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吧 关注:375贴子:8,897
  • 12回复贴,共1

太平寰宇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恭拜官家


IP属地:法国1楼2021-11-12 00:17回复
    《太平寰宇记》一百九十三卷,宋乐史撰。史有《广卓异记》,已著录。史字正子,官太常博士、直史馆,事迹具《宋史 文苑传》 。宋太宗时,始平闽越,并北汉,史因合舆图所隶,考寻始末,条分件系,以成此书。始于东京,迄于四裔。然是时幽、妫、营、檀等十六州晋所割以赂辽者,实未入版图,史乃因贾耽《十道志》、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之旧,概列其名。盖太宗置封桩库,冀复燕、云,终身未尝少置。史亦预探其志,载之于篇,非无所因而漫録也。史进书序,讥贾耽、李吉甫为漏阙,故其书采摭繁富,惟取赅博,于列朝人物一一并登。至于题咏、古迹,若张祜《金山诗》之类,亦皆并録。后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本于史。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至是而大变。然史书虽卷帙浩博,而考据特为精核,要不得以末流冗杂追咎滥觞之源矣。


    IP属地:法国2楼2021-11-13 04:48
    回复
      2025-05-18 07:56:09
      广告
      太平寰宇记(乐史)自序
      臣闻四海同风,九州岛共贯,若非圣人握机蹈杼,织成天下,何以逮此?自唐之季,率土纒兵,裂水界山,窥王盗帝 ,至于五代,环五十年,虽奄有中原,而未家六合,不有所废,其何以兴?祖龙为炎汉之梯,独夫启成周之路。皇天骏命,开我宋朝。太祖以握斗步天,扫荆蛮而干吴、蜀;陛下以呵雷叱电,荡闽越而縳并汾。自是五帝之封区,三皇之文轨,重归正朔,不亦盛乎!有以见皇王之道全,开辟之功大。其如图籍之府未修,郡县之书罔备,何以颂万国之一君,表千年之一圣?眷言阙典,过在史官。虽则贾躭有《十道述》,元和有《郡国志》,不独编修太简,抑且朝代不同,加以从梁至周,郡国割据,更名易地,暮四朝三。臣今沿波讨源,穷本知末,不量浅学,撰成《太平寰宇记》二百卷,并目录二卷,自河南周于海外,至若贾躭之漏落,吉甫之阙遗,此尽收焉。万里山河,四方险阻,攻守利害,沿袭根源,伸纸未穷,森然在目,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户而覩万邦,图籍机权,莫先于此。臣职居馆殿,志在坤舆,辄撰此书,冀闻天听,诚惭浅畧,仰冒宸严。谨上。


      IP属地:法国3楼2021-12-15 01:05
      回复
        河南道一
        开封府一
        开封府。今理开封、浚仪二县。《禹贡》为兖、豫二州之域,星分房宿。在春秋时为郑地,战国时为魏都。《史记》云:“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即今西面浚仪县故城是也。后秦始皇二十二年,攻魏。因引河水灌城而拔之,即以为三川郡地。汉祖起沛,郦生说曰:“陈留为天下冲,四通五达之郊,无名山大川之阻。”即此谓也。后定天下,为陈留郡之浚仪县。至文帝,封皇子武为梁王,都大梁。后以其地卑湿,东徙睢阳,即今宋州也。晋武改为陈留国。东魏,孝静帝废国为梁州,分为陈留、开封二郡。北齐,废开封,并入陈留郡。至后周,改梁州为汴州。以城临汴水,因以为名。隋初,州如故。大业初,州废,又为郡。二年,废郡,以其地并入荥阳、颍川、济阴、东莱等四郡。有通济渠,卽炀帝所开,以通江淮漕运,经中而过。唐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汴州总管府,管汴、洧、杞、陈四州。汴州领浚仪、新里、小黄、开封、封丘等五县。七年,改为都督府。废开封、小黄、新里三县,入浚仪县。复以废杞州之雍丘、陈留、营州之中牟、洧州之尉氏来属。龙朔二年,以中牟隶郑州。延和元年,复置开封县。天宝元年,改汴州为陈留郡。干元元年,复为汴州,建中时,筑罗城。梁开平元年,升为东京,置开封府。后唐同光元年,复为汴州,以宣武军为额。晋天福三年,又升为东京,置开封府。汉、周至皇朝并因之。


