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v同人吧 关注:2,192贴子:58,992

MUV“轴对称”——假如BETA第一个HIVE扔到了北美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声明一下,这只是本人在闲暇时期抱着恶趣味的套皮和寻思,主要是以找乐子的心态写下了这些东西
毕竟当初我看muvluv ate的时候是13年,那时候美军不败神话尚在,日本的军工神话还广为流传,欧洲的局势欣欣向荣,俄国也刚刚从低谷中走出,在那个年代的军事认知中产生的muv系列作品对当时还是个初中生的我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BETA数量繁多且吃人的设定让我深感恐惧,而战术机这种和现实世界藕断丝连的设定又让我沉迷于它难以自拔。
而如今2021年都即将结束了,8年来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军的无敌神话被打破,日本的匠人精神在军事上几乎毫无建树,欧洲与俄国在军事上也陷入了停滞,一超多强转向多极化的局势并没有成为现实,21世纪越来越向着中美两强的局势发展。是啊,时代一直在变,当初那个被muv震慑住的贴吧小鬼如今又回到了这个地方,抱着对童年的追忆和8年后完整的认知和思考,写下了这个并不完整的架空世界观,聊以自慰。
以上,这并不算一个合格的同人作品,甚至是否称得上同人都有待商榷,它没有剧情,没有主角,有的只是迫真套皮和缝合,但是至少,它能证明2021年的末尾,还有一个被代码和高数折磨的小伙,能够在这个有趣的作品中寻思出一些有趣脑洞。


IP属地:上海1楼2021-11-14 15:16回复
    “假如1973年,BETA的第一个HIVE扔到了北美”
    muv世界观下1973年的美国早已与BETA在月面交过手,而结合现实来看,1973年的美国只会有比赛里斯(防和谐简称)更强大的装甲/炮兵/空军力量,同时由于70年美军就列装了机械化步兵装甲,可以想象没有光线种的BETA会被推成什么模样。
    再结合美国冷战时期一贯的作风,那自然是不会容许其他国家(哪怕盟友)插手战事的
    按照这么个思路,美国人甚至可能突入浅层巢穴,然后就进不去了,两边相互僵持直到BETA憋出光线种。
    以美国人的家底,估计会头铁几次再放弃使用空袭压制BETA的思路(也可能始终没有放弃)。
    至此,北美大陆代替欧亚大陆成为了BETA的第一个矿区以及人类与BETA的主要交战区
    顺带一提,第一个HIVE个人认为扔到内布拉斯加州会比较合理,北美中部地区嘛()
    冲苏欧日开始吃瓜


    IP属地:上海2楼2021-11-14 15:33
    回复
      1973年至1974年的国际新闻内容是极为单调乏味的,无外乎美国人又丢了多少地,死了多少人,采取了什么新战术,或是又发射了核弹以阻止BETA的侵袭,不能说美国人的努力没有用,但逐渐逼近丹佛和奥马哈“捷报”证明了一点,美军大抵是扛不住了。
      直到1974年F-4战术机的问世,美国人终于能够暂时遏制住BETA向东西海岸的攻势了,而此时的BETA已经占据了密苏里河以西,落基山脉以东,阿肯色河以北的大部分区域,同时美国人惊奇的发现除了斯科茨布拉夫主矿,BETA还在俄克拉荷马州的俄克拉荷马城建设了与斯科茨布拉夫相似的地表建筑,随后确认了其他设施的存在,该巢穴被命名为HIVE:02,同时斯科茨布拉夫巢穴也被命名为HIVE:01。


      IP属地:上海3楼2021-11-14 16:24
      回复
        “坏了,火烧我家房了”
        74年头疼的不只有杨基,还有欧亚大陆上的中蒙俄,吸收了北美的教训,当BETA再一次故技重施,从月球上往欧亚扔分矿时,中苏在落点集中了大量的核武器和地面部队,BETA降落仓几乎在落地的一瞬间就遭到了来自空陆核的全方位打击,在步核坦协同下中苏联军迅速歼灭了着陆于蒙古的BETA,代价就是蒙古北部的高浓度辐射和参战部队居高不下的患癌率和当地牧民突然上涨的畸形率。
        同时由于战事紧迫,美国一方面开始向西欧盟友寻求支持,一方面开始向加拿大和墨西哥转移人口与工业,同时开始建设围绕落基山脉的永备工事群和以密西西比河系为依托的要塞群,为后方产业疏散争取宝贵的时间。
        在这一时间内F-4的技术被扩散至欧洲乃至日韩,直至75年初通过各种手段苏联与赛里斯分别获得了战术机设计制造的能力。


