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季节吧 关注:9贴子:1,200
  • 3回复贴,共1

【资料】高中化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用碱性冷高锰酸钾稀溶液作氧化剂,反应结果
氧化反应
烯烃很容易发生氧化反应,随氧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不同,氧化产物也不同。氧化反应发生时,首先是碳碳双键中的π键打开;当反应条件强烈时,σ键也可断裂。这些氧化反应在合成和 定烯烃分子结构中是很有价值的。
1、被高锰酸钾氧化
用碱性冷高锰酸钾稀溶液作氧化剂,反应结果使双键碳原子上各引入一个羟基,生成邻二醇。
CH2=CH2   +   KMnO4   + H2O          CH2(OH)CH2(OH) + MnO2   + KOH
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烯烃,则反应迅速发生,此时,不仅π键打开,σ键也可断裂。双键断裂时,由于双键碳原子连接的烃基不同,氧化产物也不同。
CH2=CH2 + KMnO4   + H2SO4          2CO2   + MnO2   
CH3CH=CH2   + KMnO4   + H2SO4          CH3COOH   +   CO2
CH3CH=CHCH3   + KMnO4   + H2SO4           2CH3COOH
CH3C(CH3)=CHCH3    + KMnO4   + H2SO4           CH3COOH   +CH3COCH3
2、臭氧化
在低温时,将含有臭氧的氧气流通入液体烯烃或烯烃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臭氧迅速与烯烃作用,生成粘稠状的臭氧化物,此反应称为臭氧化反应。如:
                +                              
臭氧化物在游离状态下很不稳定,容易发生爆炸。在一般情况下,不必从反应溶液中分离出来,可直接加水进行水解,产物为醛或酮,或者为醛酮混合物,另外还有过氧化氢生成。为了避免生成的醛被过氧化氢继续氧化为羧酸,臭氧化物水解时需在还原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常用的还原剂为锌粉。不同的烯烃经臭氧化后再在还原剂存在下进行水解,可以得到不同的醛或酮。例如:
                                     +   
  
                                    +    
烯烃经臭氧化再水解,分子中的CH2=部。分变为甲醛,RCH=部分变成醛,R2C=部分变成酮。这样,可通过测定反应后的生成物而推测原来烯烃的



IP属地:上海1楼2010-05-02 12:13回复
    http://wenku.baidu.com/view/36bd5835eefdc8d376ee329d.html
    09年海南高考 化学试题 17(3)涉及相关知识点
    或者


    IP属地:上海2楼2010-05-02 12:16
    回复

      和上面那张图顺序颠倒


      IP属地:上海3楼2010-05-02 12:17
      回复
        核素   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例如,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是12,称为碳-12核素,或写成12C核素。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为13,称13C核素。氧元素有16O,17O,18O三种核素。具有多种核素的元素称多核素元素。自然界仅有一种核素存在的元素称为单核素元素,如氦、氟、铝、钠等20种元素。质子数为偶数的元素,可有较多的稳定核素,一般不少于3种,而质子数为奇数的元素,通常只有一个稳定核素,从不会多于两种,这是由核子的结合能所决定的。多核素元素中各核素互称同位素,因为它们处于周期表中同一位置上,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但核性质不同;单核素元素没有同位素。核素的质量即原子质量,总小于孤立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总和,在概念上也不等于质量数,在数值上除12C外均与质量数稍有不同。核素的质量是用质谱仪测定的,这种测定很先进,可测得7位或更多位有效数字。


        IP属地:上海4楼2010-05-20 18: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