        IP属地:法国4楼2022-01-02 00:42
        回复
          元领县六,今十六:
          开封;浚仪;封丘;陈留;尉氏;雍丘;襄邑;宋州割到。考城;曹州割到。阳武;郑州割到。中牟;郑州割到。太康;陈州割到。长垣;滑州割到。酸枣;滑州割到。扶沟;许州割到。鄢陵;许州割到。东明。新置。
          府境:
          东西三百里,南北三百五十里 。
          四至八到:
          西至西京四百二十里。西至长安一千二百五十里。东至宋州三百里。西至郑州一百四十里。南至蔡州五百里。北至滑州二百二十里。南至宋州三百一十八里。又东南至陈州三百一十里。西南至许州二百十五里。东北至曹州二百二十里。西北至孟州三百五十里。
          户:唐开元领县六,户八万二千一百。皇朝管县一十六,户:主九万一千二百三十二;客八万八千三百九十九。
          风俗:
          《汉书》:“河南之气,厥性安舒。”今汴地,涉郑、卫之境,梁、魏之墟,人多髦俊,好儒术,杂以游豫。有魏公子之遗风,难动以非,易感以义。
          姓氏:
          陈留郡五姓:防;谢;何;虞;蔡。
          人物:
          阮咸,籍兄子。阮修,咸从子。谢鲲,字幼舆,阳夏人。帝重其风节,问方庾亮何如,对曰:“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庾亮,鄢陵人,官太尉督军,平苏峻乱。 庾翼,亮弟,工书法。谢尚,鲲子。少时,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颜子也。”尚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谢安,鲲从子。谢奕,安兄。阮孝绪,尉氏人,鄱阳王尝命驾造访,凿垣而遁 。江伟;江式;唐刘仁轨,尉氏人,与子侄三人并授上柱国。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土产:
          绢;绵;谷子;红花;麻黄;酸枣。


          IP属地:法国5楼2022-02-23 05:57
          回复
            浚仪县。
            旧二十五乡,今十二乡,八坊。汉武帝元年,废新里城而立。浚仪县属陈留郡。《舆地志》云:“夷门之下,新里之东,浚水之北,象而仪之,以为邑名。”后魏以县隶梁州。后周改梁州为汴县,亦隶焉。隋废汴,改属郑州。唐初置汴州县,复归焉。今居郭内。开封故城,即今为理之所也。
            寒泉陂,在县西十六里。《诗》云:“爰有寒泉,在浚之下,其水冬夏常冷,因曰寒泉。 ” 酺池,在县西北六里,古大梁城内。梁孝王作。 博浪城,在县西北三十里。《史记》:“张良报韩雠,伏处于博浪俟秦始皇。 ” 古浚仪城二:一在县东三十里,一在县北四里。 赤城,在县西南一十五里。《水经注》云:”蒗荡渠,东南径赤城至浚仪。” 信陵君墓,在县南十二里。《史记》:“魏公子无忌,昭王少子,安厘王弟,封为信陵君。” 侯嬴墓,在县南十二里。《史记》:”魏公子无忌,谋救赵。询于夷门监者,侯嬴为之谋,辞老不能往。公子行,嬴向北面,自刎而死。”遂葬于此。 段干木墓,在县西北二十里。《风俗传》云:”浚仪有段干木祠,能兴云致雨。”干木死西土,魏王迁都之日,子孙改葬于此。 陆云祠,在县东北三里。《晋书》:“陆云尝为浚仪令,民为立祠。” 青丘,亦曰玄池。女娀简狄浴于青丘之水,有玄鸟遗卵,吞之,生契。即此水也。 鸿池,即卫献公射鸿于此。 望京楼,城西门楼,本无名。唐文宗太和二年,节度使令狐陶重修。因登临赋诗曰:“夷门一镇五经秋,未得朝天未免愁。因上此楼望京国,便名楼作望京楼。”