        IP属地:上海4楼2021-11-14 17:42
        回复
          1975年,尽管美利坚的战术和作战体系已经基本完善,但南北防线由于缺少地形遮蔽和喘息时间,整个防线仍然在不断的作战中逐步后退…直到BETA通过挖掘地道避开了三层防线,直接攻入里奥兰乔,此举几乎导致整个洛基南部防线的崩溃,美军退至弗拉格斯塔夫-盐湖城一线,BETA开始在里奥兰乔修建HIVE:03
          战术机的运用以及常规武器对BETA特化改造的陆续完成,缓了口气的美国人开始准备反攻HIVE:03以减轻自身面临防线压力,美军调动了密西西比河防线超过一半的战术机部队和四成的装甲部队在东线集结,意在截断HIVE01/02之间的联系
          同时落基山脉防线以八成的战术机部队和大量搭乘直升机机动的装甲步兵强攻HIVE:03,试图将H:03这个点拔除以改善落基山脉防线的整体防御态势
          美军的攻势确实足够凌厉,美军一度打穿了H01和H02之间的BETA部队,有一支战术机部队甚至突破到了洛基山脉防线侧,然而当美军突入H03以后,整个美洲中部的BETA都进入一种活化状态,使得未即使撤出的东线装甲部队遭受重大损失,至此美军东线失去主动权,为了弥补大量损失造成的防线空缺,美军开始将核武器配属前线。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1-20 10:29
          回复
            好了,先不写这些需要让我查东西看资料的玩意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11-20 10:31
            收起回复
              首先先是美军战术机部分
              美军的整个发展脉络就是(其实后面轻型不比中型轻多少,重型不比中型重多少,该分类并不严谨,也咩有完全参照muv)
              以下是思路
              重型机F-14A/D F-15C/E/ACTV/SE F-22A F-23
              中型机F-4A/B/C/E F-18A/C/E F-35A/B/C
              轻型机F-5 F-5E F-20 F-16A/B/C/D/N/AFTI
              总体而言由于直面BETA,美利坚这次可做不到全三代机配置了,宽广的战线和平坦的地势决定了美军必须维持一支规模更加庞大的,覆盖战区更多的战术机部队,同时战术机也不得不考虑如何应对无支援的近距离作战,也就是说航程小,机动灵活的中/轻型战术机将成为美军战线上最活跃的存在(当然鹰墙还是要的,缺少支援不代表没有,重型机也是动态战线不可或缺的一环)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11-20 11:02
              回复

                找不到和谐点()


                IP属地:上海12楼2021-11-21 00:29
                收起回复
                  接下来是各国对BETA战术
                  美军的防线一般由步兵防线-机械化部队-战术机部队组成,美军会在防线前部署数个雷场,尔后是反坦克炮、导弹、重机枪、碉堡、坑道组成的反战车级防线,接着是后方迎击要击级的机械化部队,再后面是补漏的战术机和轰炸机,将机械化部队部署在由步兵组成的反坦克级防线之后极大的减少了美军坦克和步战车的损失速度,同时改进后的坑道也使得拥有重武器的普通步兵能够在坦克级的海洋中坚持更久,当然,只靠步兵是无法阻止BETA的,因此机械化部队和战术机部队需要不断地发动反冲击,为步兵重整争取时间。
                  作为最先使用战术机的国家,美国将如F-5、F-16一类的轻型机部署到机械化部队的前方,负责部署迟滞突击级
                  F-18、后期型F-16这一类中型机被部署至各个机械化部队相邻节点,作为阵线上的机动力量随时补漏,或者掩护机械化部队进攻、撤退和重组
                  F-14、F-15这类重型机则是美军猎杀光线级、重光线级、要赛级等目标最主要的力量,强劲的火力和动力让它们能够清扫相当范围的BETA,是美军最为重要的进攻型力量
                  而A-10步行战术机则直接部署于阵线中,为机械化部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援,以两门GAU-8和突击炮清扫占了BETA九成兵力的战车级和要击级
                  如果防线有河流或者沿海,那么美军还会部署A-6这种重型支援机,同时会部署从小型导弹艇到大型巡洋舰乃至战列舰等一系列大型舰只,为了应对BETA的大举入侵,美国人甚至建造了8艘武库舰(西海岸5艘,东海岸3艘)
                  大量佩里级拆除了导弹发射装置,机库和部分电子设备后,加装4门127mm速射舰炮以及两具28联装火箭弹发射架,舰体中部增设一对三联装533mm鱼雷,作为火力支援舰广泛存在于东西海岸以及墨西哥湾,为人类抵抗BETA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总体而言,美军拥有一套完整的对BETA防御体系,能够有效的迟滞BETA的攻势,且即使被突破也能够很快补上缺口,能够有效应对不同方向袭来的BETA,但是对各部队协同水平要求较高,非常依赖于支援火力和后勤保障,再部署时间长,且难以应对坑道战术的缺陷,后期美军调整了其预备队体系,部署了挂载重型/核航弹的大型直升机/战术机以应对BETA的坑道突袭战术或其他意外情况。


