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大的试听塞迎来一波退役,于是这两个塞子(750和fxz200)到了我手上。一个是我很怀念三动圈的声音,另一个是也没怎么听过750,沉寂多年的烧心顿起。耳机到了,插上了吃灰几年的AP100,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大学时烧耳机的时光……
750第一耳朵的感觉是伴奏氛围很重(也可能是我好久没用入耳式耳机的原因,之前耳道发炎了,于是用了很久的耳塞式耳机),但是和1adac那种数码味儿加料的感觉不同。
声场并不大,横向纵向都一般,高中低频比例大概3:5:4吧,高频延展一般,低频下潜一般,人生比较近,所以这个塞子明显就是主打中频人声的塞子。
听着听着,我发现我会将听歌的注意力放在人声上,这让我感觉很奇妙,也很好奇。我又听了几首歌,发现了原因。750的声音像是披了层很薄的纱(文科向)(理科向:在谱图上因为自旋耦合产生了靠近的多重峰),这可能就是木振膜的特点吧。这样的特点在用它听一些旋律舒缓的老歌的时候会让人感觉很舒服,有那么一点当年听磁带的感觉,就是有那么一点点模拟味儿了。
不过在听一些稍重的流行摇滚以及金属乐时,就会感觉在不大的空间中鼓贝斯和吉他占据了更多的位置,使人声显得有些无力;一些氛围比较重的流行歌曲,750会将氛围放大,我想这就是有些人听了750觉得轰头的原因吧。所以750不适合听这类的音乐。
可以说750走了一个极端,牺牲了许多适应性,将木振膜对中频人声的表现进行了发掘。在听一些乐器比较少的流行歌曲,以及一些语速比较慢的老歌,是可以很好的将中频人声进行突出,以柔和的状态表现出来。用750绝对听不到人声狰狞的一面,而是会将所有刺激的声音收敛。
我突然感觉这种调音风格特别适合中午眯一小觉的时候听一下老歌,因为它一点都不刺激,会想起听磁带的感觉,睡得更好?哈哈(不过我午睡喜欢侧躺,顺便给提个建议,有些花活儿吧,确实也好使:这么一个木色塞子很难带出去,很难低调,以后木振膜要么出个颜色很深接近黑色的,会低调一点哈哈,个人想法)
750对比fx850的话,850比它解析好,声场也大,听器乐大编制肯定比750好得多,就是人声部分比较凹,对于750的优势项目不占优势。
750第一耳朵的感觉是伴奏氛围很重(也可能是我好久没用入耳式耳机的原因,之前耳道发炎了,于是用了很久的耳塞式耳机),但是和1adac那种数码味儿加料的感觉不同。
声场并不大,横向纵向都一般,高中低频比例大概3:5:4吧,高频延展一般,低频下潜一般,人生比较近,所以这个塞子明显就是主打中频人声的塞子。
听着听着,我发现我会将听歌的注意力放在人声上,这让我感觉很奇妙,也很好奇。我又听了几首歌,发现了原因。750的声音像是披了层很薄的纱(文科向)(理科向:在谱图上因为自旋耦合产生了靠近的多重峰),这可能就是木振膜的特点吧。这样的特点在用它听一些旋律舒缓的老歌的时候会让人感觉很舒服,有那么一点当年听磁带的感觉,就是有那么一点点模拟味儿了。
不过在听一些稍重的流行摇滚以及金属乐时,就会感觉在不大的空间中鼓贝斯和吉他占据了更多的位置,使人声显得有些无力;一些氛围比较重的流行歌曲,750会将氛围放大,我想这就是有些人听了750觉得轰头的原因吧。所以750不适合听这类的音乐。
可以说750走了一个极端,牺牲了许多适应性,将木振膜对中频人声的表现进行了发掘。在听一些乐器比较少的流行歌曲,以及一些语速比较慢的老歌,是可以很好的将中频人声进行突出,以柔和的状态表现出来。用750绝对听不到人声狰狞的一面,而是会将所有刺激的声音收敛。
我突然感觉这种调音风格特别适合中午眯一小觉的时候听一下老歌,因为它一点都不刺激,会想起听磁带的感觉,睡得更好?哈哈(不过我午睡喜欢侧躺,顺便给提个建议,有些花活儿吧,确实也好使:这么一个木色塞子很难带出去,很难低调,以后木振膜要么出个颜色很深接近黑色的,会低调一点哈哈,个人想法)
750对比fx850的话,850比它解析好,声场也大,听器乐大编制肯定比750好得多,就是人声部分比较凹,对于750的优势项目不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