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向来都是把“大侠”写成“英雄”,由“大侠”创造“历史”,其本质是一种“新古典主义”。金庸的早期作品,也是这样的一种“新古典主义”,陈家洛、郭靖都有很大的“立功”的志向。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些人物其实是不真实的,武侠人物在历史中并没有那样大的作用。“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郭靖,史有其人,《宋史》卷四四九有他的传,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四川守将吴曦叛宋的时候,郭靖是高桥地方的一个“土豪巡检”,他与众人被吴曦驱至白崖关 (在今陕西洋县境内)时,他对弟弟郭端说:“吾家世为王民,自金人犯边,吾兄弟不能以死报国,避难人关,今为曦所逐,吾不忍弃汉衣冠,愿死于此,为赵氏鬼。”遂投嘉陵江而死。历史上的郭靖,本来是一个普通的“义士”,而在武侠小说中,他成了一个江湖上的“大侠英雄”,而且还在小说中成了具有历史高度的 “民族英雄”。
金庸的功绩,不在于对“新古典主义”的抛弃,而在于他意识到“英雄”应该从贵族走人平民,由完人变成凡人。大侠不应该是“剑仙”,而是在“极限情境”中经历了万千磨难而成长起来的凡人中的英才。少年时代的杨过和韦小宝,都并不见得是什么“乖娃娃”,他们使用的手段并不一定那么“大侠”,但他们却做了许多大侠份内的事。这算不算英雄?读者对这些答丨案,应该是有多样化的标准的,因为这些主人公表现了“人”的充分复杂性而不仅仅是“侠”的规范。由这样的人物表现出来的作品主题,就既非一般的“江湖奇侠”或“蜀山剑侠”的剑仙斗法,也非聂隐娘或}L髯客式的惊天“内幕”的“揭秘”,虽然金庸小说里也写了主人公的莫大功业,但那已经和常人的社会、历史、文化相接近了。在这个意义上,至多说他写了些“重大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题材”,但确乎已经由剑侠的“仙国”回到人间。至此,武侠小说由“新古典主义”走向了“武侠现实主义”。
武侠小说的思想主题,是以“侠义”为核心的。什么是“侠义”呢?20世纪初的出版界认为:“红线之流,粉白剑青,刀光耀夜,剑气射星。儿女心肠,英雄肝胆,劳瘁不辞,经营惨淡。’,②旧武侠小说的“侠义”,许多就是这种模式。在新武侠小说中,梁羽生提出“侠就是正义的行为”,是“对大多数人有利的”,武侠小说应该“读后使人激越、向上,憎恨邪恶,热爱正义’,。③金庸1994年在北京大学演讲说:“侠是不顾自己生命危险,主持正义。武侠小说是侠义的小说。义,是正当的行为,是团结和谐的关系。”④在这样的武侠主题里,显然存在着浓厚的道德化色彩,武林江湖作为武侠活动的现实空间,被人为地标上了“正邪”的标记,所谓“侠义”,自然地被引申为“正义”,而“正义”就是“除暴安良”,就是武侠小说的最高道德主题。
正如世上的豪杰有“英雄”与“袅雄”之分,武侠小说里有大侠与魔头,二者一定是天生对立的,这已经成为武侠小说一条铁的定律。金庸在这一点上大大地异于传统的写法,他也写“正邪之间”,但他的“正邪之间”却往往并不是为了完成“除暴安良”、“诛妖除魔”的简单叙事流程,而更是对于“正邪”之本身性质的深入思考。根据他的情节与思想逻辑,“正”与“邪”是复杂的,常常是不便明确区分的,“正”与“邪”的标准,具有一种复杂的多向性。他在《神雕侠侣》中写杨过,企图塑造一个由“邪”而“正”的典型,野孩子杨过成了神雕大侠,而早年雄姿英发的黄蓉反而有时显得偏心和不近情理了。