                  IP属地:上海14楼2021-11-25 19:34
                  回复
                    接下写苏军篇
                    由于美苏联军在阿拉斯加沿岸拥有数个中型据点以及桥头堡,苏军在远东地区的防御压力实际上是比较小的。
                    白令海峡的阻挡以及阿留申群岛附近完善的海面防线和存于其上的大型战术机基地,令BETA基本只能进行强渡作战,以数量硬撞防线,且由于预警体系的完善和战场宽度的限制,BETA即使突破防线,也难以大量杀伤联军部队————海军根本打不着,地面部队总能得到及时的预警,水雷艇会迅速的补充损失的雷场,大量炮兵和,阿拉斯加战线的人员伤亡是所有战线里最小的
                    这也是为何苏军在白令海峡的防线基本为静态防御体系————BETA大部队根本无法以轻微损失穿过白令雷场,部署在沿岸地带的大量便宜佩里级和炮艇能够迅速以强火力覆盖任何光线种存在的地区,尤其是AL弹大规模投产,重型舰艇也可以向岸边靠近以后,联军的火力甚至连重光线级都能压制,少量上岸的BETA也会一头撞进海岸线上的雷区和由岸基炮台—坦克—战术机构成的杀伤区,固定的防线也是苏军把铁路修到各个主要炮兵阵地的前提
                    说回苏军在白令海峡的部署,苏军在白令海峡的主力就是沿岸部署的各类炮兵团,沿岸防线由炮台和内部的装甲步兵构成,辅以少量的机械化部队和数支战术机大队,BETA集群一旦上岸就会遭到来自数个跑群的高强度覆盖,为了应对要赛级的威胁,苏军还修建了数个搭载了305mm要塞炮的炮台,用以直接击杀上岸的要赛级,即使BETA的战车级和要击级冲入阵地,苏军也可以放心的对由混凝土浇筑的碉堡要塞以及炮台进行火力覆盖,用以清除其上的BETA,接着战术机部队和机械化部队会入场清扫残敌,配合装甲步兵重新部署滩头雷场,必要时也可由火箭炮进行雷场部署。
                    当然,这个体系也包含了阿留申群岛以及阿拉斯加沿岸的部队,他们采取的则是快打快撤,灵活部署的动态防御战术,轻装部队+直升机+战术机的组合使得守军能够迅速的跑路,又能在BETA退去后迅速的重新部署到先前的位置,阿留申基地内的数个Su-27战术机大队使得守军能够获得不间断的战术机的支援,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就是防线的延伸。
                    由于装甲步兵在高纬度地区卓越的表现(可以携带大量反坦克弹药作战,耐寒耐用生存性高),苏军逐步撤换了远东地区的常规步兵师,取而代之的是齐装满员的新锐装甲步兵师,同时为了使坦克具备更高的杀伤效率,部署在远东的坦克普遍用30炮替换了车长位上的高机,同时远东地区的T-72炮塔后部还增设了一具双联装14.5重机枪(由随行的装甲步兵操控),为了更高效的清扫战车级,苏军还加快了BMPT-72的列装速度,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白令海峡防线将是旧大路最重要的防线。


