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吧 关注:353贴子:3,701
  • 9回复贴,共1

【转贴】三国十大战役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目录   
(1)第一章 北方统一战(依《资治通鉴》简说)   
(2)第二章 江东统一战(依《资治通鉴》简说)   
(3)第三章 益州统一战(依《资治通鉴》简说)   
(4)第四章 南郡之战(依《裴注三国志》简论)   
(5)第五章 荆州之战(依《裴注三国志》简论)   
(6)第六章 入洛之战(依《裴注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简论)   
(7)第七章 夷陵之战(依《裴注三国志》详解)   
(8)第八章 西陵之战(依《裴注三国志》简说)   
(9)第九章 合肥之战(依《资治通鉴》简说)   
(10)最终章 赤壁之战(依《裴注三国志》简论)



IP属地:河北1楼2010-05-09 11:50回复
    第一章 北方统一战   
    以联盟军分裂,公元191年曹操引兵入东郡起始。   
    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   
    (1)濮阳之战:黑山、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东郡,王肱不能御。曹操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   
    (2)内黄之战:曹操军顿丘,于毒等攻东武阳。曹操引兵西入山,攻于毒等本屯。于毒闻之,弃武阳还。曹操遂击眭固及匈奴于扶罗于内黄,皆大破之。   
    (3)兖州之战:青州黄巾寇兖州,刺史刘岱遇害。鲍信等迎曹操领兖州刺史。曹操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初不利,后战辄禽获,贼遂退走。诏以京兆金尚为兖州刺史,将之部,曹操逆击之,金尚奔袁术。曹操追黄巾至济北,悉降之,得戎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青州兵。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   
    (4)封丘追击战:袁术兵屯封丘,黑山别部及匈奴于扶罗皆附之。曹操击破袁术,遂围封丘;袁术走襄邑,又走宁陵。曹操追击,连破之。   
    (5)徐州之战:曹操为父报仇,引兵击陶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陶谦兵败,走保郯。曹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   
    (6)徐州之战:曹操复往攻陶谦,遂略地至琅邪、东海,所过残减。还,击破刘备于郯东。兖州变乱,张邈等叛曹迎吕布,曹操引军还。   
    (7)兖州之战:兖州郡县皆应吕布,唯鄄城、范、东阿不动,荀彧、程昱守之有功。曹、吕开战。吕布有别屯在濮阳西,曹操夜袭破之,未及还;会吕布至,身自搏战,相持甚急。曹操募人陷称,典韦将应募者进当之,上演经典肉搏战,吕布众退。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间,曹操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及战,军败。曹操突火而出,至营。进,复攻之,与吕布相守百余日。蝗虫起,百姓大饿,吕布粮食亦尽,各引去。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8)定陶之战:曹操击败吕布。   
    (9)钜野之战:吕布将薛兰、李封屯钜野,曹操攻之。吕布来救,不胜而走。曹操遂斩薛兰等。   
    (10)兖州之战:吕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余人来战。曹操大破之,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吕布东奔刘备。   
    (11)雍丘之战:曹操胜绩。   
    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12)梁之战:曹操征杨奉,杨奉南奔袁术,遂攻其梁屯,拔之。   
    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13)淯水之战:曹操讨张绣,军于淯水。张绣降,又叛,袭击曹军。曹操中流矢,败走,其长子曹昂遇害,猛将典韦战死。张绣率骑来追,曹操击破之。   
    (14)蕲阳之战:曹操东征袁术。袁术弃军走,留其将桥蕤等于蕲阳以拒曹操。曹操击破桥蕤等,皆斩之。   
    (15)湖阳之战:曹操复攻张绣,拔湖阳,禽刘表将邓济。   
    (16)舞阴之战:曹操胜绩。   
    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   
    (17)安众之战:曹操围张绣于穰。会袁绍亡卒诣曹操,云田丰劝袁绍袭许,曹操解穰围而还。贾诩劝张绣勿追,追之必败,张绣不听,大败而回。贾诩又言,再追可胜,张绣信之,果以胜还。   
    (18)沛之战:吕布令高顺、张辽攻刘备。曹操遣夏侯敦救之,被高顺等所败。   
    (19)徐州之战:曹操攻吕布,屠彭城。陈登率郡兵为曹操先驱,进至下邳。吕布自将屡与曹操战,皆大败,还保城,不敢出。乃引沂、泗灌城,吕布益困迫。布将侯成、宋宪、魏续等共执陈宫、高顺,率其众降。遂围吕布于白门楼,禽杀之。
    


