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泰可吧 关注:2贴子:40
  • 0回复贴,共1

为什么一定要用普罗泰可次氯酸替代次氯酸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临床创面处理过程,寻找更优的抗菌剂(消毒剂)是医生和整个医疗行业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任何一种抗菌剂,只有具备了更强的杀菌效果、更弱的细胞毒性和更少的残留风险,才会得到行业和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其中,杀菌效果是抗菌剂(消毒剂)的核心,这是人们主要关注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细胞毒性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消毒剂能否被使用于人体或间接与人体接触。
关于细胞毒性(Cytotoxicity),近期德国Anna-Lena教授选取了6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次氯酸钠、次氯酸、医用海盐的新型创面冲洗液为实验对象,采用XTT法(细胞毒性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进行检测,通过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BJ)的增殖情况进行比较,以此来评价这类含氯冲洗液的细胞毒性。(对比见下表)
研究结果发现,创面冲洗液C、冲洗液D和冲洗液E主要成分为次氯酸,在处理15分钟后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均无细胞毒性产生。而冲洗液A和冲洗液B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在处理1分钟后内,未检测细胞毒性影响,但在处理15分钟后,研究结果发现,创面冲洗液C、冲洗液D和冲洗液E主要成分为次氯酸,在处理15分钟后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均无细胞毒性产生。而冲洗液A和冲洗液B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在处理1分钟后内,未检测细胞毒性影响,但在处理15分钟后,发现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产生了中度的细胞毒性,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则产生了强烈的细胞毒性。冲洗液F主要成分为海盐和次氯酸钠,该冲洗液的细胞毒性最高,处理1分钟就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产生了中度细胞毒性。由此表明,次氯酸的细胞毒性远远要小于其他含氯制剂。
无独有偶,在口腔研究领域,也有大量实验研究结果与此观点相呼应。Boyle研究团队的研究证实了低浓度次氯酸处理不会影响人口腔上皮组织细胞的增殖;Fujita研究团队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次氯酸对牙龈成纤维细胞和KB 细胞增殖均无显著影响;首都医科大学苏静博士团队也利用了次氯酸对单层角化上皮细胞(TR146 细胞)进行处理,发现处理后细胞相对增殖率均接近100%,评级为无细胞毒性。
结论:
通过将这些基础实验结果与临床应用情况整理后来看,发现次氯酸在细胞毒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首先,在考虑到蛋白对次氯酸的抑制效应前提下,浓度在300ppm以下的纯次氯酸用于伤口清洁是很安全的,这与人体在急性炎症反应中所产生的次氯酸含量相当,不会对人体产生显著的细胞毒性。
2)同时,次氯酸纯度越高,对细胞毒性会越小。有研究结果表明,即使5 ppm的次氯酸盐,也会对细胞活动造成干扰。
3)此外,pH也是诱导细胞毒性的一大影响因素,较高或较低pH对表皮细胞层都是不利的。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伤口处会pH会从9逐渐降低值7以下,此过程中细菌终产物(例如氨)的毒性会被抑制,酶活性能力在增加,进而可增强异常胶原蛋白的破坏能力,加速血管生成。因此,pH在5.5~7范围内,次氯酸所带来的细胞毒性也最弱。
综合来看,次氯酸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制剂,只要在正常的使用范围下,不仅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同时几乎没有无细胞毒性。
合作热线:13439983167/400-050-7585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2-17 20: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