            IP属地:法国6楼2022-03-30 00:36
            回复
              开封县。旧二十乡,今八乡八坊。本汉县,属河南郡。今县西十五里,开封故城,是汉理所。后魏天平元年,于此置开封郡。高齐天保七年,郡与县俱废。隋开皇六年,复置,属郑州。唐武德四年,自郑州来属。贞观元年,并入浚仪。延和元年,又析浚仪。于州城内别置今县,管东界。


              IP属地:法国7楼2022-07-02 22:34
              回复
                逢泽,在县东北十四里,今名蓬池。《史记》:“秦孝公二十年,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又为卫国之匡地。唐天宝六年,改为福源池。 夷门,《史记》:“大梁城有十二门,东曰夷门。隠士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夷门门吏。魏公子无忌厚遗之,不受。”吹台,在县南五里。《陈留风俗传》:“县有苍颉、师旷城,其城上有列仙吹台,梁孝王亦增筑焉。”朱梁开平二年,改繁台为讲武台,此即吹台也。其后有繁氏居其侧,里人乃以姓呼之。沙海在县西北十二里。《战国策》曰:“齐欲发卒取周九鼎,颜率说曰:‘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于沙海之上,为日久矣。’”卽谓此也。至隋文疏凿旧迹,引汴水注之,习舟师,以伐陈。陈平之后,立碑其侧,以纪功德焉。今无水。 蓼堤,在县东北六里,高六尺,广四丈。梁孝王都大梁,以其地卑湿,徙睢阳,乃筑此堤。至宋州三百里。蔡水,在县南。 梁沟,始皇二十二年,王贲引水攻大梁是此。 通济渠,在县南三里。隋大业元年,以汴水迂曲,回复稍难,自大梁城西南凿渠引汴水入,号通济渠。 开封故城,在县西十五里。郑庄公所筑。《陈留风俗传》曰:“阮简为开封令,有劫贼,外白甚急,简方围棋,长啸曰:局上有劫亦甚急。” 高阳故城。甘城,即秦大史甘公所居之地。因星文说张耳,令背项羽,依高祖,即于此城。 信陵亭,在城内,临河,当相国寺前,即魏公子无忌胜概之地。 琵琶沟,在县南十一里,西从中牟县界流入通济渠。隋炀帝欲幸江都,自大梁城西南凿渠引汴水入,即蒗荡音宕渠也。《旧图经》云:“形似琵琶,故名。 ” 仓垣城,在县东北二十里。《水经》云:“济水东经仓垣城。”《舆地志》曰:“仓垣城,南临汴水,西北有苍颉坟,城有列仙台。” 棘城,在县西南三十里。《左传》云:“晋荀吴涉自棘津。” 新里县故城,在县东三十里。隋高祖开皇十六年,分浚仪县置,因新里为名。炀帝大业二年废。唐武德四年,复置。贞观元年,又废。苍颉墓,在县东北二十里。《舆地志》云:“苍垣城西北有苍颉冢。” 樊于期墓,在县南一十三里。《史记》云:“樊于期逃秦罪,入燕。燕荆轲谓之曰:‘须君首可以谋秦王。于是自杀,函封送秦。’”魏人葬于此。 张仪墓,在县东北七里。《史记》云:“仪,魏人,相秦一十年。”卒葬于此。俗以坟形似砚,因名砚子台。与张耳墓南北相对,因谓张耳墓为南砚台,此为北砚台。 张耳墓,在县东七里。《汉书》:“耳,大梁人。高祖布衣时尝从耳游,后破赵有功,受封。”卒,葬于此。 蔡伯喈墓,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后汉书》:“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汉灵帝时,坐收廷尉,死狱中。”葬于此。荆轲墓,在县东四十里。《史记》云:“轲,卫人也。游燕,为丹入秦刺秦王,不中而死。”《旧图经》云:“招魂葬于此。”


