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吧 关注:4,878贴子:109,075

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贡献。苍洱新石器遗址中已发现沟渠的痕迹。而在剑川海门口铜石并
用遗址中发现居民已从事饲养家畜和农耕的遗迹。春秋、战国时期,洱海地区已出现青铜文化。蜀汉时,洱海地区已发展到“土地有稻田畜牧”。唐
代白族先民已能建筑苍山“高河”水利工程,灌田数万顷;修治高山梯田,创建了邓川罗时江分洪工程。南诏有自己的历法,明代白族学者周思濂所
著《太和更漏中星表》以及李星炜的《奇验方书》等,都是总结了古代天文和医学的代表作。
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唐代建筑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高近六十米,分十六级,造作精巧,近似西安
的小雁塔。剑川石宝山石窟,技术娴熟精巧,人像栩栩如生。它具有我国石窟造像的共同点又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石刻艺术史上占有很高的地
位。元明以来修建的鸡足山寺院建筑群,斗拱重叠,屋角飞翘,门窗用透雕法刻出了一层层的人物花鸟,巧夺天工,经久不圮。它们都出于有名的“
剑川木匠”之手。白族的漆器,艺术造诣很高,元明两代王朝政府所取的高艺漆工,大都从云南挑选;大理国的漆器传到明代,还一直被人视为珍贵
的“宋剔”。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帝国主义盗走的“南诏中兴国史画卷”,是八九九年白族画家张顺、王奉宗的杰作。它将南诏建立的神话传说
,用连续的短画形式精妙的描绘出来,生动优美,是我国珍贵的文物之一。一一七二年张盛温创作的“大理画卷”,被称为“南天瑰宝”。该画全长
十丈,一百三十四开,以“护国人王经”为主题,画着六百二十八个面貌不一样的人像。笔法精致娴熟,工巧细腻,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
古代白族有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踏歌。民间流传的《创世纪》长诗,叙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追述了白族在原始社会“天下顶太平”、“不分贫和
富”、“百姓肥胖胖”的没有阶级压迫剥削的平等生活。南诏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诗被称为“高
手”佳作,收入《全唐诗》中。《望夫云》、《蛇骨塔》、《杀州官》、《钩日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英
雄人物。南诏有名的《狮子舞》,在唐朝时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在唐朝宫廷里被列为唐代音乐14部之一。《白族调》是流传甚广的“三七一
五”(前三句七言,后一句五言)的格律诗。15世纪中叶,有些文人应用这一民歌形式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如杨黼的“词记山花碑”。白剧“吹吹腔”
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根据《南诏中兴国史画卷》所载,南诏时已有《张氏国史》、《巍山起因、铁柱庙、西洱河等记》的历史著作。大理国时期也有《白史》、《国史》
,都已失传,仅《白史》片断散见于明代碑文中。元代白族史书《白古通》、《玄峰年运志》虽已失传,但都是明代云南地方史著作《滇载记》、《
南诏野史》等书的蓝本。根据史籍考订洱海地区历史的,有明代白族学者杨士云的《郡大记》,该书为另一白族学者李元阳采入嘉靖《大理府志》,
是万历《云南通志沿革大事考》的底本。清代白族史学家王崧在总纂道光《云南通志》时,汇集了记载云南的书籍61种,编为《云南备征志》2l卷,
取材广泛,体例谨严,是研究云南民族史和地方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光彩。
远在石器时代,农业就已成为洱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部门,白族地区还出现了早期的水利设施——沟渠。
南诏时期,白族已能够种植稻、麦、黍、稷等多种农作物,能建筑苍山水利工程,灌田数万顷。
此后,白族在天文、历法、气象、建筑、医学、文史、音乐舞蹈、雕刻绘画等方面,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如《太和更漏中星表》、《洞天
秘典注》和《奇验方书》等,都是明代白族学者较详细地记载和总结古代天文、医学方面宝贵经验的代表作。
.......
如今,白族科学家\学者艺术家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各行各业.