                    IP属地:上海17楼2021-12-02 23:40
                    收起回复
                      1976年
                      美军在遭受75年的惨痛损失后,开始进行更彻底的总动员和工业转移,尽管损失惨重,但美军仍然分出了一部分装备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也进行的再武装,在美军逐步后退期间BETA在犹他州的梅西肯哈特和得克萨斯州的斯托克顿堡建立了新的巢穴H:04和H:05,似乎BETA在之前的作战中也遭受了较大损失,总体而言在1976年,美军在不断后退中休整,BETA在不断的前进中壮大,双方都在舔舐着75年造成的伤口,为下一次的激烈碰撞做准备。
                      1977年
                      在两个月内,墨西哥与美国组成的联军就被BETA击退至奇瓦瓦,洛基防线也退到了佛拉格斯塔夫,里奥兰乔的失陷使得丹佛的守军被完全孤立,但出于不能让BETA控制山峰截断通向大章克申的山谷航线,美军又不得不将所剩不多的战术机/机降部队填到丹佛周边清扫光线级
                      1978年
                      桃花石改开,美军大河防线正式投入使用,BETA在奇瓦瓦、布兰丁建立H:06和H:07,同时美军对BETA作战用新一代装备下线,包括但不限于大量基于无防护高速底盘的速射机炮/支援火炮/中口径坦克炮/导弹载具、快速修建反战车级工事的工程车量、更加便宜且智能化的地雷,以及一套能够有效应对多波次多种类BETA进攻的综合指挥控制系统,该系统配合上述特化装备使得美军的整体伤亡大幅下降,战术机部队在单次出击的时间周期和死亡存活率从原先的42min、78%减至11min、21%,大幅减缓了美国转移工业的时间压力。


                      IP属地:上海21楼2021-12-16 19:04
                      收起回复
                        杂篇卫星
                        天空的分界线·划时代的三代机们
                        猛禽之翼:来自洛马的划时代机体(F-22)
                        风口浪尖:米高扬的雄心壮志(MiG-41)
                        绝境逢生:苏霍伊的坚持与豪赌(Su-57)
                        不甘人后:大兴安岭上的“雪鸮”(J-14)
                        划破苍穹:横空出世的黑身利剑(J-20)
                        宙斯权柄:风靡北约的“雷电”潮流(F-35)
                        跌跌撞撞:几经波折的“鹘鹰”(J-35)
                        东欧精灵:名为“将军”的“苏什卡”(Su-75)
                        北境之风:斯堪的纳维亚的尝试(FS2020)
                        逗号与句号·那些时代的奠基者
                        生不逢时:名为黑寡妇的另一种可能(YF-23)
                        雪原雄心:多灾多难的米格新星(MiG-1.44)
                        笑口常开:死于国会,病名为丑(X-32)
                        一地鸡毛:胎死腹中的欧洲战术机(NGF)
                        不敌强鹰:达索の眼泪(幻影4000)
                        命途多舛:迷雾之中的“雪貂”(MiG-37)
                        以上卫星均在施工中()
                        后续可能的内容
                        J-16/J-15/J-15T/J-12/J-11A/B/D/J-10A/B/C/EX/J-9/J-8A/B/ACT/D/F/J-7-I/II/III/E/G/MF
                        Su-35/MiG-35/Su-47/Su-37/Su-30/Su-33/MiG-31/Su-27/MiG-29/MiG-25/MiG-27/MiG-23/MiG-21
                        F-18A/C/D/E/I/F-16A/C/N/R/XL/E/MLU/F-15A/C/E/MANX/XX/ACTV/SE/F-14A/B/D/F-20/F-5/F-4
                        写完一系就算胜利
                        jap的和东欧的各种改型、套皮以后有空再列型号
                        反正不急


                        IP属地:上海22楼2021-12-16 21:06
                        收起回复
                          新纪元:暗剑难防
                          随着15年J-20的入役与新一批J-14B的批量换装,日帝已经失去了东海划线的主动权,而随着中央政治局做出参与反攻美洲作战的决议后,如何避免重大人员伤亡成为了解放军战术机部队不得不研究的问题,我们无从得知各个派别究竟进行怎样的的交锋,但最终,无人派大获全胜。
                          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把精力放在了改进现有二代战术机上,但沈飞敏锐的察觉到未来对三代反人无人机可能的需求,他们抓住了这个机会,从一开始就计划从头设计一架三代技术水平的无人机,沈飞的设计人员准备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攻击”,另一个就是今天的主角——“暗剑”;“攻击”的设计思路参照美国X系列无人机,总体而言中规中矩,而暗剑无人机的设计一开始就是冲着完全无人化去的,这使得其能将隐身、高速、高机动的指标同时满足而避免灾难性的工程问题;新一代中控系统搭配先进复眼传感器使得其具备其他二代无人机难以想象的感知能力;完全无人化的设计也使得其可以使用有人机无法做到的大幅度动作进行格斗战;无人化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则是更高的加速度和更大的航程与载弹量。
                          无人化的重中之重便是机载AI的自组网和自主规划作战的能力,早期方案中的暗剑还需要J-20目视距离内的指挥,而后续安装了紫外线通讯设备的方案,使得J-20不必身临一线也可指挥中队级的力量进行作战,总体而言,暗剑是一款非常具有野心的机体,暗剑身上种种激进设计体现的不仅仅是同行成飞步步紧逼所带来的压力,还是共和国长子对未来战术机发展路线的精准把控与对自身科研实力的充分自信。


