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吧 关注:9,409贴子:254,932

回复:读史书聊安定梁氏起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公元前650年,梁伯的女婿夷吾回晋国继君位,这就是晋惠公。
按语:公子夷吾流亡在梁国,后来怎么成了晋国的国君了呢?
原文《史记 .晋世家》略。
按语:《史记 .晋世家(二、694)》是这样记载的:晋献公二十六年夏季(公元前650年),晋献公病倒了,秋天九月病故。大臣荀息奉晋献公遗旨立奚齐(就是骊姬生的那个儿子),这时晋国大臣里克、邳郑打算接公子重耳回国继位,十月,里克把奚齐杀死在晋献公的灵堂上。荀息又立悼子(骊姬的妹妹生的儿子),十一月,里克又在朝堂上杀了悼子。
里克等人杀了奚齐和悼子以后,派人去翟国接重耳回国继位,重耳拒绝了。里克又派人去梁国接夷吾回国继位,夷吾的谋士说“晋国有可以继位的公子,却来这里找你,不可轻信。应当请秦国派人护送你回国。”于是夷吾派人携重礼去秦国求助,并承诺说:如果夷吾能回国继位后,就把晋国黄河西岸的土地送给秦国。于是秦穆公就派兵护送夷吾回到晋继位,这就是晋惠公。


IP属地:广西48楼2021-12-30 10:02
回复
    四:梁国子孙在晋国的有关记载:
    1:梁弘
    按语: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三十三年、晋襄公元年、鲁僖公三十三年),《史记.秦本纪(一、96》、《史记.晋世家(二、716)》都记载了:秦国灭了晋国边境上的滑国,此时晋文公刚逝世不久,太子晋襄公大怒,带丧出兵,在殽谷大败秦军。《春秋左传》原文:,“【传】(僖公)三十三年...... 子墨衰絰,梁弘御戎,莱驹为右。”,按语:说晋襄公的战车是:梁弘为御手,莱驹为车右。这事发生在公元前627年,梁已亡国14年,梁伯的子孙在晋国成了国君的战车驾驶员。
    公元前625年(秦穆公三十五年,晋襄公三年,鲁文公二年),《史记.晋世家(二、716)》原文:“後三年,秦果使孟明伐晋,报殽之败,取晋汪以归。”,《春秋左传》原文:(文公二年).....战于殽也,晋梁弘御戎,莱驹为右。按语:再次提到了梁弘。


    IP属地:广西51楼2021-12-30 10:14
    回复
      2:梁益耳
      原文:《春秋左传》文公八年【传】夷之蒐,晋侯将登箕郑父、先都,而使士縠、梁益耳将中军。先克曰:「狐、赵之勋,不可废也。」从之。先克夺蒯得田于堇阴。故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蒯得作乱。文公九年【传】九年春,王正月己酉,使贼杀先克。乙丑,晋人杀先都,梁益耳。
      按语:公元前619年,梁益耳参与晋国动乱。
      按语:公元前618年,梁益耳被晋国杀死。


      IP属地:广西52楼2021-12-30 10:15
      回复
        五:梁益耳是梁国后裔
        按语:梁益耳是不是梁国后裔呢?现在的谱学界各执一词,在其它很多文献中也有“晋有梁益耳、梁弘、梁由靡,以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此则以邑命氏者。又有拔列兰氏,改为梁氏,虏姓也。”的说法,我不赞同。梁弘、梁由靡是不是梁国后裔我没有能力研究太多,我关注的是梁益耳。因为在《后汉书》中说梁益耳是安定梁氏重要人物梁统的祖先,但没有直接说梁益耳是梁国后裔。也就是说梁益耳如果不是梁国后裔,而是因晋国有梁城、高梁、曲梁之地之地姓梁名益耳的话,前面我们费了老大的劲扯到黄帝那那是白扯了。好在《后汉书》有这样的注解:
        原文:《后汉书.梁统列传(二、921)》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晋大夫梁益耳,即其先也①。
        ①东观记曰:“其先与秦同祖,出于伯益,别封于梁”。梁益耳见左传。氏音支。
        按语:在范晔撰写《后汉书》之前,有不少编撰后汉的史书,唯《东观汉记》是属于官史性质的,范晔也是以《东观汉记》为主要依据,参考各家的著作写成的《后汉书》。所以我既然取信于《后汉书》,当然也只采纳《东观汉记》之言,至于他家之言,不听也罢。