    IP属地:河北2楼2010-05-09 11:51
    回复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   
      (20)射犬之战:眭固屯射犬。曹操进军临河,使将军史涣、曹仁渡河击之。眭固自将兵北诣袁绍求救,与涣、任遇于犬城,涣、任击斩之。曹操遂济河,围射犬,射犬降。   
      (21)徐州之战:刘备脱离曹操,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身还小沛。东海贼昌豨及郡县多叛曹迎刘备,备众数万人。曹操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22)徐州之战:曹操击刘备,破之。进拔下邳,禽关羽。又击昌豨,破之。刘备奔投袁绍。   
      (23)白马之战:袁绍遣其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北救之,用荀攸策,分袁绍兵,奇袭,以张辽、关羽为先锋,斩颜良,遂解白马之围。   
      (24)延津之战:袁军至延津南,曹操用荀攸策,大破之,斩文丑。   
      (25)汝、颖之战:刘备略汝、颖之间,自许以南,吏民不安,曹操患之。乃使曹仁将骑击刘备,破走之,尽复收诸叛县而还。   
      (26)汝南之战:刘备脱离袁绍,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操遣将蔡杨击之,为刘备所杀。   
      (27)官渡之战:袁绍进军分营东西数十里。曹操亦分营与相当,出战不胜,复还坚壁。袁军击之,势占上风,曹军众少而粮草将尽。曹操用荀攸策,遣徐晃、史涣邀击绍将韩猛,破走之,烧其辎重。又用许攸策,奇袭乌巢,大放火,士卒皆殊死战,大破袁军,斩其将淳于琼等,尽烧其粮谷。又张郃、高览攻曹营不克,降。袁军惊扰,崩溃,曹操乘而大胜绩。   
      汉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   
      (28)仓亭之战:曹操扬兵河上,击袁绍仓亭军,破之。   
      (29)东海之战:曹操遣夏侯渊、张辽围昌豨于东海,数月。张辽劝降昌豨。   
      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   
      (30)冀州之战:曹操渡河攻袁谭、袁尚,连战,二袁数败,退而固守。   
      (31)平阳之战:曹操使钟繇围南单于于平阳,未拔而郭援来救。张既、傅干劝马腾援曹,遂遣其子马超将万余人与钟繇会,大破郭援。   
      (32)叶之战: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遣夏侯敦、于禁等拒之。刘备一旦烧屯去,李典劝说勿追,夏侯敦不听,果入伏里,兵大败。李典往救之,刘备乃退。   
      汉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33)黎阳之战:曹操攻黎阳,与二袁战于城下,二袁败走。   
      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   
      (34)毛城之战:曹操击破尹楷。   
      (35)邯郸之战:曹操击破沮鹄。   
      (36)邺之战:曹操攻城,袁尚来救。曹军胜绩,破邺。后入平原,略定诸县。   
      汉献帝建安十年(公元205年)   
      (37)南皮之战:曹操击斩袁谭。   
      (38)幽州之战: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及涿郡太守,三郡乌桓攻鲜于辅于犷平。曹操讨赵犊等,斩之,乃渡潞水救犷平,乌桓走出塞。   
      汉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   
      (40)并州之战:高干复以并州叛(事在建安十年),曹操击破之。   
      (41)淳于之战:曹操东讨海贼管承,至淳于,遣将乐进、李典击破之。昌豨复叛,遣于禁讨斩之。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42)白狼山之战:曹操大破袁熙、袁尚、蹋顿等数万骑。熙、尚奔辽东,被公孙康斩杀。北方统一战结束,用时16年。   
      小论:曹操之北方统一战,为魏国立国战,且战次多,占地广,为后来全国统一贡献最多,故排名第一位。
      


