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版考试大纲
一、 参考书目
1、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2、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3、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李明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4、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5.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2018年
二、 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各部分内容及占比:
教育学原理 约60分
中外教育史 约30分
教育心理学 约30分
教育研究方法 约3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什么是教育学
(一)教育:以育人为中心的活动
(二)教育学: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问
(三)学校教育学:以教师发展为中心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三)当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
(四)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教育观的形成与嬗变
(一)什么是教育观
(二)西方教育观的发展
(三)中国教育观的发展
(四)当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
四、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21世纪教育改革的背景
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多元文化。
(二)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全球化与国际理解教育;教育民主化与全民教育;互联网与教育信息化;学习社会与终身教育。
(三)教育走向人本
五、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六、学生
(一)儿童观的演变
(二)学校教育中的学生
(三)学生的自主发展
七、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历史
教师职业在西方的历史;教师职业在中国的历史。
(二)教师的角色与责任
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的责任。
(三)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
(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外在条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途径。
八、学校
(一)学校的变迁
学校的产生;学校在中国的变迁;学校在西方的变迁;当代学校的特点与趋势。
(二)学校性质
学校作为教学的场所;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学校是“专业学习共同体”。
(三)学校结构
学校结构类型;学校结构体系;学校结构变革。
(四)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基本特征;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文化的自主发展。
九、课程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
1、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目标
2、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3、我国中小学的课程内容
(三)教材及其使用
教材、教科书与课程内容;教材的结构;教材的使用。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
1、校本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弥补国家课程不足;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形成;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2、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
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
3、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
树立大课程观;转变教师角色;提升课程开发的专业能力;培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十、教学
(一)教学概述
(二)教学的准备
(三)教学方法及其有效运用
(四)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五)如何评价教学
十一、德育
(一)德育活动的内涵
德育的内涵与意义;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二)学校德育的基本理论
(三)德育的基本方法
(四)坚持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的内涵;实施正面教育的基本要求;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
十二、德育、美育与劳动教育
(一)体育活动
体育的内涵与意义;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二)美育活动
美育的内涵与意义;学校美育活动的基本任务;学校美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学校美育活动的途径;学校美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三)劳动教育活动
劳动教育活动的内涵与意义;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基本目标;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内容;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途径。
(四)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涵义;课外活动的特点;课外活动的任务;课外活动的内容;课外活动的形式;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课外活动的组织。
十三、班级管理
(一)班级与学生发展
班级的历史;班级的特征;班级的教育功能。
(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班级管理的目标;走向班级自治。
(三)班主任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途径。
十四、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的内涵与意义
什么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二)基于校本的研究
校本
一、 参考书目
1、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2、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3、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李明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4、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5.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2018年
二、 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各部分内容及占比:
教育学原理 约60分
中外教育史 约30分
教育心理学 约30分
教育研究方法 约3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什么是教育学
(一)教育:以育人为中心的活动
(二)教育学: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问
(三)学校教育学:以教师发展为中心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三)当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
(四)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教育观的形成与嬗变
(一)什么是教育观
(二)西方教育观的发展
(三)中国教育观的发展
(四)当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
四、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21世纪教育改革的背景
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多元文化。
(二)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全球化与国际理解教育;教育民主化与全民教育;互联网与教育信息化;学习社会与终身教育。
(三)教育走向人本
五、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六、学生
(一)儿童观的演变
(二)学校教育中的学生
(三)学生的自主发展
七、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历史
教师职业在西方的历史;教师职业在中国的历史。
(二)教师的角色与责任
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的责任。
(三)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
(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外在条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途径。
八、学校
(一)学校的变迁
学校的产生;学校在中国的变迁;学校在西方的变迁;当代学校的特点与趋势。
(二)学校性质
学校作为教学的场所;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学校是“专业学习共同体”。
(三)学校结构
学校结构类型;学校结构体系;学校结构变革。
(四)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基本特征;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文化的自主发展。
九、课程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
1、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目标
2、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3、我国中小学的课程内容
(三)教材及其使用
教材、教科书与课程内容;教材的结构;教材的使用。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
1、校本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弥补国家课程不足;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形成;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2、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
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
3、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
树立大课程观;转变教师角色;提升课程开发的专业能力;培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十、教学
(一)教学概述
(二)教学的准备
(三)教学方法及其有效运用
(四)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五)如何评价教学
十一、德育
(一)德育活动的内涵
德育的内涵与意义;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二)学校德育的基本理论
(三)德育的基本方法
(四)坚持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的内涵;实施正面教育的基本要求;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
十二、德育、美育与劳动教育
(一)体育活动
体育的内涵与意义;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二)美育活动
美育的内涵与意义;学校美育活动的基本任务;学校美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学校美育活动的途径;学校美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三)劳动教育活动
劳动教育活动的内涵与意义;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基本目标;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内容;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途径。
(四)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涵义;课外活动的特点;课外活动的任务;课外活动的内容;课外活动的形式;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课外活动的组织。
十三、班级管理
(一)班级与学生发展
班级的历史;班级的特征;班级的教育功能。
(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班级管理的目标;走向班级自治。
(三)班主任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途径。
十四、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的内涵与意义
什么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二)基于校本的研究
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