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7,400贴子:10,031,150

矛盾之中隐藏真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红楼梦》总会发现一些矛盾之处,这些矛盾,一方面是反复改写的缘故,另一方面则是曹雪芹故意卖个破绽,这里就隐藏着真真假假。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秦可卿的死。第八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中。张友士说:“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可是,过了春分没?贾瑞病了多久啊?显然是过了春分的,但秦可卿的病痊愈了没?再有,凤姐去看秦可卿之后去看尤氏,让尤氏准备后事,可是到秦可卿死时为什么又“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这些其实是曹雪芹故意卖的破绽,希望有心的读者发现其中的真真假假。
再比如,林如海的死,在时序上也是矛盾的,第十二回回末,【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到了十四回,则变成【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过去我曾经认为这不过是红楼梦中小瑕疵,曹雪芹也不是完人。但现在我认为这也是曹雪芹故意卖的破绽。事实上,第三回曾有旧回目“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林父其时未死,怎么能用“收养”?而且,林如海把黛玉送进贾府的理由很诡异,【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这是什么话?把父亲不当人看?母亲死了就无人依傍教育?【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这也实在不合人之常情,当亲人死了,常人往往会更依赖尚在的亲人,难道林如海会不需要亲人的慰藉?而林黛玉呆在贾府就会比在父亲身边好?这些其实都是违背人情的。所以,曹雪芹在林如海死的时序上又故意卖了个破绽,暗示:其实林如海早就死了。
都在讨论怎么看《红楼梦》,怎么正看?怎么反看?那些是隐去的真事?我以为从矛盾中去发现真真假假,也是一途。


1楼2010-05-07 12:29回复
    哎呀,如拨云见日啊


    2楼2010-05-07 13:07
    回复
      醍醐头顶啊


      IP属地:河北3楼2010-05-07 13:16
      回复
        楼主说的很好。
        本人最大的疑惑是:书中多次提到,宝黛两个小时候一起玩等等,这个小时候“至于应该是小于7-8岁吧,而从黛玉初进荣国府的境况来看,黛玉当时至少12-13岁(或者14岁以上),与宝玉也是第一次见面,这种矛盾不知如何理解?
        第三回宝黛初会时,无论从书中或电视中,对12钗音容笑貌的描述及发育程度来看,黛玉迎春探春等不会小于14岁(即便古人发育的早),因此这种时序弄的俺头好晕。
        哪位高手给排一下时间表(含事件)


        IP属地:陕西4楼2010-05-07 15:18
        回复
          回复:4楼
          张爱玲认为,只有年龄改小了,才能让宝玉进入大观园和姐妹厮守一处玩耍。推荐你看《红楼梦魇》


          5楼2010-05-07 22:33
          回复
            恩,有道理……


            6楼2010-05-08 00:13
            回复
              回复:5楼
              不看,我只看红楼梦。


              IP属地:陕西7楼2010-05-08 00:19
              回复
                楼主啊。
                算了,我宁愿相信是林如海亲手把女儿送到姥姥家。


                8楼2010-05-08 00:20
                回复
                  真真假假,于我何挂碍
                  不过览书怡情


                  9楼2010-05-08 00:23
                  回复
                    回复:9楼
                    都是怡情啊。发现了林如海早死,至少就不会去思考林黛玉家产这类无聊的问题。


                    10楼2010-05-08 00:56
                    回复
                      回复:11楼
                      仅仅是时序错了,那也就罢了,问题是好几处无法解释。


                      12楼2010-05-08 01:00
                      回复
                        回:4楼
                        第二回,贾雨村道:“…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后又”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妇人一疾而终。”知其母逝时,黛玉才六岁尔。宝玉长黛玉一岁,此时也就七岁的样子,书中有“如今长了七八岁”。而由林如海说,黛玉之母逝时,贾母就派人来接了,即接黛玉之时,黛玉恰六岁!
                        又结合后面贾母给宝钗做生日,二十二回,“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即可知宝钗就是是十四或十五进的贾府,而宝钗大宝玉两岁,宝玉大黛玉一岁,知此时黛玉有十一,十二了,而中间的那五六年光景哪去了呢?某曾闻人说是,路途中耗了过去了。此太令人难以置信!   曹老不可能这么糊涂, 某想大概是 曹老故意隐去了这五六年时日了吧,而这些时候正是她和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而为何要隐了去?这还值得另一番思考!


                        14楼2010-05-08 01:58
                        回复
                          楼主说的 很有一番道理!
                          红楼梦中,曹老是留了很多曲笔,也叫人费思!


                          15楼2010-05-08 0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