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吧 关注:10,393贴子:52,381
  • 5回复贴,共1
以前学中文,50岁开始自学中医,先自己看中基、中药学大学教材,并看大学教授视频,同时抄读《辨证录》,兴趣渐浓,疑惑渐多,如辨证录里释病因时把人体每部分当成有思维的去解读,觉得主观臆测成分很多,有时就很迷惑。不知学习方法对否?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11-26 07:13回复
    五臟各藏其神!
    大学教材没记载?大学教授没解解?
    “觉得主观臆测的成分很多”:先别急着下结论!
    因为:这个世界的奥秘太多太多!
    人体本身的未解之谜同样也太多太多!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1-26 18:07
    回复
      2025-07-27 09:53: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食物的消化,是否要经过你的允许?
      人体水液缺少时会口渴。而从缺水到口渴,这中间的报警机理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人的思考,为什么能够从以前学到的知识,来推测出从未见过的东西?
      等等!等等!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1-26 18:25
      回复
        学习中文什么意思?你外国人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1-27 09:07
        回复
          最近在看JT叔叔讲庄子,他解释“得心应手”这个成语时说,平时我们多是觉得“先得之于心,后应之于手”,也就是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思;但“先得之于手,后应之于心”才是更重要的,这体现为体现为对你用实践去对固有理论的创造和再加工。
          对这个解释我是很有共鸣感,等我们能轻松胜任临床的时候,就会觉得之前学的各种理论都是一家之言,就像筷子、勺子、叉子,都能用来吃饭,但吃水饺时,叉子确实不太好用,如果你执着于叉子,那就去探索用叉子吃水饺的技巧,如果你不执着于叉子,那就直接换筷子就好了。
          所以个人建议是在不能胜任临床之前,把所学的各家理论都当成知识储备,能理解的就去理解,理解不了的就暂时搁置,等能胜任临床后,再用临床实践去判断这些各家之言的真伪,或者适用范围。
          这样的话,可能不容易让自己迷失在“什么是真理”的坑中。


          IP属地:重庆5楼2021-11-27 09:47
          回复
            哈哈哈,您真逗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1-11-30 1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