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吧 关注:26,458贴子:987,896

老子比孔子大二十岁,请你要点脸,儒真的不要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1-13 13:56回复
    鬼谷子是公认的祖师级人物,到了儒嘴里就这样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1-13 13:58
    收起回复
      2025-07-26 07:06: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真的懒的理这个蠢货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1-13 13:58
      收起回复
        鬼谷子还公认的祖师级人物?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1-13 14:12
        回复
          别把小说家言当作历史,庞涓和孙膑是鬼谷子徒弟的说法,来自明朝署名吴门啸客的《孙庞演义》。《史记》里面只是说两人“俱学兵法”,并没有说两人是同窗。而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苏秦出道的时候,张仪差不多已经退休了。如今关于《战国纵横家书》和《史记》中这一部分的记叙,也是有争议的。再说,鬼谷子在《史记》中只是略略一提,鬼谷子可能是一群人,也可能根本不存在,《鬼谷子》一书是不是伪造,都不曾有过定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1-13 14:14
          回复
            你们水平真的不敢恭维
            庞涓、孙膑根本不是他的徒弟,和他没半毛钱关系。还有历史界早就考证,苏秦合纵张仪连横破解是假的。苏秦张仪都不是同时代人,张仪死后30年,苏秦才出场。张仪同时代的对手是公孙衍。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 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所谓大丈夫。” ——《孟子》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1-13 14:14
            回复
              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基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表明:苏秦的年辈比张仪晚,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苏秦的主要活动均在张仪身死之后。张仪在秦国任相时,苏秦还没踏入政坛。
              史记中记载的苏秦游说的君主年代相当混乱,错误一大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1-13 14:15
              收起回复
                就算按之前的传统认知 鬼谷子徒弟的成功跟他关系并不大。他教出来的徒弟根本就找不到工作。毕业以后,苏秦凭借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到处求职,可是没有公司愿意用他,苏秦败光了所有的盘缠,只能破衣烂衫的滚回家去。
                史记苏秦列传说的很明白: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太公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1-13 14:15
                回复
                  2025-07-26 07:00: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败光盘缠的苏秦一事无成,在家里也被嘲笑,自尊心受不了,把自己关在家里,没事就用锥子扎自己大腿,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有了长进,并研习《太公阴符》这一间谍学著作,才获得了成功。和他老师鬼谷子关系不大!:
                  ”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太公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1-13 14:15
                  回复
                    张仪混的比苏秦更差,毕业后他也谋不到工作,只能到楚国去当门客混饭吃,一次参加宴会,主人的玉丢了,众人一致怀疑张仪,因为他穷啊,把他痛打一顿,扔出门外,路都走不动了。
                    苏秦成名以后,他的同学张仪还没找到工作,在楚国被人痛打以后,只能去投靠同学苏秦。苏秦复刻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狠狠地把张仪羞辱一番,然后又暗中找人帮助他,张仪憋着一肚子气,加上好朋友暗中相助,终于在秦国谋了一份工作。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1-13 14:16
                    收起回复
                      《史记》不确定《老子》作者。
                      早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就至少出现了4个《老子》可能的作者:曾经解答孔丘问礼的周守藏室官员老聃;与孔丘同时代的楚国人老莱子;孔丘去世百余年后曾经见过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的周太史儋;战国时魏将李宗的父亲、汉文帝时官员李假的七世祖李耳。《史记》分不清这些传说的真假,于是全部记录了下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1-13 14:18
                      收起回复
                        早期诸子没有提及老子(主要是《墨子》和《孟子》):
                        《论语》中没有提及老子。《墨子》中没有提及老子。《孟子》一再强调孔丘、墨翟、杨朱为当世三大学派,没有提及老子。《庄子》倒是有提到老聃并且颇为推崇,然而书中庄周和惠施谈论当世影响力最大的学派时,所说的依然还是孔丘、墨翟和杨朱而不是老子。《荀子》中有提及老子,只提过1次,次数与庄周相当,远远比不上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宋钘(11次)、孟轲(9次)、惠施(6次)和慎到(5次),当然更比不上儒家主要的对手墨翟(23次)。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1-13 14:18
                        收起回复
                          胡适当年和钱穆还为“老子在前还是孔子在前”争得不可开交。胡适认为老子在孔子前;钱穆认为孔子在老子前,老子是战国人。胡适气的说若是老子在孔子之后,他连自己的老子也不要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1-13 14:20
                          回复
                            怪不得韩国人那么无耻,原来来自于儒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1-13 14:30
                            回复
                              2025-07-26 06:54: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庞涓和孙膑《史记》里面只是说两人“俱学兵法”
                              莫名其妙成了同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1-13 14: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