瞌睡哥材料力学吧 关注:86贴子:1,257
  • 1回复贴,共1

考研材料力学复习规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材料力学正式复习之前,最最关键的还是择校问题。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择校可以说是考研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可以说好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如果选择恰当,必将事半功倍。相反,如果选择不当,可能400多分,也只能面临尴尬的调剂。
择校的第一步一般是确定学校的一个范围,比如我家在天津,我想要以后工作的地方离家近,所以就会选个离家近的学校,因为往往学校绝对了以后工作的城市。这样,我就会选择在京津冀这个区域来选择学校。而接下来,在这个区域内,不是每个学校都要考虑的,在每个人的心中,每个学校都有不一样的排名,也不想研究生的院校比本科院校排名靠后。所以,如果你本科是211,研究生报考院校至少会是一个211,甚至是985;如果你本科院校是双一流,你报考的院校基本不会是一个非双一流。而且,即便本科是个双非,一些同学也会不甘寂寞,想往上努力一把,毕竟谁还没有一个211/985的梦呢。这样一比较,在这个区域内能选择的院校就并不多了。最后,你把选出来的这些学校再根据专业课分一下类,这些学校中可能有考结构力学的,有材料力学的,有机械原理的等等。这样,再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一个对于自己来说学的还算不错的一个专业课就可以了,甚至你想跨专业,考一门有兴趣,自信能学好的专业课也是可以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而选到这一步,可能就只剩下几所院校了。这样,再把这几所院校排个名,一个备选院校名单就完成了。如果等到10月份正式考试报名的时候,复习的不错,就从名单中选个好点的,如果不太好选个相对差一点的。而之所以说了这么一大堆,也是真心希望帮助到大家。虽然知道大家来看这篇文章,就是已经选择了材料力学作为专业课的,但个人认为这个温馨提醒还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希望大家加以重视。毕竟选择大于努力,也是祝愿大家都能考上理想院校的研究生。
那么既然选择了材料力学作为专业课,我就认为你是这三类人之一了:一、材力基础比较好的;二、对材力有偏爱,有信心把材力学好,并愿意不断付出时间的。三、基础并不好,甚至为零基础,只是赶鸭子上架,因为材力入门要求低才选的。前两类同学,问题不大。对于第三类同学,专业课想学精基本是不可能的,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简单题还好说,难题肯定不太吃得消,甚至可能面临被劝退的风险。因此个人建议选择专业课出题难度不大的学校报考,这样也能保证即便学的不太好,也能考个不错的分数,不会拖自己的后腿。而出题难度大致可以参考往年的专业课平均分,这样也能在心里有个明确的把握,自己大致能考到一个什么分数。瞌睡哥这里整理了21年部分院校的平均分情况,大家可以做个参考(个别院校专业课略有改动,选择时还须再次确认下)。
土木类:



机械类:



在选定了院校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材力的复习了。大家可以看下材力的复习时间表。

a)基础阶段[6月前]
很多人在暑假才会开始复习专业课,这是非常不对的做法。基础好自然不用说,但如果基础不好,甚至是零基础,如果从暑假才开始复习,肯定是输在了起跑线上。6月前开始复习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测试自己对专业课的理解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如果复习效果很差,至少还有时间更换专业课,更换学校。但暑假之后才开始,基本想后悔也有些来不及了,已经没有太多时间重新复习一门专业课了。只能赶鸭子上架,不得不学,可想而知,复习出来的效果会是什么样子的。而6月前开始,除了留出空余时间,最重要的还是为了打好基础。暑假是属于强化阶段,而没有基础就直接上强化题,也是面临劝退的可能。所以6月前打基础是非常关键的。
在暑假前,至少要把课本过一遍,对每一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做做简单的课本例题,如果有时间可以做一些不难的课后习题,能大致弄懂知识点即可。而且,即便自己看书实在看不懂,还能有时间看看各个高校精品课的视频。这些课时很长的视频也只能前期的时候才有时间看,到了后期时间非常珍贵,要想抽出50多个课时看视频,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
b)强化阶段(7月-8月)
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可以更加详细全面地二刷课本了,这个也被称为强化阶段。强化阶段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基础,对每一章的概念、知识点有非常细致地把握,能做会书上考察范围内的每一道题目;二就是大量刷题,刷足够多的题目。也是开拓视野,涨见识,实力暴涨的一个阶段。要想以后做难题,得高分,也只有在这个阶段下苦工才行。这里推荐瞌睡哥的强化通关330题,绝对的刷题提分利器。
c)真题阶段(9月-10月)
等我们刷了大量题目,对知识点和题目的理解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开始刷真题了。真题可以某宝购买,或者买学长学姐的也是可以的。很多人在复习之初就开始做真题,这个是非常不对的。可以说,对于考研而言,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源,过早复习就等于过早浪费。甚至最关键的是,自己的眼界和能力还会局限于现有真题的水平。真题看起来每年的套路都很固定,你在学习的时候,重心也就放在了这些常考的知识点上面,随着做真题的次数越来越多,你的水平和做题的方法也就被局限在了很小的范围。但你可能没注意的就是,真题也是在每年小幅度地更新着,出着新的题型,考着新的方法。如果你的思维一旦被以前的真题局限,那新的题肯定是不会做的。这也是每年大部分人自信满满,结果却考不出分的真正原因。自己的翅膀都被禁锢了,还能飞的更远吗,显然是不能的。所以我提倡的就是,一定要在强化之后,见识了足够多的题目,足够多的方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之后再做真题。虽然,看上去我们走了弯路,但绝对是考高分的必经之路。而一旦经历了强化,在9-10月刷真题的时候就会异常轻松,并且有非常强大的满足感和收获感。那种感觉更像高维度对低维度的压制和轻蔑。做起真题来简直手到擒来,不要太舒服。而这两个月,能够多刷几遍是最好的。不仅起到练手的作用,也能勾勒出大致的考察范围。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了解了出题者的大致出题方向、水平,才有利于我们去把握未知的新的题目。
d)冲刺阶段(11月-12月)
经历了真题阶段,你可能还有一些要考的知识点把握不是特别熟练,这就需要在冲刺阶段,分专题分知识点去逐个击破,定点清除。对于这类不熟的单个知识点,可以非常有针对性地刷题,学懂这类知识点的每类题型和每种考法。除此之外,就是做大量的模拟题,以此来检查自己的复习成果和水平。如果再遇到不熟的知识点或者方法,也能针对性地加以弥补。要知道,有些院校就是喜欢出一些即将超纲但还未超纲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只能花大量时间去积累、去磨砺,以此拓宽我们的知识边界,直到足以面对出题人的下一次交锋为止。
而在考前最最重要的事情,当属预测真题了。而这个预测,也只有当我们做了无数遍真题,有了足够宽广的知识边界之后,才能做到足够的精准。甚至达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所以,只有基础好了,眼界宽广了,我们才有实力直面出题人,直面我们未来的学校。
最后,我们一研为定,祝大家一战成硕!


IP属地:北京1楼2021-12-11 16:40回复
    1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7-19 22: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