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吧 关注:19,388贴子:219,350

回复:生命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属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但自我复制则不同,只要不是处于解体状态下的生命,总存在自我复制,因此,它是贯串生命过程始终的属性。
在离体实验中,细胞的裂解产物在一定条件下仍然维持 DNA的合成,某些单链 DNA在人为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双链形式。然而,非生命系统自身却不能实现 DNA复制,尽管在人工条件下给予各种必要的核苷酸和解旋酶、聚合酶、连接酶等,DNA也能复制,但其造成的过程是短暂的。

自我复制这种功能是生命系统固有的特点。


IP属地:北京17楼2022-02-18 17:43
回复
    3.选择性反应
    反应是非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都具有的属性。不同的是,发生于非生命物质中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都不是自我完成的过程。只有生物有机体才独立地发生反应,而且这种独立的反应是有选择性的,它受着有机体自身的控制,并随体内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固然也存在扩散与渗透作用,但是细胞膜吸收什么,排除什么,却有高度的选择性。

    一个明显的实例是,在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中,物质逆浓度梯度而运转。又如,大肠杆菌既可利用葡萄糖,也可利用乳糖作为碳源。当环境中既有葡萄糖又有乳糖时,大肠杆菌的代谢反应首先利用的是葡萄糖而不是乳糖,这时只有组成酶系在起作用,而诱导酶系则是无关的。


    IP属地:北京18楼2022-02-18 17:45
    回复
      生物的选择性反应也是几个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简单原核生物的反应是如此,高等生物的选择性反应更是如此。因为,高等生物体内存在各种不同的酶系,这些酶不仅以其高效率的催化为无机催化剂所不可比拟,而且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同时,生物体内酶的活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调节和控制,酶与酶之间、酶和别的蛋白质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而且一个酶的产物对另一个酶的活性也有正的或负的影响。


      IP属地:北京19楼2022-02-18 17:48
      回复
        在外部行为上,生物的选择性反应表现得更为明显。

        例如,饱食状态下的动物对食物不发生反应;新奇的动因最初能引起动物的注意,但久而久之,其反应就变得很弱,等等。
        事实上,任何生物对环境的反应都是有所反应,有所不反应,或者同一动因有时以这种反应形式,有时又以另一反应形式出现。


        IP属地:北京20楼2022-02-18 17:49
        回复
          4.目的性
          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996)曾列举了生命的三大本能——求生、生殖和母爱。

          [亚瑟·叔本华(德文: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
          莫诺认为动植物具有这样的本性和目的性:“植物生长、寻求阳光、死亡;动物窥伺捕猎目标,攻击敌害,饲养和保护幼仔,雄性为了占有雌性而争斗......这些生物全都有一个目标:活下去,并使自己的后裔活下去,哪怕是以死亡为代价”。

          [雅克·莫诺(Monod,Jacpues Lucien,1910年2月9日—1976年5月31日) 法国生物化学家。]
          谢平(2014)指出,关于母爱,在低等的生命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像很多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生命行为就是不断地一分为二,重复细胞生长—分裂—生长的简单过程。母爱应该是高等动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本能行为,在一些物种中,甚至能超越自身。

          [谢平,1961年生,中(Z)科(K)院知识创新工程首席科学家,水生所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IP属地:北京21楼2022-02-23 12:17
          回复
            还有人认为:“一个生物的目的是生存、竞争和繁衍‘发展、进化、改造宇宙和能量”,竞争可看成是求生的一种方式,当然,合作现象也可看成是一种广义的竞争,这种合作可以发生在种间,也可以发生在种内。由相互作用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也许以这样一种方式适应性地组织起来,即个体利益通过一种功能上的从属关系服从于群体利益。
            因此,谢平(2014)认为,一切生命必定具有三大内禀的原始目的性,关乎食料、生存与繁衍。它们是——

            (1)享受阳光的沐浴是所有植物之内禀目的性,而获取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是所有动物及许多异养微生物之内禀目的性;
            (2)求生乃是所有生命个体的第二个内禀目的性,虽然许多物种的雄性在完成交配后立即死亡。求生也是个体生存竞争与适应得以存在的基础;
            (3)繁殖或交配是所有生命的第三个内禀目的性,无论通过无性还是有性的方式。没有它,或许就没大自然中花儿和蝶儿的灿烂,就没有迷人动听的鸟语啁啾,就没有雄性间为爱之殊死搏斗……当然,没有繁殖,任何物种都将不复存在。


            IP属地:北京22楼2022-02-23 12:23
            回复
              自我调节、自我复制、选择性反应和目的性,是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重要特征。

              生命系统的这些特征,就其基础而言,无疑是物理化学过程,服从物理化学规律。可是,这些物理化学变化的结果,却转化为生命的东西,成为生命所特有的属性。
              虽然这四个基本属性的某一个,或某个属性的某些侧面,在无机界也可能存在,但只有在生命中,这四个属性才有可能联系并相互结合在一个系统中


              IP属地:北京23楼2022-02-23 12:27
              回复
                全贴完


                IP属地:北京24楼2022-02-23 12: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