      IP属地:河北3楼2010-05-09 11:51
      回复
        第二章 江东统一战   
        以脱离袁术,公元195年孙策行至历阳起始。   
        孙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孙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孙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其死。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1)横江之战:孙策胜绩。   
        (2)当利之战:孙策胜绩。   
        (3)牛渚之战:孙策胜绩。   
        (4)秣陵之战: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丹阳笮融依刘繇为盟主,薛礼据秣陵城,笮融屯县南,孙策皆击破之。   
        (5)梅陵之战:孙策胜绩。   
        (6)湖孰之战:孙策胜绩。   
        (7)江乘之战:孙策胜绩。   
        (8)曲阿之战:刘繇败走丹徒。孙策胜绩,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形势转盛,威震江东。   
        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9)固陵之战:孙策击破王朗,斩周昕。   
        (10)东冶之战:孙策追击王朗,大破之,王朗投降。   
        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11)海西之战:朝廷以孙策、吕布、陈瑀共讨袁术。陈瑀阴图袭孙策,潜结祖郎、严白虎等,使为内应。孙策觉之,遣其将吕范、徐逸攻陈瑀于海西,陈瑀败,单骑奔袁绍。   
        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   
        (12)陵阳之战:孙策讨祖郎于陵阳,禽之。   
        (13)勇里之战:孙策讨太史慈于勇里,禽之。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   
        (14)皖之战:孙策恶刘勋兵强,以诈术调虎离山,再与周瑜将二万人奇袭皖城,克之。   
        (15)彭泽之战:诱出刘勋,孙策又命孙贲、孙辅屯彭泽。待刘勋还,击破之。   
        (16)流沂之战:刘勋走保流沂,求救于黄祖,黄祖遣船军五千人助刘勋。孙策复攻刘勋,大破之。   
        (17)沙羡之战:孙策军至沙羡,刘表遣长矛五千来救黄祖。孙策与战,大破之。黄祖脱身走,获其妻子及船六千艘,士卒杀溺死者数万人。   
        (18)群贼击破战:乌程邹佗、钱铜及嘉兴王晟等各聚众万余或数千人,不附孙策。孙策引兵补讨,皆破之,又攻严白虎,胜绩。江东统一战结束,用时4年。   
        小论:孙策之江东统一战,为吴国立国战,起始弱而崛起最快,可位据第二。之所以排在刘备益州统一战之前,也是这个原因,刘备攻益州时有“荆州后盾”,起初发兵就达到数万人了。而孙策差多了,只是几千人马,故扫平江东的难度更大。
        


        IP属地:河北4楼2010-05-09 11:51
        回复
          第三章 益州统一战   
          以刘备进入益州,公元211年厚树恩德以收众心起始。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刘备入益州,刘璋赠送士卒军资等。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   
          刘备翻脸,二刘开战。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   
          (1)绵竹之战:刘璋遣其将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吴懿等拒刘备,皆败,退保绵竹,吴懿诣军降。刘璋又遣李严、费观督绵竹诸军,李严、费观亦率其众降于刘备。刘备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   
          (2)雁桥之战:刘璝、张任与刘璋子刘循退守雒城,刘备进军围之。张任勒兵出战于雁桥,军败,张任死。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3)江州之战: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生获之。   
          (4)江阳之战:赵云胜绩。   
          (5)犍为之战:赵云胜绩。   
          (6)巴西之战:张飞胜绩。   
          (7)德阳之战:张飞胜绩。   
          (8)雒城之战:刘备胜绩,进围成都。诸葛亮、张飞、赵云引兵来会。   
          (9)成都之战:刘备围城数十日,使简雍劝说,刘璋降。
          


          IP属地:河北5楼2010-05-09 11:51
          回复
            (10)葭萌之战:刘备袭刘璋时,留霍峻守葭萌城。后刘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霍峻,且一年。霍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斩向存。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11)益州之战:黄权击朴胡、杜濩、任约,破之。曹操使张郃督诸军徇三巴,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刘备使张飞与张郃相拒,五十余日,张飞袭击张郃,大破之。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刘备进军汉中。   
            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   
            (12)固山之战:曹洪将击吴兰,张飞屯固山,声言欲断军后,众议狐疑,曹休解之。曹军击斩吴兰。张飞、马超退走。   
            (13)马鸣阁之战:刘备屯阳平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与之相拒。刘备遣其将陈式等绝马鸣阁道,徐晃击破之。   
            (14)广石之战:张郃屯广石,刘备攻之不能克,急书发益州兵。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15)定军山之战:刘备击斩夏侯渊。   
            (16)汉中之战:曹操自来,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曹操扬兵大出,赵云前突其陈,且斗且却。曹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赵云设空营计,破之。后曹操悉引出汉中诸军还长安,刘备遂有汉中。益州统一战结束,用时8年。   
            小论:刘备之益州统一战,为蜀国立国战,排名第三位
            