        IP属地:广西53楼2021-12-30 10:18
        回复
          六:梁益耳、梁鳣与广州【先贤千乘侯祠】
          原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三、1214》“梁鳣字叔鱼,少孔子二十九岁”。
          按语:虽然只有简单的十多个字的记载,梁鳣却是大大的名人。有文章说他是梁康伯的九世孙,梁益耳的五世孙,依据是什么咱不知道。从时间上推算,《史记.孔子世家(二、930)》“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鲁襄公二十二年是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梁鳣比孔子小29岁,即梁鳣生于公元前522年。梁康伯公元前770年建立梁国时约70岁,约178年时间发展到第九代人,约30年一代人这符合人口发展规律。同理说他是梁益耳五世孙,也符合自然规律。但他们之间的血统关系依据是什么?不知道。然而,作为孔门弟子之一,梁鳣受到历代官府的祭祀和封赐,汉追子京侯。唐代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梁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千乘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梁子”,这是事实。在今广州惠福东路389号,有一座两广梁氏合建的梁氏阖族祠“先贤千乘侯祠”,老嘢宗长送我一本民国九年重辑的《千乘侯祠全书》,是“广东省梁氏文化研究会”重辑的原件摄影本。


          IP属地:广西54楼2021-12-30 10:21
          回复
            第六章:安定郡的由来
            一:安定郡是什么意思?
            安定郡有两层意思:
            第一:“安定郡”,是古代行政区域名,
            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从北地郡划地分置安定郡,辖境相当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彭阳等县地。
            东汉安定郡属凉州,改治临泾县,领6县:临泾、彭阳、泾阳、祖厉、乌支(东观记注:氏音支,乌氏即乌支)、阴盘、朝那。
            从东汉到北朝时期,安定郡先后属于凉州、雍州、秦州、泾州。
            隋大业五年,(607年),安定郡直属朝廷,治安定县(今泾川县北),领安定、良原(今灵台县西北)、鹑觚(今灵台县东北)、朝那(今灵台县西北)、阴盘(今平凉市东南)、华亭、临泾(今镇原县西)7县。
            到唐武德元年(618)废。
            作为行政区域名,安定郡在618年废除了,但作为“郡望”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安定郡”,是梁氏的“郡望”之一。什么叫郡望呢?郡望即地望、郡姓。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地望,即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以此而别于其他的同姓族人。就拿我们梁氏来说吧,有“安定郡梁氏”、“扶风郡梁氏”等等。同样姓梁,但发祥地不同。“举案齐眉”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后汉书·梁鸿传》故事的主角梁鸿,就是扶风郡梁氏。同姓不同郡望其实很好理解,就象现代,虽然这一族人同姓且同一个老太公,但不同一个堂屋(或者一房),表明出来就知道亲疏关系了。同时,郡和堂在“郡望”意义上来说也是想通的,即“安定郡梁氏”也有称之为“安定堂梁氏”,这在两广的宗庙和香火台上很常见,在姓氏文献中也简称“安定梁氏”。


            IP属地:广西56楼2021-12-30 10:25
            回复
              二:为什么说梁益耳是梁国康伯后裔?
              按语:之前我一直有个疑问,凭什么说梁益耳是梁国后裔?梁益耳虽然是安定梁氏的先祖,但《史记》《春秋》《后汉书》等都没有明确说明梁益耳是梁国后裔。因为之前我看的是网络版本,直到得到《后汉书》这套书后,才搞明白。《后汉书》是(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解,书中编入了李贤等的注解。
              原文:《后汉书.梁统列传(二、921)》
              梁统,子松,子竦,曾孙商,玄孙冀。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晋大夫梁益耳,即其先也①。统高祖父子都,自河东迁居北地,子都子桥②,以资千万徙茂陵,至哀、平之末,归安定。
              ①东观记曰:“其先与秦同祖,出于伯益,别封于梁”。梁益耳见左传。氏音支。
              ②东观记,桥子溥。溥子延,以明军谋特除西域司马。延生统。
              按语: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晋大夫梁益耳,即其祖先。注解依据东观记说:“梁益耳与秦国(秦氏)同祖,出自伯益,别封于梁。”正与我们前面在《史记》看到的:舜帝赐伯益姓嬴,传到非子,周孝王让他复续嬴氏祀,封秦地,以地为氏号秦嬴,至周平王时,升秦襄公为诸侯国,封梁地给秦仲的少子康建立梁国。这一切相吻合了。
              梁益耳是梁国梁伯的后裔,在晋国任大夫,曾是晋国中军的将领。
              我们依据《后汉书》和注解,先看一下梁统的世系。


