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汉服成为不少年轻人喜爱的服饰,穿汉服出游甚至成为时尚风潮。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投资汉服销售市场,与汉服相关的产业也成为新的亮点。
据数据统计,2021年汉服爱好者规模预计达689.4万人,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1亿元。汉服这个原本小众的爱好,已经成长为百亿市场,可谓潜力无穷。为什么汉服能成为巨大的产业效应?未来,汉服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在《人民论坛》刊文,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深度剖析了汉服热现象并提出发展策略。

01 汉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汉服不是一般的文化产业,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指适应大众消费的通俗文化产品生产体系,诸如商业电影、流行音乐、网络游戏等,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生产,行销全世界。特色文化产业是基于特定文化群落偏好的专门文化产品生产系统,比如神像、颂歌、和服等,可以借助一般工业化生产系统,但其消费具有很强的社交黏性和清晰的文化圈层属性。如今,汉服在中国的兴起,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化产业特征,借助服装工业宣示汉文化身份及其审美偏好。

02 汉服热背后的商业逻辑
服饰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必需品,其物理属性与精神属性是构成服饰价格的基础,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服饰行业本身的成长,两种属性在日益差异化细分的服饰品牌中,其在商品价格中的构成比重发生着微妙的调整。总体来看,在现代服饰行业,追求更高的文化附加值是普遍经营原则,不过,一般会根据竞争中的比较优势选择,定位奢侈品的商业模式往往是谋求单品文化附加值最大化,定位消费品的商业模式更重视大众化价值认同形成的总体文化附加值最大化。

03 为什么汉服能产生巨大的产业效应?
服饰产业的市场增长边际受到特定服饰文化社群的规模制约,日本和服经济的商业模式与市场规模嬗变很有代表性。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民族文化认同一以贯之且深入人心,和服是最具民族文化特征的标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迅速增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服市场也达到鼎盛,销售额超过千亿人民币。不过,由于日本人口增长规模的回落,加上现代日本年轻人日益西化,觉得和服不仅昂贵而且不适合现代便利生活方式,和服的需求明显下滑,其市场规模剧烈萎缩,2017年只剩下约150亿人民币的交易额。

04 富含深厚中华审美精神的现代汉服产业
汉服的产业规模边际不仅受到汉文化价值体系的制约,也会受到汉文化审美偏好的影响。汉文化有两千多年连续不辍的传承发展,衣冠服饰作为汉文化礼仪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除了一些原则性的仪态规范要求,具体的审美风格其实并无一定之规,而是与时俱进的。汉服之所以没有像很多民族服饰那样形成特定审美风格的传承体系,本身就和汉文化从源头上所秉承的和合包容审美精神息息相关。

05 未来,汉服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
汉服的兴起得益于汉文化的现代认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不过,汉服产业发展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也可能来自民族主义的局限。中国历史上曾用汉人或唐人泛称这个不断扩大强盛的特定人类文化共同体,都是以文明鼎盛人文荟萃的辉煌时代来代称,显然不同于近代以来民族独立运动所强调的地域、种族、血统等民族范畴。

据数据统计,2021年汉服爱好者规模预计达689.4万人,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1亿元。汉服这个原本小众的爱好,已经成长为百亿市场,可谓潜力无穷。为什么汉服能成为巨大的产业效应?未来,汉服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在《人民论坛》刊文,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深度剖析了汉服热现象并提出发展策略。

01 汉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汉服不是一般的文化产业,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指适应大众消费的通俗文化产品生产体系,诸如商业电影、流行音乐、网络游戏等,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生产,行销全世界。特色文化产业是基于特定文化群落偏好的专门文化产品生产系统,比如神像、颂歌、和服等,可以借助一般工业化生产系统,但其消费具有很强的社交黏性和清晰的文化圈层属性。如今,汉服在中国的兴起,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化产业特征,借助服装工业宣示汉文化身份及其审美偏好。

02 汉服热背后的商业逻辑
服饰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必需品,其物理属性与精神属性是构成服饰价格的基础,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服饰行业本身的成长,两种属性在日益差异化细分的服饰品牌中,其在商品价格中的构成比重发生着微妙的调整。总体来看,在现代服饰行业,追求更高的文化附加值是普遍经营原则,不过,一般会根据竞争中的比较优势选择,定位奢侈品的商业模式往往是谋求单品文化附加值最大化,定位消费品的商业模式更重视大众化价值认同形成的总体文化附加值最大化。

03 为什么汉服能产生巨大的产业效应?
服饰产业的市场增长边际受到特定服饰文化社群的规模制约,日本和服经济的商业模式与市场规模嬗变很有代表性。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民族文化认同一以贯之且深入人心,和服是最具民族文化特征的标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迅速增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服市场也达到鼎盛,销售额超过千亿人民币。不过,由于日本人口增长规模的回落,加上现代日本年轻人日益西化,觉得和服不仅昂贵而且不适合现代便利生活方式,和服的需求明显下滑,其市场规模剧烈萎缩,2017年只剩下约150亿人民币的交易额。

04 富含深厚中华审美精神的现代汉服产业
汉服的产业规模边际不仅受到汉文化价值体系的制约,也会受到汉文化审美偏好的影响。汉文化有两千多年连续不辍的传承发展,衣冠服饰作为汉文化礼仪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除了一些原则性的仪态规范要求,具体的审美风格其实并无一定之规,而是与时俱进的。汉服之所以没有像很多民族服饰那样形成特定审美风格的传承体系,本身就和汉文化从源头上所秉承的和合包容审美精神息息相关。

05 未来,汉服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
汉服的兴起得益于汉文化的现代认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不过,汉服产业发展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也可能来自民族主义的局限。中国历史上曾用汉人或唐人泛称这个不断扩大强盛的特定人类文化共同体,都是以文明鼎盛人文荟萃的辉煌时代来代称,显然不同于近代以来民族独立运动所强调的地域、种族、血统等民族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