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吧 关注:9,412贴子:254,973

回复:读史书聊安定梁氏起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按语:简单地说:契是帝喾的儿子。那么弃呢?


IP属地:广西16楼2021-12-28 18:54
回复
    原文:《史记.周本纪(一、50)》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按语:简单地说:弃也是帝喾的儿子。不同的是,契是次妃所生,弃是元妃所生。说白点:契和弃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至于呑鸟蛋、踩脚印而受孕生子,只能说这是个传说。这种事还没完呢,嬴姓的鼻祖也是呑鸟蛋受孕生子的。这事咱后面再说,先来看看禹、契、弃三人的亲属关系。

    按语:看清楚了吧!禹、契、弃三人同辈份,都是黄帝的玄孙。契、弃是亲兄弟,他两与禹是堂兄弟。他们都是公孙氏的子孙,不同的是,后来各自有了自己的姓氏:
    禹---姒姓
    契---子姓
    弃---姬姓
    禹、契、弃三兄弟,禹----夏国、契----商国、弃----周国。夏国天子之国----夏朝,商国是如何取代夏国成为天子之国建立商朝的呢?


    IP属地:广西17楼2021-12-28 18:57
    回复
      原文:《史记.夏本纪(一、30)》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于是启遂即天子位。
      按语:十年后,禹帝巡视东方,到达会稽这去逝了,儿子启继位。
      夏启往后传十一代到了履癸,也就是桀帝,


      IP属地:广西18楼2021-12-28 18:58
      回复
        原文:《史记.夏本纪(一、32)》......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按语:汤于是率兵讨伐夏桀,夏桀逃到鸣条,终于被流放而死去。
        这个“汤”是谁呢?
        汤是契的后裔,从契至汤十四世①。


        IP属地:广西19楼2021-12-28 18:59
        回复
          原文:《史记.殷本纪(一、38)》桀败于有娀之虚,桀奔于鸣条,夏师败绩。.......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四海。
          按语:夏桀在有娀氏故都的山丘上被打败,夏桀逃奔到鸣条,夏国的军队溃败。.......这时诸侯全都归服,成汤就登上天子位,平定海内。
          也就是说契的后代成汤,打败了禹的后代夏桀。商国取代了夏国的天子之国的地位,中国进入商朝时代,现代《夏商周断代工程》定义:这一年是公元前1600年。
          ①详见《史记.殷本纪(一、36)》。


          IP属地:广西20楼2021-12-28 19:00
          回复
            三:周
            按语:前面说过:契和弃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也有自己的封地。
            原文:《史记.周本纪(一、52)》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穀。”封弃於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按语:帝舜说:“弃呀,黎民百姓受饥挨饿,你来担任家师,适时播种百谷。”把弃封在邰地,号称后稷,另外以姬作为他的姓氏。
            成汤公元前1600年灭夏兴商,帝位一直传到纣。


            IP属地:广西21楼2021-12-28 19:02
            回复
              原文:《史记.殷本纪(一、44)》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按语:帝乙驾崩,儿子辛继位,这就是帝辛,天下人称他为“纣”。
              契的后代传到了“纣”,与此同时,弃也传了十五代到昌(西伯昌,周文王),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纣王自焚于鹿台。商亡周兴,现代《夏商周断代工程》定义:这一年是公元前1046年。


              IP属地:广西22楼2021-12-28 19:04
              回复
                原文:《史记.殷本纪(一、48)》曰:周武王於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
                原文:《史记.殷本纪(一、48)》於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後世贬帝号,号为王。而封殷後为诸侯,属周。
                按语:这时周武王做了天子,周的后人放下帝的称号,称为王。而且封殷纣的后代为诸侯,附属于周。
                从五帝到夏朝、商朝,天子都是称为帝,从周武王朝开始不再称为“帝”,称为“王”。只有天子之国的国君才能称为“王”,其余诸侯国的国君分别称为“公”、“侯”、“伯”。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这个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
                东周: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以后为东周,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
                对禹、契、弃三兄弟之间的关系,夏、商、周三个国家以及夏、商、周三个朝代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回到正题:安定梁氏起源。
                为什么反复地强调“安定梁氏”,而不是说“梁氏起源”呢?因为现在普遍认为,中华梁氏源出多头,故不敢一概而论。我本人属于安定梁氏,只关注安定梁氏,而其它的我没有能力也不敢深入讨论。


                IP属地:广西23楼2021-12-28 19:07
                回复
                  第三章:嬴姓的由来
                  按语:怎么又扯到嬴姓来了呢?简单地说:梁氏是从秦氏中分支出来的,而秦氏又是从嬴姓分支出来的,当然要从嬴姓说起啦。
                  原文:《史记.秦本纪(一、84)》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皁游。尔後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IP属地:广西24楼2021-12-28 19:09
                  回复
                    原文: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
                    按语:“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这个“苗裔孙”可以理解为“孙女”,也可以理解为“第N代孙女”。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已无从考证。关键在于:
                    按语:第一章我们说过,颛顼是黄帝的孙子,秦氏要扯到黄帝那,不是儿子传孙子那种父系相传的模式,而是从母系这里扯上关系的。正如《史记.三家注》(原文)所言:索隱:女脩,顓頊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業。其父不著。而秦、趙以母族而祖顓頊,非生人之義也。
                    按语:好啦,父系也好母系也罢,套句现代话: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


                    IP属地:广西25楼2021-12-28 19:12
                    收起回复
                      原文:“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
                      按语:女修在纺纱织布时,燕子落下鸟蛋,女修呑了它,生了儿子大业。(大业这身世与契差不多吧?)
                      颛顼的苗裔孙女修,生了个儿子叫大业,大业娶了少典氏族的女子,这个女子叫女华。(前面我们见过“黄帝者,少典之子,”这里又出现了“少典之子”,同样应该理解“少典族的子孙”)。女华为大业生了个儿子叫大费。大费的世系如下:


                      IP属地:广西26楼2021-12-28 19:16
                      回复
                        二: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
                        原文:“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
                        按语:是说大费辅助大禹治水。同契、弃一样,都是跟随大禹治水的,换个角度考虑:那就是三个人年纪相差不远。年纪相差不远,那女修的辈份也就明了一点了。


                        IP属地:广西27楼2021-12-28 19:22
                        回复
                          原文:“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皁游。尔後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按语: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女修是颛顼的孙女,那她的父亲就是颛顼的某个儿子,(颛顼有八个儿子(见《史记.五帝本纪(一、12)》)。女修叫鲧叔伯,和禹是堂兄妹关系,那大业就叫禹为舅,大费叫禹舅公。如果女修的辈份往后再推几代,不是没有可能,但孙子大费怎么跟随大禹治水呢?但不管怎么推,大费与帝舜也是姑表亲了。这些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大费跟黄帝扯上了血缘关系(算外太祖吧)。


                          IP属地:广西28楼2021-12-28 19:24
                          回复
                            按语:回到正题:禹、契、弃、大费都是帝舜的亲属加臣民,在禹的统领下治水平土。功成之后,帝舜赐给大禹黑色的玉圭。大禹拜受说:“这不是我一个人能成功的,也是大费辅助有功。”帝舜说“大费啊,你协助大禹成就功业,我赐你黑色的旌旗。你的子孙后代将会繁衍昌盛。”还把姓姚的姑娘赐婚给他,大费叩拜领受。后来大费负责为帝舜训养鸟兽,鸟兽都很驯服。这个大费就是柏翳(柏翳现在都写成伯益),帝舜赐他姓嬴。
                            至此,嬴姓的来源我们在《史记》中找到了一个交待。大家也看出了,里面有很多用现代科学常识无法去理解的传说。出于对《史记》的尊崇,我采取接受的态度。参与大禹治水的人很多,从研讨梁氏文化这个狭小的视角来看,在“大禹治水”这个历史事件中:
                            1:禹,继承了公孙氏族的天子地位,建立了天子之国夏,并形成了一个历史朝代夏朝。另立姓氏“姒”。
                            2:契,得了封地商,建立了“商”诸侯级别之国。得帝舜赐姓“子”。后代灭夏兴商。
                            3:弃,得了封地邰,号称后稷(jì),以“姬”为姓。后代灭商兴周。
                            4:伯益,得了面黑色的旌旗及子孙繁衍昌盛的祝福和妻子,赐姓“嬴”,为帝舜放牧。
                            附言:《史记.五帝本纪》中提到的“伯夷、益”两人。“伯夷”明显是另一个人,那“益”是不是“伯益”呢?我认为不是。在《史记.秦本纪》中说大费就是“柏翳”,赐姓“嬴”。至于为什么现在都写成“伯益”呢?。《史记.三家注》是这样说的:“索隱:扶味反,一音祕。尋費後以為氏,則扶味反為得。此則秦、趙之祖,嬴姓之先,一名伯翳,尚書謂之「伯益」,系本、漢書謂之「伯益」是也。尋檢史記上下諸文,伯翳與伯益是一人不疑。”
                            现代资料显示:帝舜约崩于公元前2067年,由此估计,嬴姓得姓大约在公元前2060年左右。


                            IP属地:广西29楼2021-12-28 19:26
                            回复
                              第四章:秦氏的由来
                              一:嬴姓后裔费昌是成汤的驾驶员
                              原文:《史记.秦本纪(一、84)》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於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按语:伯益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一个叫若木。兄弟俩都姓嬴,但各有自己的氏:大廉号鸟俗氏,若木号费氏。
                              费氏有个后代子孙叫费昌,其他的费氏子孙有的在中原,有的在夷狄生活发展。费昌在夏桀时期,离开夏国投奔了商国,并为商汤王驾车。
                              在这又要抖一抖题外话了:
                              前面我们编排过,禹、契、伯益是同时代的人,年纪相去不远。如果费昌是若木现代意义上的“玄孙”的话,也就是伯益的五世孙。而夏桀呢?从《史记.夏本纪》中我们可以知道:夏桀是禹的第十三世孙。从《史记. 殷本纪》中我们可以知道:成汤也是契的第十三世孙,他三个人的世系发展为什么能相差这么多呢?所以“玄孙”应该理解为“远孙”或者“后代子孙”。包括后面提到的中衍、中潏也是如此。
                              言归正传,若木分支费氏,费昌在夏桀当政时离开夏国去了商国,老话重谈,那时的国与国的关系,不象现在的国际关系。更象省与省的关系,在这个省不好混了,就去别的省,没有“叛国”的讲法,可以说来去自由。费昌就离开了“中央”,去“商省”当了驾驶员。为商国的国君成汤驾车,当然比现在省长的驾驶员高档得多,当时的战车是三乘的,国君的战车也是乘坐三人,国君在中间,右边一般是大力士或猛将,持重型长兵器,称为车右。那左边的是不是就叫车左呢?不是,左边就是驾驶员,但不叫车左,叫御手。车右和御手是国君的心腹,政治地位那是相当的高。况且费昌有“为汤御,以败桀於鸣条。”之功,夏桀就是在鸣条之战中亡国的。所以有“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之说。
                              费昌是若木的后代,是费氏的先祖。若木和大廉是兄弟,那大廉的后代呢?


                              IP属地:广西30楼2021-12-28 19: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