到《天龙八部》,段誉和虚竹都只能说是中性人物,他们绝对是正面人物,但仿佛又并不怎样“侠义干云”。在《连城诀》和《笑傲江湖》里,一大串“大侠”其实都是野心家,都不过是可笑的失败了的袅雄。在他的“金盆洗手”之作《鹿鼎记》里,“大侠”一反常态,虽然他们武功很强,智商很高,身怀奇宝,甚至还有不错的人格魅力,但在无情的现实和滚滚的历史车轮下,他们那样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终于被历史辗碎,“侠义”因此变得十分苍白。
金庸的功绩,不在于对“新古典主义”的抛弃,而在于他意识到“英雄”应该从贵族走人平民,由完人变成凡人。大侠不应该是“剑仙”,而是在“极限情境”中经历了万千磨难而成长起来的凡人中的英才。少年时代的杨过和韦小宝,都并不见得是什么“乖娃娃”,他们使用的手段并不一定那么“大侠”,但他们却做了许多大侠份内的事。这算不算英雄?读者对这些答丨案,应该是有多样化的标准的,因为这些主人公表现了“人”的充分复杂性而不仅仅是“侠”的规范。由这样的人物表现出来的作品主题,就既非一般的“江湖奇侠”或“蜀山剑侠”的剑仙斗法,也非聂隐娘或}L髯客式的惊天“内幕”的“揭秘”,虽然金庸小说里也写了主人公的莫大功业,但那已经和常人的社会、历史、文化相接近了。在这个意义上,至多说他写了些“重大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题材”,但确乎已经由剑侠的“仙国”回到人间。至此,武侠小说由“新古典主义”走向了“武侠现实主义”。
武侠小说的思想主题,是以“侠义”为核心的。什么是“侠义”呢?20世纪初的出版界认为:“红线之流,粉白剑青,刀光耀夜,剑气射星。儿女心肠,英雄肝胆,劳瘁不辞,经营惨淡。’,②旧武侠小说的“侠义”,许多就是这种模式。在新武侠小说中,梁羽生提出“侠就是正义的行为”,是“对大多数人有利的”,武侠小说应该“读后使人激越、向上,憎恨邪恶,热爱正义’,。③金庸1994年在北京大学演讲说:“侠是不顾自己生命危险,主持正义。武侠小说是侠义的小说。义,是正当的行为,是团结和谐的关系。”④在这样的武侠主题里,显然存在着浓厚的道德化色彩,武林江湖作为武侠活动的现实空间,被人为地标上了“正邪”的标记,所谓“侠义”,自然地被引申为“正义”,而“正义”就是“除暴安良”,就是武侠小说的最高道德主题。
正如世上的豪杰有“英雄”与“袅雄”之分,武侠小说里有大侠与魔头,二者一定是天生对立的,这已经成为武侠小说一条铁的定律。金庸在这一点上大大地异于传统的写法,他也写“正邪之间”,但他的“正邪之间”却往往并不是为了完成“除暴安良”、“诛妖除魔”的简单叙事流程,而更是对于“正邪”之本身性质的深入思考。根据他的情节与思想逻辑,“正”与“邪”是复杂的,常常是不便明确区分的,“正”与“邪”的标准,具有一种复杂的多向性。他在《神雕侠侣》中写杨过,企图塑造一个由“邪”而“正”的典型,野孩子杨过成了神雕大侠,而早年雄姿英发的黄蓉反而有时显得偏心和不近情理了。到《天龙八部》,段誉和虚竹都只能说是中性人物,他们绝对是正面人物,但仿佛又并不怎样“侠义干云”。在《连城诀》和《笑傲江湖》里,一大串“大侠”其实都是野心家,都不过是可笑的失败了的袅雄。在他的“金盆洗手”之作《鹿鼎记》里,“大侠”一反常态,虽然他们武功很强,智商很高,身怀奇宝,甚至还有不错的人格魅力,但在无情的现实和滚滚的历史车轮下,他们那样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终于被历史辗碎,“侠义”因此变得十分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