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吧 关注:41,496贴子:558,093
  • 3回复贴,共1

《易中天中华史》第二十四卷命运和选择在淘宝有卖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1-25 15:48回复
    近现代肯定会写,不过要假以时日。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1-25 15:54
    收起回复
      本卷《命运和选择》是中华史的总结之卷,易中天带你快速闪回,从3700年以前洛阳盆地上“中国崛起”开始,鸟瞰西周以高度的政治智慧构建起华夏文明圈,又把“产权不清”的锅甩给了子孙,再经过战国两百年试错、变法与争鸣,中华终于步入帝国时代。此后,中华帝国史鲜明地分作四段:秦汉至三国410年,是创建期;三国魏晋南北朝400年,是试错、探索、整合期;隋唐两宋683年,是高峰期;一气呵成的元明清647年,是定型期。
      一路走来,我们选择了变邦国为帝国;选择了独尊儒术,融合佛道;选择了打通南北,融合胡汉;遗憾的是,也一度选择了闭关自守,并以幻想自欺。为什么是这些选择,而不是其他?请看《命运和选择》的回答。


      IP属地:湖南4楼2021-11-26 01:21
      回复
        一 邦国时代
        中国崛起
        大约3700年前,最早的“中国”在洛阳盆地崛起。
        她的考古学名字,叫“二里头遗址”。
        毫无疑问,这处不知原本姓甚名谁的聚落,并不是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城市,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考古学家在那里惊喜地发现了诸多的前所未有,包括但不限于:
        最早的城市干道网;
        最早的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
        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
        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和青铜礼乐器群。
        当然还有最早的宫城、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大型多进院落和四合院式的宫室建筑。尤其是那坐北朝南封闭式结构的宫室,简直就像后世宫城或皇城的直系祖先。
        当然,更早的“祖先”还有淮阳平粮台遗址。
        这个城址四四方方,方向接近正南正北。城不大,却也外有护城河,内有建筑物,以及迄今为止所能知道之最早的公共排水设施。南北城墙的中段还各有城门一座,其连接线基本上纵向中分城址,可以说已经很有些中轴线意味。后来考古学家又发现了西门,没准将来还能发现东门。
        如此方正讲究的城址在中华史早期虽属罕见,却“吾道不孤”地成为后世的楷模。二里头宫城是它的升级版,明清紫禁城则是豪华版,只不过正方形变成了长方形。
        而且,紫禁城也是四个门。
        不难看出,三者有着惊人的相似——
        平粮台:接近磁北,正方形,长宽各185米。
        二里头:接近磁北,长方形,长360米,宽290米。
        紫禁城:正南正北,长方形,长960米,宽760米。
        就是说,二里头宫城和北京紫禁城都是矩形,长宽比例也都大约5比4,后者的面积差不多是前者的七倍。
        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在一脉相承?
        有。方正规矩,中轴对称,坐北朝南。
        也许,还要再加土木建筑和封闭式结构。
        那么,这是偶然的吗?
        恐怕不。
        有两点似乎可以确定:如此执着地追求方正规矩和中轴对称,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并不多见,甚至在中国早期也多半出自中原地区。这当然与地理环境有关,但是有条件不等于必须如此,执着追求的背后也必有理念和想法。
        可惜平粮台人和二里头人怎么想,已经无从得知。他们或许有情,或许无意,还可能在有意无意之间。但可以肯定的是,建中立极,在秦汉帝国之前便已是天下共识。
        这个观念表现于城市规划和建筑,则是——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择国之中而立宫。
        择宫之中而立庙。
        庙(廟),广(读如眼,屋脊)下是朝。
        所以,庙就是宗庙和庙堂,宫则是宫城。宗庙和庙堂要建在宫城之中,宫城则要建在国之中。这里说的国,便只能是城市,或者城市国家,即一座城市加周边农村。城郭之内曰国,四境之内曰邦。这样的国家,就叫邦国。
        邦国,都是“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
        但,择“天下之中”立国的,只有一个。
        她的名字,就叫“中国”。
        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就说:
        宅兹中国


        IP属地:湖南5楼2021-11-26 16: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