1楼2010-05-11 02:00回复
    ....
    张胜温  
         张胜温是大理国时期著名的白族宫廷画师,在他的主持下,于公元1180年绘制了长卷佛教画—《宋时大理国张胜温绘梵像卷》,画卷全长1635.5
    厘米,宽30.4厘米,共分134幅。画卷内容第一部分绘“利贞皇帝礼佛图”;第二部分绘诸佛菩萨、金刚罗汉、天龙八部、中土禅宗法系及大理国高僧
    ;最后绘天竺十六国王众,真实地反映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信仰状况。画卷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另有摹本《法界源流图》。  
    


    2楼2010-05-11 02:01
    回复
      赵藩
      赵藩(公元1851—1927年),字樾村,号石禅老人,剑川人,是清末民初白族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赵藩曾在四川做官,辛亥革命后担任过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云南省图书馆馆长等职。他撰写的成都武侯祠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深受后人的赞誉。赵藩一生的成就以诗文创作最为突出,同时,他还是一位教育家,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士蔡锷、李根源、周钟岳都是他的门生。赵藩又是一位书法家,现存昆明大观楼长联就是由他书写的。


      3楼2010-05-11 02:04
      回复

        --------
        赵式铭 (1873-1942年),字星海,白族,金华镇人。
                 著名诗人、学者。1907年,在全国首创《丽江白话报》,用白话文宣传进步思想。先后任《云南通志》副总纂,为保存云南历史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其撰写的《白文考》、《么些文考》等,开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之先河。他创作的诗集有《睫巢诗稿》、《睫巢诗稿补遗》等,达三四千首之多,充满忧国忧民和爱国主义和强烈感情。他还致力于古典诗歌的研究,著有《睫巢随笔》。
        


        4楼2010-05-11 02:12
        回复
          周钟岳 (1876-1955年),字生甫,白族,金华镇人。
                    著名学者、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清光绪癸卯(1930年)科乡试解元(第一名举人),曾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任蔡锷都督府秘书长,编纂
          《云南光复史》。护国讨袁时,任四川省督军署秘书长,1919年至1921年代理云南省省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继任考试院长。1931
          年后任云南通志馆馆长,总纂《云南通志》,萃成266卷,140册,为弘扬地方历史文化作出重大贡献。195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其书法刚劲雄浑,端
          楷庄正,“骨气浑稳,体兼众妙”。昆明五华山都督署“光复楼”三字,还有南京“总统府”三字、路南、“ 石林”二字,即其所书。著作颇丰,有
          《惺庵诗稿》10卷等。


          5楼2010-05-11 02:12
          回复
            张海秋 (1891-1972)年,又名福延 ,白族,金华镇人。
                    著名林业教育家、森林理论家 、白语研究专家。1918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实科。1958年任昆明农林学院院长,直到1964年
            退休。曾编写《造林学》、《森林经济学》等多各教材,填补了我国林学教育的空白;还编写出版《中国森林史》、《森林数学》等多部专著。他多
            年研究白语,著作甚富,著有《剑属语言在吾国语言学上之地位》、《白语中保存着的殷商时代的词语》等。


            7楼2010-05-11 02:18
            回复

              杨天禄(1882年至1948年),字石渠,自号农人,云南大理鹤庆人,著名白族画家。杨天禄博学多才,在绘画、书法、篆刻、行医方面独树一帜。他
              的不少传世书画作品,近年来在海内外被广为收藏。
              ...
              从杨天禄的传世之作看,用笔用墨都有过前人之处,而且对自然物象有独特的认识、感悟和把握。笔尖生机独存,一花一木或禽鸟鱼虫等都显得神韵
              十足、妙趣横生,最能反映杨天禄浑厚笔墨功夫和应物象形表现的鸟禽类代表作如《卓立英风》,可称大理白族著名画家作品中的一件艺术珍品。他
              的作品《鹰》和《钟馗》上世纪30年代曾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大理白族画家 杨民 油画
              大理著名白族画家彭放...


              11楼2010-05-11 02:22
              回复
                李明璋(公元1936年一1985年),云南省大理市海东名庄人,白族,是建国后自学成才的白族民间艺人,是广大白族人民公认的白族大本曲演唱家,经过不断发掘和创新,他对白族大本曲唱腔、曲调研究有自己的独到的创意.生前创作改编了一大批反映新生活,为白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大本曲唱段和本子,他常年深入广大白族农村演唱,汲取了大本曲南腔、北腔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对白族大本曲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被誉为大本曲
                艺人中的"后起之秀".


