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吧 关注:1,167贴子:37,227
  • 4回复贴,共1

庄看红楼之袭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早本中的袭人不是贾母的丫鬟,一开始就是宝玉的。张爱玲通过29回清虚观打醮中【贾母的丫头鸳鸯、鹦鹉、琥珀、珍珠】得出结论。其实通过第5回中出现的【只留袭人,媚人、晴雯、】及46回【死了的可人和金钏,】有媚人和可人,说明在早本曾有“人”系列的丫鬟名字,而媚人和可人不会是宝玉起的名。为何最后只剩下袭人?就为了突出那句诗及宝玉的为其改名。而诗不知是曹雪芹记错还是有意为之,“昼暖”显然比“骤暖”持久,更符合袭人。将袭人改为【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是为了提高袭人地位。必须注意在36回,晴雯还不是贾母的丫鬟,【王夫人听说,也就罢了,半日又问:“老太太屋里几个一两的?”凤姐道:“八个。如今只有七个,那一个是袭人。”】难道晴雯不是8个之属?只是贾母的小丫鬟?显然,晴雯是贾母给的也是后来改的。这很正常,正如有黛玉必须有宝钗与之对立,有袭人也必须有晴雯与之对立。
据张爱玲的研究:第5回是从25回分出来的,早本是宝玉被五鬼魇了之后,魂魄去了“太虚幻境”。那么也就没有和警幻之妹成亲之事了,这时是将死之人。后改为秦氏引梦,才有了成亲。而这样就必须让袭人和宝玉初试云雨情,由梦境转现实。曹雪芹这样改写的用意何在?各人可以有各人的理解。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和宝玉无缘,这道理其实和黛玉注定和宝玉无缘是一样的。黛玉和袭人是宝玉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而林妹妹是没机会伸出三个指头的。一妻一妾就是这样组合,黛玉是精神上的伴侣,袭人是生活上的伴侣。这是一种理想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现实的组合是宝钗和晴雯,像王夫人和赵姨娘那样。悲剧就是这样!可是,为什么曹雪芹会安排晴雯被逐最终夭亡呢?原因在《芙蓉诔》,以文传诗。有关晴雯的文字矛盾甚多,不像袭人一以贯终,是修改的缘故。



1楼2010-05-03 02:39回复
    回复:6楼
    还记得我啊,其实也谈不上回归。


    7楼2010-05-10 11:0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回复:8楼
      举例说明


      9楼2010-05-10 12:03
      回复
        回复:11楼
        我也嫌。


        12楼2010-05-11 20:31
        回复
          另外,脂批也只是参考。


          13楼2010-05-11 2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