后代,为什么相隔那么远的两个地方做了相同的创新,难道和进化理论里的趋同进化一样吗
普通话声母在拼ui、un时实际音值是uən和uəi。柳州话知庄章合并到精都念平舌音,但在拼uən和uəi时却不同,普通话翘舌音(tʂ、tʂʰ、ʂ,即知庄章组)没变化还是uən和uəi,平舌音(ts、tsʰ、s以及可视为平舌音的t、tʰ,即精端组)介音u脱落,都拼成ən和əi。
例字如下:

其他西官里这几组字似乎没有像这样成体系的音变。西官外除了视频里提到的长沙话,我发现胶辽的登连片(烟台荣成那边的方言)也是这种情况。本来我猜测是柳州话语音流变时,翘舌声母并入平舌,翘舌比平舌更容易保持圆唇,所以保持了u介音,平舌为了区别就把u脱落了,通过改变韵母又形成了对立。不过后来发现登连片也有这种情况,但是登连片还有两套知庄章声母,已经能区分平翘了为什么平舌音的u也脱落呢?
我查了下明官的拟音(langwiki查的,不是很清楚网站用的是洪武正韵还是西儒耳目资,如果不是西儒,可能不能反映实际明朝官话),这几组字也是合口的。如果说现代官话方言都是明官的后代,为什么相隔那么远的两个地方做了相同的创新,难道和进化理论里的趋同进化一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