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10月16日讯 在《三国演义》中,孙权和周瑜之间的关系堪称经典。此次高希希导演在新版《三国》中,加强了张博饰演的孙权的戏份,令孙权和周瑜这对“君臣兄弟”之间的微妙关系浮出水面。而饰演孙权和周瑜的张博、黄维德哥俩,则颇有默契的在戏里戏外分别上演了不同版本的“兄弟联”。
戏里“兄弟”对抗共存
在片中,张博饰演的孙权和黄维德饰演的周瑜,既是君臣,又看似兄弟;既要联合抗曹蜀,又彼此提防着对方,唯恐破坏了两人之间这种微妙关系。
根据史书的记载来看,孙权称周瑜为“卿”、“君”、“公瑾”等等,而没有称呼过“瑜兄”,可见在孙权眼里,君臣之间是不能以兄弟相称的。然而另一方面,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又曾对孙权说过:“公瑾与伯符(孙策)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汝其兄事之”的意思,就是要孙权看待周瑜像哥哥一样,但仍然不等于说二人就可以兄弟相称了。
为了演出孙权和周瑜之间这种似兄弟又非兄弟的关系,张博和黄维德在表演的时候都非常谨慎。“和所谓的‘虚伪’又不一样,他(孙权)对周瑜还是有感情的。”张博解释说,孙权作为君主,对臣子的那种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有欣赏之情,又有拉拢器重之意,当然也少不了防范之心,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下做“兄弟”,张博表示对自己的演技也是一大挑战,“就比如,孙权每次面对周瑜的笑容都特别难拿捏,因为心里对这个兄弟还是有感情的,不能笑得太假;但其实在他(孙权)内心深处,又囤积着很深的防备心理,这些都要在他对周瑜的笑容里表现出来。”
戏外“兄弟”喜好“研究”
走出片厂,张博和黄维德两兄弟立刻卸掉了脸上虚伪的笑容,年纪相仿的两个人在拍戏之余,经常一起“研究”《三国》里的人物。
“我们‘探讨’的都是很深奥的东西。”张博神秘的笑着说,他和黄维德没事儿的时候就聚在一块儿,不是研究诸位英雄的面相如何,就是琢磨“三国”将领里谁最命大,最后总结出来,他俩所处的东吴,算得上是“三国”众将领中整体“面相”最养眼的。
张博笑称,魏蜀两国的演员们,因为角色扮相比较“雄伟”,所以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在化妆上,虽然自己胡子头套的扮相也颇费时间,但跟他们一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然而,化妆省下来的时间,张博和黄维德这哥俩也没浪费。由于孙权和周瑜的对手戏甚多,在片场经常能看见两人聚在一旁,嘀嘀咕咕的低声对台词。张博说,演《三国》的台词功底非常重要,他和黄维德都力争在开拍前把台词准备到最好的状态,一方面可以给剧组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在台词滚瓜烂熟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充足的精力去加深人物性格的刻画。
戏里“兄弟”对抗共存
在片中,张博饰演的孙权和黄维德饰演的周瑜,既是君臣,又看似兄弟;既要联合抗曹蜀,又彼此提防着对方,唯恐破坏了两人之间这种微妙关系。
根据史书的记载来看,孙权称周瑜为“卿”、“君”、“公瑾”等等,而没有称呼过“瑜兄”,可见在孙权眼里,君臣之间是不能以兄弟相称的。然而另一方面,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又曾对孙权说过:“公瑾与伯符(孙策)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汝其兄事之”的意思,就是要孙权看待周瑜像哥哥一样,但仍然不等于说二人就可以兄弟相称了。
为了演出孙权和周瑜之间这种似兄弟又非兄弟的关系,张博和黄维德在表演的时候都非常谨慎。“和所谓的‘虚伪’又不一样,他(孙权)对周瑜还是有感情的。”张博解释说,孙权作为君主,对臣子的那种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有欣赏之情,又有拉拢器重之意,当然也少不了防范之心,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下做“兄弟”,张博表示对自己的演技也是一大挑战,“就比如,孙权每次面对周瑜的笑容都特别难拿捏,因为心里对这个兄弟还是有感情的,不能笑得太假;但其实在他(孙权)内心深处,又囤积着很深的防备心理,这些都要在他对周瑜的笑容里表现出来。”
戏外“兄弟”喜好“研究”
走出片厂,张博和黄维德两兄弟立刻卸掉了脸上虚伪的笑容,年纪相仿的两个人在拍戏之余,经常一起“研究”《三国》里的人物。
“我们‘探讨’的都是很深奥的东西。”张博神秘的笑着说,他和黄维德没事儿的时候就聚在一块儿,不是研究诸位英雄的面相如何,就是琢磨“三国”将领里谁最命大,最后总结出来,他俩所处的东吴,算得上是“三国”众将领中整体“面相”最养眼的。
张博笑称,魏蜀两国的演员们,因为角色扮相比较“雄伟”,所以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在化妆上,虽然自己胡子头套的扮相也颇费时间,但跟他们一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然而,化妆省下来的时间,张博和黄维德这哥俩也没浪费。由于孙权和周瑜的对手戏甚多,在片场经常能看见两人聚在一旁,嘀嘀咕咕的低声对台词。张博说,演《三国》的台词功底非常重要,他和黄维德都力争在开拍前把台词准备到最好的状态,一方面可以给剧组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在台词滚瓜烂熟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充足的精力去加深人物性格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