            IP属地:河北6楼2010-05-09 11:52
            回复
              第四章 南郡之战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南郡之战   
              除去三国各自的立国战,价值最大的就要属周瑜的南郡之战了。南郡,荆州之“心脏”。若曹操得之,消灭东吴还可以继续谈;若刘备得之,可入蜀三分天下,两路军北伐;若孙权得之,可入蜀二分天下,长江天险惟我独有。故周瑜火烧乌林,追击曹兵,直扑南郡,奋战一年,不曾间断。有部分人不了解情况,借此贬周瑜,称其能力差,打个南郡还需要一年?以下说明   
              (1)兵力   
              虽经乌林惨败,曹操兵力大损,但二十三万(此数字是由周瑜推测,最为可信)是荆州总兵力,并非让周瑜全烧了。曹操北归后,荆州兵力如何,史料无载,但绝不比周瑜那几万人少。就算孙刘联军超水平发挥,烧掉曹操十万,那可还有十万多啊!   
              (2)地利   
              陆地交战,曹军骑步兵可用,且有“坚城”江陵,粮草甚多。周瑜则失去水军优势。   
              (3)名将   
              曹操留数位名将守荆州,单说“五子良将”就有其中两位(徐晃和乐进),还有文聘、满宠、李通等人于外围协助曹仁守江陵。这几位名将于此战中的事迹,可见于本书《魏传》相关篇章。说句题外话,他们也遭到了文学的贬低,其真实水平亦非《三国演义》所写。   
              如此打起来当然费时间了,能一年搞定已经很不错了。若换成别人,还指不定几出几退,战多少回合呢!
              


              IP属地:河北7楼2010-05-09 11:52
              回复
                第六章 入洛之战   
                议裴注一处不合理,先看原文~   
                正文:当进军讨卓,遣长史公仇称将兵从事还州督促军粮。施帐幔於城东门外,祖道送称,官属并会。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轻骑数十先到。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后骑渐益,坚徐罢坐,导引入城,乃谓左右曰:“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籍,诸君不得入耳。”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5)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是时,或间坚於术,术怀疑,不运军粮。   
                裴注:(5)英雄记曰:初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卓亦遣兵步骑五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其馀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轸字文才,性急,预宣言曰:“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诸将闻而恶之。军到广成,去阳人城数十里。日暮,士马疲极,当止宿,又本受卓节度宿广成,秣马饮食,以夜进兵,投晓攻城。诸将恶惮轸,欲贼败其事,布等宣言“阳人城中贼已走,当追寻之;不然失之矣”,便夜进军。城中守备甚设,不可掩袭。於是吏士饥渴,人马甚疲,且夜至,又无堑垒。释甲休息,而布又宣言相惊,云“城中贼出来”。军众扰乱奔走,皆弃甲,失鞍马。行十馀里,定无贼,会天明,便还,拾取兵器,欲进攻城。城守已固,穿堑已深,轸等不能攻而还。
                


                IP属地:河北9楼2010-05-09 11:52
                回复
                  按《后汉书》,梁东之战应该在初平元年,孙坚败。初平二年,收散卒,又战,阳人之战。 而《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二》将梁东之战划入孝献皇帝初平二年,错!(9)   
                  按照小裴注的顺序来看,却应该有两场阳人之战。则为先“阳人之战”,后“梁东之战”,又“阳人之战”。前一场“阳人之战”是守。后一场是追击,破之。对手都是胡珍、吕布。   
                  《后汉书》已经明确阳人之战,是吕布、胡珍不相容,孙坚借此而胜。而王粲同学,他就写了一半,只写吕、胡不容,没写孙坚追击而胜,斩华雄。可是错就错在,王粲明明只写了一半,却加上个“初”字,导致小裴做注的时候,误以为是孙坚初讨董卓。所以,小裴就把注(5)加在《三国志 孙破虏传》“乃引还”之后,而不是“枭其都督华雄等”之后。导致读者误以为有两场阳人之战。实际上就那一次。   
                  (1)江表传曰:坚闻之,拊膺叹曰:“张公昔从吾言,朝廷今无此难也。”    
                  (2)吴录曰:睿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睿穷迫,刮金饮之而死。    
                  (3)《三国志 孙破虏传》曰:比至南阳,众数万人。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便牵咨于军门斩之。郡中震栗,无求不获。或依《吴历》:初坚至南阳……遂执斩之。    
                  两说有所不同,但皆兵不血刃。个人以为,《吴历》一说,更符合孙坚行事,也显得更高明。    
                  (4)《三国志 孙破虏传》曰:当进军讨卓,遣长史公仇称将兵从事还州督促军粮……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    
                  (5)《三国志 孙破虏传》: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    
                  又《后汉书 董卓传》: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处掳掠。徐遇坚于梁,与战,破坚……    
                  (6)《三国志 孙破虏传》: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又《后汉书 董卓传》:明年,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孙坚追击之,珍、布败走。    
                  (7)《后汉书 董卓传》:卓自出与坚战于诸陵墓间,卓败走。    
                  (8)《后汉书 董卓传》: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    
                  (9)《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二》:孝献皇帝乙 初平二年(辛未191),春,正月辛丑,赦天下……二月丁丑……孙坚移屯梁东……    
                  此战的意义在于,打破伪皇权董卓集团一强在上的局面,渐而群雄割据……   
                  今人有些言论,以“杀王睿、张咨”来质疑孙坚的忠国。这些人,也许是见不得孙坚好,看人家有个辉煌战绩,自己偶像没有,于是心里嫉妒,就进行贬低!对于这些牵强的把柄,我反问一句——如果“北伐讨董”换来“无家可归”的孙坚,也算不忠的话,那些按兵不动,保存实力的“旅游”联盟军以及置身事外的汉室宗亲,又算什么呢?其实孙坚根本就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否则他怎会放弃荆州,间接让给刘表,去找董卓拼命呢?又被袁术控制,指哪打哪!死都没留一地给孙策。
                  