              IP属地:广西57楼2021-12-30 10:38
              回复
                三:梁统是安定郡乌氏县人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安定是指安定郡,乌氏是属安定郡的一个县名,不是姓氏。注解中还特别注明:氏音支。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乌支也就是乌氏的意思。
                “统高祖父子都,自河东迁居北地,”河东是指河东郡,北地是指北地郡,
                河东郡,秦国三十六郡之一,在今山西夏县北,从地图上能清楚地知道,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地界。前面我们说过:公元前641年梁伯亡国,一部分梁氏子孙(包括梁益耳族人)在晋国生息繁衍。
                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
                安定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从北地郡分析出来地置安定郡。
                “以资千万徙茂陵,” 茂陵是指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的陵寝,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东北。茂陵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至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茂陵置茂陵县,徙天下富豪6万余户,最多达27.7万余人。
                “至哀、平之末,”,是指汉哀帝刘欣(公元前7年—公元前1年在位)、汉平帝刘衎(公元前1年—公元5年在位)。
                归纳言之:梁统,字仲宁,安定郡乌氏县人。梁统的高祖父梁子都从河东郡迁徙到北地郡,后又凭借雄厚的财力迁徙茂陵县,在公元元年左右,迁回安定,此时安定已从北地郡分析出来设安定郡。


                IP属地:广西58楼2021-12-30 10:48
                回复
                  四:安定郡为什么能成为一支梁氏的郡望名号?
                  原文:《后汉书.梁统列传(一、921)》统性刚毅而好法律。初仕州郡。更始二年,召补中郎将,使安集凉州,拜酒泉太守。
                  按语:更始二年是公元24年,梁统官至酒泉太守。就算他年轻有为吧,约生于公元1年之前不远。以此推算,梁统的高祖梁子都,应该是公元前100年年间的人。
                  综合上面收集的资料,我们概括为:公元前100年左右,梁子都族人从河东郡迁徙到北地郡,公元前70年左右,梁子桥率族人从北地郡迁徙到茂陵县,在公元1年左右,迁回安定郡。也可以说是公元前114年前从河东郡迁徙到北地郡,因为安定郡是公元前114年从北地郡分置出来的,如果是公元前114 年后才迁来的话,《后汉书》就应该写“统高祖父子都,自河东迁居安定,”了,“至哀、平之末,归安定”,用了个“归安定”可以理解为当初从河东郡迁徙到北地郡就定居在时属于北地郡后属安定郡的乌氏。这话说得有点绕,直白点说就是:
                  公元前114年之前不远,梁子都族人从河东郡迁徙到北地郡的乌氏,
                  公元前70年左右,梁子桥率族人从北地郡迁徙到茂陵县,
                  在公元1年左右,迁回安定郡乌氏。
                  梁国亡于公元前641年,到公元前100年左右,一支梁氏族人从黄河东岸的古晋国,回迁到黄河以西的北地郡,时空跨越了500余年。中国历史经历了春秋五霸、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楚汉相争、前汉兴衰。梁国子孙自然也散布天下,只是我们没有能力一一知晓。唯安定郡乌氏这一族,因梁统的原固才稍懂一点梁氏的发展史,这就是有名的“安定梁氏”一族。所幸的是,我们两广很多梁氏都是安定梁氏一族的后裔,香火堂上、祠堂上都写着“安定郡”,“安定堂”字样。安定郡是中华梁氏安定梁这一族的郡望,那安定梁是如何成为名门望族的呢?我们来看看安定郡乌氏人梁统及后世子孙的辉煌历史吧。
                  据《后汉书.梁统传(二、921页起)》记载:


                  IP属地:广西59楼2021-12-30 11:05
                  回复
                    一:梁统
                    公元24年(更始二年),梁统召补中郞将(官职名称,皇帝侍卫队的统领)。任酒泉太守(酒泉,地名。太守,官职名称,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都城长安,天下大乱,梁统与窦融及诸郡守为保境安民,联合起来。众人推举梁统为盟主,梁统推辞不就,于是大家选窦融为河西大将军(北地郡和安定郡等在黄河西岸),梁统为武威太守。
                    公元29年(建武五年),东汉政权已建立,梁统等人跟随窦融投奔光武帝刘秀归顺东汉,光武帝加封梁统为宣德将军。
                    公元32年(建武八年)光武帝亲自率军攻打隗嚣,梁统与窦融等人率军与光武帝会合。隗嚣被打败后,光武帝封梁统为成义侯,梁统的胞兄梁巡、堂弟梁腾同封为关内侯,并任命梁腾为酒泉典农都尉。梁统等全都返回河西。
                    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梁统和窦融等人来到京城洛阳(今河南洛阳),以列侯的资格上朝参见,改封为高山侯,官拜太中大夫,梁统的四个儿子都授任为郎官。
                    梁统后来出任九江太守,最后封为陵乡侯。最终死于任上,其子梁松继承爵位。
                    梁统一生,历任:中郞将、酒泉太守、武威太守、宣德将军、九江太守。受封:武威太守、宣德将军、成义侯、陵乡侯。胞兄梁巡、堂弟梁腾同封为关内侯。


