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副中心吧 关注:340贴子:5,260
  • 1回复贴,共1

榆中七十二营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榆中地处陇中黄土高原地带,县境内沟壑纵横,山川盆地犬牙交错,目前遗存有大量在古代用于军事目的建筑残迹。这些以古城、堡垒、军营、土墩为代表的古代军事遗迹,既见证了古代榆中的漫长征战历史,也为今日榆中许多地名留下昔日历史回顾。

甘肃榆中县在历史上,一直被称作甘省之门户,兰州之咽喉。历史上从西汉至清代,各个封建王朝为了防守巩固西北边陲,同时达到屯兵戍边的军事目的,曾经前前后后耗费大量财物及民力,在榆中境内修筑了七十二座营堡,二十七座烽火墩,权作为屯兵戍守驻地及传递消息之所用。

榆中在古代曾经陆续设有五十一座军营,军营前所冠地名即昔日之屯兵驻地名称,现详细阐述如下:蒋家营、张老营、安家营、邓家营、大柳树营、麻启营、乔家营、薛家营、朱典营、魏家营、金家营、秦启营、张侍郎营、胡家营、毛家营、徐家营、上伍营、袁家营、丁官营、上蒲家营、丁家大营、上彭家营、下彭家营、王家营、傅家塔营、化家营、刘褚营、郝家营、太子营、庙王营(又名缪王营)、孙家营、詹家营、大兴营、刘家营、高墩营、三墩营、吴谢子营(又名吴瞎子营)、夏官营、窟沱营(又名库团营)、郭家营、李家营、紫家营、洪亮营、王保营、谢家营、杨家营、新营、大营、韦家营、简家营、豆家营共计五十一营。

榆中古代也曾陆续筑有二十一座古堡子,即今日榆中县境内之定远堡、质孤堡、上碾堡、贡马井堡、把石沟堡、什字川堡(历史上此地曾归榆中管辖,后划入皋兰县)、龛谷寨堡(后来改为小康营,地址曾有所变动)、邵家堡、苏家堡、项家堡、刘家堡、太平堡、平滩堡(现在靖远县北湾乡境内)、白家堡、吴家堡、龙沟堡(今日之榆中青城镇)、正川堡、甘草店堡、天堡、大岔堡、胜如堡共计二十一座古堡子。榆中在古代修筑有大量的土墩,较为出名的有二十七土墩。依土墩赋予地名,也是榆中地名特色之一。榆中县境内二十七士墩依次为:齐岘口墩、白虎山墩、豆家沟墩、鸡爪山墩、接驾嘴墩、深沟子墩、上碾堡墩、卧龙川墩、糜不老墩、安家山墩、水泉湾墩、狼儿山墩、车道岭墩、郭家屲墩、夏家山墩、杨家营墩、马家屲墩、西番岔墩、范家寨墩、袁家屲墩(现名堡子)、李家庄墩、红沟岭墩、小岔湾墩、二沟墩、分壑岔墩、鹿谷子墩、马黄墩共计二十七座土墩。榆中古代修筑的土墩,亦称狼烟墩,相传古代遇有军情急报,戍边士卒煨烧狼粪烟雾,以此烟雾为信号一站一站传递消息,榆中土墩即古代传递军事情报的烽火台。

曾经的榆中七十二营堡及遍及县境的众多土墩,由于宋元两朝代连年征战不休和长期的风雨侵蚀,到了明代时,大多数已呈现断垣残壁,沦为鸟兽居所。明洪武年间,朝廷出于巩固西北地区的军事之需,再次对榆中境内的营堡重新加以整修利用,并且依据地形有所增补。此外,明朝廷还于万历年间,在榆中大规模修筑了七十二座烽火墩,以备西北边塞军情急报有效的上传下达。

综合各种地方史料来看,甘肃榆中县境内具有军事意义的七十二营堡,二十七土墩(绝大多数已毁灭于历史长河中)历史非常悠久。据现存《金县志》记载:“相传唐时戍兵所筑”。有说“赵充国屯兵所筑”,也有说法为十六国时西秦国所筑。目前有据可考的是,上伍营、韦营、苏家堡,为西汉时期所筑。郝家营、夏官营、吴谢营、正川堡,为东晋时期所筑。因此说,榆中七十二营堡及众多土墩,是自西汉以来屯戍守边的将士在不同的历史朝代里陆续修筑的。榆中境内的营、堡、墩等古建筑具备完善的军事防守功能,至清朝中叶,随着西北局势的逐渐稳定,这些营堡墩已逐渐失去存在意义,所以在清末基本上完全废弃,仅仅遗留下为当地人熟知的营堡墩等地名,这使人依稀连想到,古代的榆中曾经是一片漫天狼烟,金戈铁马的厮杀之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2-28 09:09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1-02 22: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