                          IP属地:上海23楼2021-12-18 23:28
                          收起回复
                            现在有点空了,继续慢慢写下目前假定的以中苏美欧为主的联合反攻计划,其目的在于一举歼灭北美大陆上的BETA,所有部队将由五常高级将领组成的联合作战司令部进行指挥,以避免出现以往联合作战中出现的部队脱节导致大规模伤亡的情况。
                            整个战役预计投入由27个国家的17个集团军群以及三支特混海上打击群组成的联合国多国部队,不算后勤保障部队总计812万人,中苏美欧将投入几乎全部的新型武器,包括近千枚高超(15-20M)抗激光弹道导弹、雷神之锤系统,五常8成的核武库和一万五千架规格相同的反BETA无人战术机。
                            整个反攻作战主攻方向为西海岸、东海岸、墨西哥湾,次级战线将由地方守备部队发起牵制性作战,初步目标是彻底孤立或摧毁外环HIVE群,中期目标是孤立内环HIVE群,最终目标是摧毁科茨布拉夫中可能存在的智慧个体。
                            在第一阶段,联合国军会对三个主攻方向上的HIVE投放3000+的弹道导弹,其中三分之一携带核弹头,为了突破光线级的拦截,沿岸海军会打出几乎全部的巡航导弹和远程弹药,而如果条件允许,陆军的远程火炮以及火箭炮也会在联合指挥下加入对光线级的压制作战中,此阶段陆军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登陆场,建立反冲击防线,并加紧修建铺设简易码头和工事,东西海岸上设施仍然完好的港口则是联军重点保障对象,它们肩负着卸下战略武器,完成从工厂到战区这部署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职责。
                            第二阶段是最残酷的阶段,联军的地面部队需要在缺少战术机的掩护的情况下直接面规模最小也是旅团级的BETA群的反扑,无人战术机需要前往更深处的阵地吸引或清扫BETA,避免其形成毁灭性的超规模BETA群,而有人战术机们则要承担起几乎称得上有去无回的猎杀光线级的任务,导弹部队则需要与时间赛跑,他们能否在短时间内运够足够的弹头是作战能否进行到三阶段乃至四阶段的核心力量;这个阶段的联军将会使用核坦协同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术,以保证推进速度并减少部队损耗,毫无疑问这是在透支未来,但美国人知道透支的前提是自己还有未来。
                            一旦外环HIVE被摧毁,战役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第三阶段,在失去光线级威胁后,联军就可以投入可观的轰炸机群对内环HIVE进行压制,而在压制BETA内环的同时,机械化部队和战术机部队则会继续向科茨布拉夫挺进,在他们挺进的同时联军会将手上全部294枚变轨高超弹射出,弹头全部为G弹或核武,而地面部队则需要在G弹或核武攻击失效的情况下,以最原始的方式确保地下的目标能够品尝到最新鲜的光和热,搭载了核武器的无人战术机将以两机为一组向着坑道前进,直至雷达上没有任何一只BETA。
                            当科茨布拉夫巢穴被完全抹去以后,联军将会彻底扫去北美大陆上的所有HIVE,同时联合国G元素监管机构将确保各个主要参战国不会因G元素的分配问题而分道扬镳,美利坚会在各方的援助下逐步复国,尽管帮助不是免费的,但至少代价会是美国人可以接受的。
                            以上便是被称为“奥德赛”战役的全部内容,其中提到的高超抗激光弹、反BETA无人机配制和雷神之锤系统有空再写
                            总体而言,美中俄欧等国组成人类历史上最复杂、规模最大、装备最多、兵种最多的联合作战群,依靠常规武器将BETA彻底消灭。


                            IP属地:上海25楼2022-01-01 23:32
                            收起回复
                              资料查的差不多了,准备继续写一下毛子的各种项目了


                              IP属地:上海26楼2022-01-07 22: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