                12楼2010-05-11 02:23
                回复
                  大理名人王希季
                         王希季,白族,大理市上末人,1921年生,男,中共党员,中国功勋卓著的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空间事业开创人之一、著名卫星总设计师、空
                  间返回技术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士。1999年9月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的技术负责人、中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总体方案设计者、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任总设计师……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的王希季,大半辈子都在忙着向苍茫太空镶嵌“中国星”。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静谧的院落里,花木扶疏,绿树成荫。每当清晨,人们总能看到一位身材不高、面色红润的学者在花廊前全神贯注地打太极拳。他精神矍铄,动作轻捷,一招一式都非常认真。8点以前,他准时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紧张的工作。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希季,我国功勋卓著的空间技术专家。 


                  14楼2010-05-11 02:26
                  回复


                    17楼2010-05-11 02:43
                    回复
                      1985年,"尖兵一号返回型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王希季为和线获奖人;1990年"摄影定位卫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入特等奖,他为第四获奖人。1987睥,为促进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作为型号总设计师的王希季,首次承担了中国在返回式卫星上搭载国内外多项科学试验的任务,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了主任务和搭载空间科学试验任务,使中国的空间科学从探测阶段登上了试验阶段的新台阶。这一年,王希季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王希季是中国功勋卓著的航天技术专家,长期以来,他兢兢业业地工作在这条战线上,为开拓和发展中国空间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96年,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希季不仅工作勤奋,而且学习、读书和写作也十分勤奋。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授时,与钟芳教授合著出版了《船舶汽轮机原理与热计算》一书;在上海机电设计院和七机部院所时,倡创了"控空火箭技术"和"空间返回技术"两门技术学科,主编和参与写作出版了《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一书,撰写了《太空·地球·人类》一书中的"空间资源的开发"部分,写包妙琴教授合著《工程设计学》,与李大耀研究员合著《空间技术》、《卫星设计学》等书;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著《论空间资源》一文,在国内阁上资提出将空间天然环境和航天器进入空间自然产生的环境当作人类资源看待的观点;《从空间资源开发展望空间技术发展》一文,首次提出能量型和物质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人的参与,是载入航天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论点。他的论文在空间科学界有相当的影响,中外同行和读者评价甚高。 


                      18楼2010-05-11 02:44
                      回复


                        19楼2010-05-11 02:46
                        回复
                               苏民生(1896.11—1988.2)别名苏霖,白族,字澜沧了。云南剑川人。擅长中国书画鉴赏、美术理论。曾于日本京都大学专攻美术史。历任中法大学教授、北京艺术师范学院资料科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资料员。


                          21楼2010-05-11 02:47
                          回复
                            苏峙鑫是国家核工业创建之初加入核科技刨业者行业的首批科技人员,是中国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和生产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57年,作为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制备专业组成员。赴莫斯科苏联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考察学习。回国后,参加原子能所同位素研究室组建工作。协助组织并参加研究成功中国首批33种放射性同位素,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和供应放射性同位素的历史。
                                 1962—1965年,苏峙鑫承担了核工业部下达的重要国防任务“503”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在肖伦帮助下,团结全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提供了所需的居里级钋一210a源和验证不同类型原子弹临界模拟铀-235裂变谱中子源,为中国核武器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当时中国放射化学界一项重要的开创性工作,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并作为“原子弹突破即武器化”的部分内容,再度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3楼2010-05-11 02:50
                            回复
                              1965—1981年,苏峙鑫主持原子能放射化学研究室期间,全力组织力量,积极承担并出色完成了核爆炸参数测定的重要国防任务,多次对核试验样品进行圆满的测定,再一次为国防任务作出重要贡献,获1978年科学大会奖。其后,苏峙鑫作为研究室代理主任,在倾听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高瞻远瞩,热情支持并有效组织了应用稍研究室的主要力量,投身于核技术和放射化学技术在环境、材料、土壤、地质、生物等领域的开拓性应用研究,为活化分析、正电子湮灭技术在80年代进入国际国内前列打下坚实基础。
                                   80年代初,苏峙鑫参加了质子直线加速器及其应用研究室的工作,负责利用该加速器开展缺中子医用短寿命同位素的研究和应用研究任务,建成高能所第一个较先进白l同位素制备和研究实验室,先后研制成功碳—1l、铊—201、镓—67等放射性药物制剂;其中,重要的心肌显像剂铊—201注射液的临床100例试验已基本完成,为国内医务界提供常规产品,填补国内供应空白走出第一步。
                              另外资料见:
                              http://www.indali.cn/viewthread.php?tid=1085


                              24楼2010-05-11 0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