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举世无双吧 关注:58贴子:4,025

【原创】唐高宗龙朔元年的“双太子”局面是怎么形成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21-11-18 09:47回复
    李贤,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母武则天,生于永徽五年十二月戊午,前往昭陵的路上。
    永徽六年,李贤封潞王,龙朔元年改封沛王,咸亨三年徙封雍王,上元二年六月立为皇太子。调露二年八月因私藏皁甲数百领,被废为庶人。武后文明元年,被迫自尽,追封雍王。唐中宗神龙年间陪葬乾陵,唐睿宗时追赠为章怀太子。


    IP属地:江苏2楼2021-11-18 09:48
    回复
      2025-05-14 17:33:57
      广告
      从李贤的生平履历来看,直到上元二年太子李弘病逝,他才正式登上了储君之位。然而,李贤享有皇太子的权力真的只是从上元二年才开始吗?


      IP属地:江苏3楼2021-11-18 09:48
      回复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早在龙朔元年,唐高宗就在逐步奠定李贤的“准太子”地位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请看下面一则史料:
        (龙朔元年六月)壬子,徙封潞王贤为沛王。是日,以雍州牧、幽州都督、沛王贤为扬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牧如故。……是日,敕中书门下五品已上诸司长官、尚书省侍郎并诸亲三等已上,并诣沛王宅设宴礼,奏《九部乐》。礼毕,赐帛杂彩等各有差。(《旧唐书·高宗本纪》)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1-11-18 09:48
        回复
          龙朔元年六月,李贤从潞王改封沛王,同时在任职雍州牧、幽州都督的基础上,又加封了扬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一系列官职——这些职位并不需要李贤亲领,而是作为一种荣宠加诸其身。
          这次改封除了进一步证明李贤的得宠外,其实原本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然而唐高宗却借此之际做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举动,那就是让朝中部分重臣与亲眷前去沛王府拜见李贤,向李贤道贺。


          IP属地:江苏5楼2021-11-18 09:48
          回复
            查遍两唐书及相关史料就可以发现,按照唐制,只有皇太子才有资格在元正、冬至接受群臣的朝贺,其他皇子哪怕是正式册封为亲王的,都没有这份待遇。而龙朔元年这一次拜谒沛王,虽然说起来并非朝中文武百官全数出动,但“中书门下五品已上诸司长官、尚书省侍郎并诸亲三等已上”,这样的手笔显然也非同小可,尤其是在当时朝中已有正牌太子的情况下,居然还如此兴师动众,就为了给一个年仅六周岁的、改封的亲王道贺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21-11-18 09:49
            回复
              唐高宗的这一举动,不得不令人深思是否另有含义,尤其是咸亨二年又发生了一系列事情,就更加肯定唐高宗此举的背后别有深意。那么咸亨二年发生了什么事呢?


              IP属地:江苏7楼2021-11-18 16:03
              回复
                话说咸亨二年正月,唐高宗驾幸东都洛阳,令太子李弘留京监国,并让戴至德、张文瓘等人从旁辅佐。这本来是皇帝巡幸时的常规操作,但是因为李弘一直在生病,所以原本该由太子决断的庶务便由戴至德等人处理。
                看到这里,一切都还在常理之中,然而令人陡然生疑的是,号称“多疾病”的李弘却有体力在幽寂的深宫里闲逛,由此发现了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已经20多岁了,还幽闭在后宫没有出嫁。尔后更加令人疑窦丛生的是,“病”得都没法自己处理政事的李弘,居然还有精力为两个异母姐姐请命,请求唐高宗册封其为公主并准许她们出宫嫁人。
                如果李弘当真缠绵病榻,又何来机会在深宫闲逛并为庶姐请命?可如果李弘并没有病到不能理政的地步,为什么不能亲自处理政事,而是一切庶务都只能决断于臣子之手呢?


                IP属地:江苏8楼2021-11-18 16:03
                回复
                  2025-05-14 17:27:57
                  广告
                  这些疑问暂且按下不表,可以先看看唐高宗对李弘为萧淑妃二女请命的反应是什么。


                  IP属地:江苏9楼2021-11-19 09:42
                  回复
                    根据史书记载,唐高宗爽快地准许了李弘的请求,将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分别册封为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并择日出嫁。随后五月十三日就下了诏书:尚书省除了任免官员、废置州县及兵马调动这些大事外,其他的事务均交由沛王李贤裁决
                    如果说龙朔元年唐高宗令部分重臣前去拜谒李贤,只是从形式上提高李贤非同一般亲王的地位,那么咸亨二年的这份诏书,可以说是直接赋予了李贤部分太子的实权,因为这些实权本属于皇太子才能行使。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21-11-19 09:42
                    回复
                      此诏一下,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是李贤,他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拥有了一部分太子实权后,俨然达到了“准太子”的级别。愁的自然是李弘,本来就被唐高宗以“多疾病”为由,剥夺了处理庶务的机会,现在更好,连太子的权力都被亲弟弟给名正言顺地分走了。


                      IP属地:江苏11楼2021-11-19 09:43
                      回复
                        那么唐高宗为何要如此抬举李贤,打压李弘呢?究其原因,应当有二:
                        第一,唐高宗更加宠爱李贤而非李弘
                        别看后来李弘病死后,唐高宗又是老泪纵横地亲自写哀册文,又是痛心疾首地说什么“朕方欲禅位皇太子,而疾遽不起”,活脱脱一副父慈子孝的模样,然而揭破看似风光的表面文章,事实总是那么残酷无情。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21-11-19 09:43
                        回复
                          唐高宗之所以追封李贤为孝敬皇帝,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挡灾而已。就在李弘病逝前不久,天象接连出现“荧惑犯房”“日色如赭”等不祥之兆,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里,这种天象的异变往往意味着帝王有驾崩的危险,一直为统治阶级所忌惮。所以北魏神龟元年发生了月食,胡太后唯恐这预示着自己会遭遇不测,当即下令处死皇太后高英,用她来为自己挡灾。
                          而上元二年天象连连有异,唐高宗自然不敢掉以轻心,恰逢李弘病逝,于是便采取追封儿子为帝的方式来化解这一次的危机。
                          且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唐高宗赐给李弘的谥号为“孝敬”,即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即便已经身死魂灭了,李弘都要还为父亲挡去天象所预示的灾祸,可不就是慈惠爱亲、死不忘君么!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21-11-19 09:44
                          回复


                            IP属地:江苏16楼2021-11-19 09:45
                            回复
                              2025-05-14 17:21:57
                              广告
                              就更不必抱着李弘被唐高宗追封为皇帝一事吹嘘了,这种父亲追封儿子的事例虽然少见,但不等于没有,更不等于唐高宗的这个举动前无古人。事实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公就给自己的儿子开了先例,让这个历史上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秦国太子,在身后享受了历史上第一位被父亲追尊为国君的哀荣。
                              所以还是那句话,别看广告看疗效。如此种种,已经足可见唐高宗对李弘所谓的爱子情深到底有几分真心了,唐高宗表演得再多,甚至都不如武后一个过继的举动来得实在。


                              IP属地:江苏17楼2021-11-19 09: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