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兽吧 关注:9,826贴子:133,402

回复:列数新生代除象与巨犀外,十大著名的陆生巨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同地区的“小兄弟”——古野牛(Bos antiquus)
古野牛同样也是牛科中辨识度非常高的成员,其生存年代为晚更新世,约6万~1万年前。肩高有2.27米,体重可达1.6吨,是目前整个牛族中体型仅次于宽额野牛的存在,最显著的莫过于它那背上巨大而夸张的驼峰。
与上面的宽额野牛一样,古野牛也是由原野牛在北美地区演化而来,但估计是一开始宽额野牛太过强势了,其最初的大部分时间都滞留在北美的中北部地区。直到2万年前宽额野牛灭绝后才大规模南下,并在1.9万~1万年间一度极为繁盛,成为了当时北美的主流植食动物。
同时古野牛还被认为是现代美洲野牛的直系祖先,因此现在也有观点认为古野牛应该并入到现代美洲野牛中作为一个化石亚种,但目前的主流观点还是将其视为单独的有效种。
(图为古野牛)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1-11-16 20:53
回复
    梅氏伟驼(Megacamelus merriami)
    体型:肩高3.7米 体重3.5吨左右
    分类:鲸偶蹄目 胼足亚目 骆驼科 伟驼属
    生存地区:北美
    生存年代:晚中新世~早上新世(约1030万~490万年)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1-11-16 20:57
    回复
      简要介绍:
      梅氏伟驼也就是平常网上俗称的“巨驼”,它是目前排除卫星与化石稀缺体型不确定的物种外,体型最大的陆生偶蹄动物。虽然现存的单峰驼与双峰驼都有“沙漠之舟”的美誉,是少数几种能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生存的大型动物。
      但历史上梅氏伟驼却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它们巨大的体型往往需要充足的食物与水,而且根据化石显示其牙齿的齿冠并不耐磨,这也说明梅氏伟驼可能更喜欢比较开阔的林地环境,选择以那些鲜嫩的枝叶为主食。
      (图为梅氏伟驼与单峰驼)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1-11-16 20:59
      收起回复
        北美长颈鹿
        虽然现今的各种骆驼都分布在旧大陆与南美,北美地区并没有任何驼类分布,但历史上北美恰恰却是骆驼科的起源与演化中心。早在4500万年前原始的骆驼就已经出现在北美了,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骆驼们则都是在晚中新世之后才由北美迁徙出去的。
        作为骆驼科的起源与演化中心,历史上北美地区除了梅氏伟驼外还曾出现过多种吨级以上的巨型骆驼,它们的生态位与现今非洲的长颈鹿相似,凭借着自身高大的体型它们可以轻易的获取高处的食物。
        (图为巨型骆驼与巨型长颈鹿对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1-11-16 20:59
        回复
          瘦死骆驼比马大
          陆生的偶蹄动物由于自身的消化系统过于耗能,因此整体体型始终与奇蹄动物有很大的差距,但俗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无论如何骆驼科的整体体型始终是要比奇蹄目的马科大上好几个级别的。
          例如下图所示,晚更新世时期西亚地区的莫氏驼与亚洲野驴,可见前者的体型要比同地区的马科动物大上好几个纬度。其激近估测的体型甚至能赶超梅氏伟驼,但就是目前的化石太碎科考效力太低了。
          (图为莫氏驼与亚洲野驴)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21-11-16 21:20
          收起回复
            而从演化的角度来看马科动物走的向来是敏捷路线,但在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北美地区的庞马(Equus giganteus)却另辟蹊径要走坦克路线。不过由于目前该物种的化石比较稀缺,所以庞马的体型预测起伏较大。
            其中最大的体型估计肩高能有2.25米,体重可达1.6吨,可谓是历史上最大的马科动物,但这个体型与历史上的那些个巨型骆驼相比还是显得太渺小了。
            (图为庞马与梅氏伟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21-11-16 21:21
            回复
              北美骆驼的覆灭
              进入上新世后其他大陆上的驼类都在蓬勃发展,但唯独北美老家的骆驼科成员却反而愈加江河日下了,期间多种大型骆驼是相继灭绝!究其原因除了其他先进的植食动物竞争外,更多的因素可能是冰期寒冷的气候导致北美地区原本繁茂的树林变成了稀疏草原。
              由于当地的骆驼们常年“养尊处优”对于食物与环境都比较挑剔,因而导致大批驼类因无法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而数量锐减。加之更新世末期人类进入北美,那些少数依然坚强生存的北美驼类再次遭受打击,最终全部灭绝了。
              (图为巨足驼,一种在北美生存了近1000万年的巨型骆驼,最终灭绝于中更新世,横亘在其面前的貌似是饕餮犬)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21-11-16 21:23
              回复
                最后一种灭绝的北美驼类是西方拟驼(Camelops hesternus),其一直坚持到了更新世末,至此北美这个曾经的骆驼科起源与演化中心就再无骆驼了😥!
