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AR的模式是维修业发展史上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因为它打通了人与机器连接的最后一米。相对于其他常见的信息终端,如执法记录仪、智能手电、平板和手机等,AR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执法记录仪和智能手电的不足在于只能满足单一视频影像记录的功能;而手机和平板在录入数据时虽然比较方便,但由于现场工作和环境的复杂性,频繁拿出手机和平板也会严重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安全风险;同时多种设备的使用也会带来数据规范和兼容性的问题。
AR作为继PC、手机、智能手机之后的新一代交互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充分对比和评估后,南航认为AR眼镜更能满足机务现场工作的实际环境,成为打通人与数字世界最后一米的最佳工具。工作者将无需再手持工卡、对讲机、签字笔、手电等物品,真正做到解放双手和第一视角介入,极大提升工作的便利性。同时,伴随着与物联网(IoT)、知识图谱、5G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AR技术可以在任意时间,高效赋能一线工作人员。目前,大部分AR工业场景的应用聚焦于利用AR眼镜的交互功能进行远程工程协作,提升一线的工作效率。截至2021年底,南航已完成对国内外28个主要基地和外站AR远程工程协作的部署落地。在此基础之上,南航自2020年开始致力于打造在软硬件和交互方式等各个层面,适用于航空维修行业不同职能领域,基于AR底座的完整解决方案,并以此作为以构型管理为基础的数字化系统的外延架构,承载平台感官能力的向外延伸。

AR作为继PC、手机、智能手机之后的新一代交互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充分对比和评估后,南航认为AR眼镜更能满足机务现场工作的实际环境,成为打通人与数字世界最后一米的最佳工具。工作者将无需再手持工卡、对讲机、签字笔、手电等物品,真正做到解放双手和第一视角介入,极大提升工作的便利性。同时,伴随着与物联网(IoT)、知识图谱、5G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AR技术可以在任意时间,高效赋能一线工作人员。目前,大部分AR工业场景的应用聚焦于利用AR眼镜的交互功能进行远程工程协作,提升一线的工作效率。截至2021年底,南航已完成对国内外28个主要基地和外站AR远程工程协作的部署落地。在此基础之上,南航自2020年开始致力于打造在软硬件和交互方式等各个层面,适用于航空维修行业不同职能领域,基于AR底座的完整解决方案,并以此作为以构型管理为基础的数字化系统的外延架构,承载平台感官能力的向外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