                  IP属地:河北11楼2010-05-09 11:53
                  回复
                    第八章 西陵之战   
                    晋有“魏+蜀”的领土,国力强盛。而东吴这边,已经是下坡路的时候,更出了一位暴君——孙皓同学!暴君啊!这是什么概念,其“杰作”如何?就不必多说了。如此弱势还能打出一场漂亮仗,可以说超赞了!吴凤皇元年(公元272年),陆抗的西陵之战。可说之处有三:   
                    (1)出招正确——步阐造反,举西陵降晋,晋朝发军支援。陆抗起兵包围西陵,围而不攻,命士兵自赤溪到旧市筑墙,对内则包围步阐,对外则抵御晋军。将士百思不解:“当趁三军最锋锐的时候,速攻步阐。待敌援军至,西陵已克。却为何筑墙消耗将士体力,又浪费了攻击的绝佳时机呢?” 陆抗说:“西陵所处地势坚固,粮食充足,而所修整和防守的器械工具,都是我以前规划的。现在反过去打,一时间难以攻克,若敌援军至,恐内外受敌。”将士们不听,尤其是宜都大守雷谭。陆抗恐军心有变,只好让他们强攻一次,果败,于是众将只得乖乖听陆抗吩咐。   
                    (2)识破——晋名将羊祜兵指江陵。众将劝陆抗不应亲赴西陵。陆抗则说:“江陵乃坚城,兵粮充足,无虑。就算失去,损失也不大。而若放任西陵不管,则恐南方群夷动乱,损失难以估计。所以宁失江陵,不失西陵。”原先江陵地势平展,道路通顺,陆抗就命令张咸建大河堤阻水,逐渐使水位平起来,用以杜绝敌军叛贼。今羊祜南下,见此状况,于是扬言要拆毁堤坝,好让步兵通过。陆抗得知后,马上让人“提”羊枯拆除堤坝,众将不解,怎能顺敌军心意做事?遂劝陆抗,不听,终将提拔拆毁。羊祜得知后,知道自己企图借水路运粮的计划被陆抗看穿,就只能从陆路运粮了。   
                    (3)将计就计——晋将徐胤领兵进逼建平,杨肇率援军救步阐。陆抗部署,以张咸军继续坚守江陵,孙遵军巡备安岸,抵御羊枯军,留虑、朱琬军抵抗徐胤军,陆抗则凭借西陵外围墙,内战步阐,外敌杨肇。    
                    可此时东吴又有士兵叛乱,将军朱乔、俞赞投降晋军。陆抗知道自己的弱点会因此而泄露,东吴的部分蛮夷兵训练不精,敌人一定会攻击他们把手的位置,于是将主力兵和蛮夷兵互换位置。正如陆抗所料,杨肇果攻此处,吴军凭借围墙和主力军,大破之,杨肇军溃逃。陆抗欲追击,却恐步阐蓄养实力,又处于要害位置,而自己的兵力也不够分配。于是假做追击,吓跑杨肇。最终攻破西陵,晋军撤退。
                    


                    IP属地:河北15楼2010-05-09 1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