                (图为晚更新世北美的西方拟驼群)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21-11-16 21:24
                收起回复
                  白犀牛(Ceratotherium simum)
                  体型:肩高1.85米 体重2.6吨(最大体型)
                  分类:奇蹄目 犀科 犀亚科 白犀牛属
                  生存地区:非洲
                  生存年代:早更新世至今(约200万年前至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21-11-16 22:51
                  收起回复
                    简要介绍
                    白犀牛又叫方吻犀、宽吻犀,是现今最广为人知的犀牛,非洲纪录片中的常客,同时也是现存犀牛中最进步、最聪明、最晚出现、智力最高的成员。它是少有会群居的犀牛,且性格在现存的犀牛中算是比较温顺的,一般有关它的照片里总是显得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
                    再者白犀牛还是现存犀科中唯一的一种以地上粗糙的草本植物为主食的犀牛,因此我们才会常常在各类影视中看到它总是低着个脑袋,而另外的四种犀牛则往往是高高昂着头。至于其他的方面本人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想必各位也都多多少少有所了解。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21-11-16 22:52
                    回复
                      为什么叫白犀牛?
                      其实目前对于白犀牛名称的由来至今没有公论,事实上白犀牛的身色与黑犀牛是差不多的。目前比较常见的说法是白犀牛的白字是来自于荷兰语的“wijd”,意思是“宽”,而最早移民非洲南部的欧洲殖民者荷兰人就用宽嘴唇这个特征来和尖嘴唇的黑犀牛区分。
                      之后说英语的人将“wijd”误译为“white”,即“白”,使得这个名字误导世人。但事实上荷兰语中也是用“黑”、“白”来称呼这两种犀牛,而且即使在早期荷兰语文献中也从来没有“宽”、“窄”犀牛这样的提法。除此之外其他的说法还有认为白犀牛的白色指的是它白色的角,或者身上白色的干泥巴等。
                      (图为带仔的母白犀牛正面迎击公非洲象)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21-11-16 22:54
                      回复
                        与黑犀牛的区分
                        关于如何区分非洲地区的黑犀牛与白犀牛一直是小白、路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甚至有些营销号更是黑、白不分直接乱用图片素材,误导大众😡!其实要想区分二者是非常容易的,除了体型差距之外最简单明了的方法就是看嘴型。
                        其中白犀牛作为现今唯一的一种以草本植物为主食的犀牛,它拥有一张非常宽大的嘴巴,而除了白犀牛之外其它四种现存的犀牛则都是以树叶为主食,因此包括黑犀牛在内的另外四种犀牛的嘴巴都是比较小而尖的类型。
                        (图为宽嘴的白犀牛与尖嘴的黑犀牛)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21-11-16 22:54
                        回复
                          与印度犀牛的体型比较
                          虽然白犀牛是目前知名度最高的犀牛,但亚洲地区却还有个同样体型巨大,但却时常容易被忽视的印度犀牛。关于二者的体型谁更大,目前来看其实是差不多的,印度犀牛的肩高要更高些,但二者的体重总体都是在一个级别上。
                          (图为同体型级别的三种著名犀牛对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21-11-16 22:55
                          回复
                            白犀牛并没有“灭绝”
                            目前有些小白或者营销号在网上提到白犀牛的话题就张口就莱,说什么白犀牛将要或者已经灭绝了😤!其实目前地球上野生白犀牛南方亚种(C.s. simum)的总数超过了两万头,数量比其他四种犀牛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要不然白犀牛也不会在纪录片里出镜率那么高。
                            至于为啥时常会出现白犀牛将要或者已经灭绝了的谬论,其实主要是他们将目前已经功能性灭绝了的白犀牛另一个亚种,即北方亚种(C. s. cottoni)误当成了所有的白犀牛😓。
                            (图为菊石所著的南白犀牛与北白犀牛)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1-11-16 22:56
                            回复
                              悲剧的北白犀牛
                              北白犀牛是曾经分布于乌干达西北部、乍得南部、苏丹西南部、中非共和国东部及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的白犀牛亚种,由于常年保护不当导致数量锐减。
                              在2018年3月20日,名为“苏丹”的最后一只头雄性北白犀牛在肯尼亚去世,至此该物种就仅剩2头雌性个体了,整个种群已经是彻底功能性灭绝,未来灭绝已经不可避免了!😭
                              (图为已经去世了的“苏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21-11-16 23: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