                    IP属地:广西60楼2021-12-30 11:05
                    回复
                      二:梁松
                      梁统之子梁松,郎官,妻子是光武帝之女舞阴长公主,升迁虎贲中郎将。光武帝崩,受遗诏辅政。
                      公元58年(永平元年),升迁太仆。
                      公元59年(永平二年),被罢官。
                      公元61年(永平四年),受人诽谤入狱,死于狱中。


                      IP属地:广西61楼2021-12-30 11:06
                      回复
                        三:梁扈
                        梁松的儿子叫梁扈,永元年间(89年--?年)提拔为黄门侍郎,历位卿、校尉。永初年间(107年--?年),为长乐少府。


                        IP属地:广西62楼2021-12-30 11:07
                        回复
                          四:梁竦
                          梁统之子梁竦(梁松的弟弟),受梁松的事牵连与弟弟梁恭一起迁徙到九真。梁松时常感叹:“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如其不然,闲居可以养志,诗书足以自娱,州郡之职,徒劳人耳。”梁松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肃宗(章帝刘炟,东汉第三位皇帝)将其两个女儿纳为贵人。小贵人生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窦皇后将他抱养为自己的儿子。梁竦家里私自庆贺,窦皇后听说后,恐梁氏得志,终为己害,于建初八年(83年),谮杀二贵人,并陷梁竦等以恶逆,诏使汉阳太守郑据传考梁竦。梁竦死于狱中,家属重新迁徙九真。此事还牵连到舞阴公主(梁松的妻子),被押送新城,并派人看守。自此宫中就没有知道和帝是梁氏小贵人生的了。永元九年(97年)窦太后崩,在梁扈及堂兄梁禅的努力下,和帝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事后,和帝追尊生母梁小梁贵人为恭怀皇后。为梁竦平反昭雪,并分封梁竦的三个儿子:梁棠为乐平侯,梁雍为乘氏侯,梁翟为单父侯。梁棠官至大鸿胪,梁雍官至少府。棠的儿子梁安国官至侍中。


                          IP属地:广西63楼2021-12-30 11:07
                          收起回复
                            五:梁商
                            梁雍的儿子梁商,即梁统曾孙,由郎中升迁黄门侍郎。
                            126年(永建元年)袭父封乘氏侯。
                            128年(永建三年)顺帝(刘保,东汉第六位皇帝)选梁商的女儿及梁商的妹妹入宫,升迁梁商为侍中、屯骑校尉。
                            132年(阳嘉元年),梁商的女儿立为皇后,梁商的妹妹立为贵人,梁商升为执金吾。
                            133年(阳嘉二年),封梁商的儿子梁冀为襄邑侯,梁商推让不接受。
                            134年(阳嘉三年),封梁商为大将军,梁商称病没有上任。
                            135年(阳嘉四年),顺帝派太常桓焉上门拜会,梁商才接受了任命。第二年,梁商夫人阴氏薨,追封开封君,赠印绶。
                            141年(永和六年)梁商薨,顺帝赐谥忠侯。


                            IP属地:广西64楼2021-12-30 11:08
                            收起回复
                              六:梁冀
                              按语:梁统玄孙,梁商之子梁冀,原文:“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目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性嗜酒,能挽满、弹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又好臂鹰走狗,骋马斗鸡。初为黄门侍郎,转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步兵校尉,执金吾。”。按语:一句话:不是个好鸟。顺帝崩,冲帝始在襁褓,太后临朝。冲帝又崩,梁冀立质帝。质“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梁冀毒死质帝,立桓帝。专断朝政近二十年。延熹二年(159年),桓帝与中常侍单超等共谋诛灭梁氏,收缴梁冀的大将军印绶,梁冀与妻被迫自杀,满门老少皆被斩。梁冀与友通期(姓名)的私生子,鲜为人知,得以延续了这支香火。梁冀罪恶滔天,实在不好意思详述。因梁冀权重朝野,梁氏其他子孙也各有升迁,除梁冀一族外,没受多大牵连。
                              原文:《后汉书.梁统列传(二、932)》“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按语:梁商的儿子梁不疑由侍中升为河南尹。原文:“又封不疑为颍阳侯,不疑弟蒙西平侯,冀子胤襄邑侯,” 。原文:《后汉书.梁统列传(二、937)》“永兴二年,封不疑子马为颍阴侯,胤子桃为城父侯。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在位二十余年,究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


                              IP属地:广西65楼2021-12-31 16: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