                IP属地:法国8楼2022-10-23 23:40
                回复
                  2025-05-18 07:50:09
                  广告
                  浚仪县。旧二十五乡,今十二乡,八坊。汉武帝元年,废新里城而立。浚仪县属陈留郡。《舆地志》云:“夷门之下,新里之东,浚水之北,象而仪之,以为邑名。”后魏以县隶梁州。后周改梁州为汴县,亦隶焉。隋废汴,改属郑州。唐初置汴州县,复归焉。今居郭内。开封故城,即今为理之所也。


                  IP属地:法国9楼2023-11-16 07:59
                  回复
                    《太平寰宇记》一百九十三卷,宋乐史撰。史有《广卓异记》,已著录。史字正子,官太常博士、直史馆,事迹具《宋史 文苑传》 。宋太宗时,始平闽越,并北汉,史因合舆图所隶,考寻始末,条分件系,以成此书。始于东京,迄于四裔。然是时幽、妫、营、檀等十六州晋所割以赂辽者,实未入版图,史乃因贾耽《十道志》、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之旧,概列其名。盖太宗置封桩库,冀复燕、云,终身未尝少置。史亦预探其志,载之于篇,非无所因而漫録也。史进书序,讥贾耽、李吉甫为漏阙,故其书采摭繁富,惟取赅博,于列朝人物一一并登。至于题咏、古迹,若张祜《金山诗》之类,亦皆并録。后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本于史。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至是而大变。然史书虽卷帙浩博,而考据特为精核,要不得以末流冗杂追咎滥觞之源矣。


                    IP属地:法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2-28 16:10
                    回复
                      寒泉陂,在县西十六里。《诗》云:“爰有寒泉,在浚之下,其水冬夏常冷,因曰寒泉。 ” 酺池,在县西北六里,古大梁城内。梁孝王作。 博浪城,在县西北三十里。《史记》:“张良报韩雠,伏处于博浪俟秦始皇。 ” 古浚仪城二:一在县东三十里,一在县北四里。 赤城,在县西南一十五里。《水经注》云:”蒗荡渠,东南径赤城至浚仪。” 信陵君墓,在县南十二里。《史记》:“魏公子无忌,昭王少子,安厘王弟,封为信陵君。” 侯嬴墓,在县南十二里。《史记》:”魏公子无忌,谋救赵。询于夷门监者,侯嬴为之谋,辞老不能往。公子行,嬴向北面,自刎而死。”遂葬于此。 段干木墓,在县西北二十里。《风俗传》云:”浚仪有段干木祠,能兴云致雨。”干木死西土,魏王迁都之日,子孙改葬于此。 陆云祠,在县东北三里。《晋书》:“陆云尝为浚仪令,民为立祠。” 青丘,亦曰玄池。女娀简狄浴于青丘之水,有玄鸟遗卵,吞之,生契。即此水也。 鸿池,即卫献公射鸿于此。 望京楼,城西门楼,本无名。唐文宗太和二年,节度使令狐陶重修。因登临赋诗曰:“夷门一镇五经秋,未得朝天未免愁。因上此楼望京国,便名楼作望京楼。”


                      IP属地:法国11楼2024-05-25 20:59
                      回复
                        封丘縣。北六十里,舊二十鄉,今七鄉。古封國之地。《左氏傳》謂賜封父之繁弱是也。《魯國都紀》云:「衛地之延鄉,漢高祖與項籍戰敗,遇翟母免難之處。後以延鄉為封丘縣,以封翟母。」即此地也。隸陳留郡。後魏道武帝並入酸棗。宣武帝複置。隋開皇三年,隸汴。 黑山,在縣北三里。《魏志》:「初平四年春,太祖軍甄城。荊州牧劉表,斷袁術糧道。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餘賊佐之。」 黃池,在縣西南七里,東西三里。按《春秋》:「哀公十三年,公會晉侯及吳子於黃池。吳晉爭長。」杜預注云:「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近濟水。」 雲響城,在縣南一十里。按《史記》云:「吳、晉率諸侯會於黃池,莫不云集響應,共築此城。」因以為名。 期城,在縣西南七里。按《城塚記》云:「期城者,夏禹理水時所築。」今呼為簸箕城。 廢守節縣,在縣西北三十里。唐武德三年,李績於酸棗縣置梁州,乃分胙城、酸棗二縣以屬焉。於時東州未平,人思效節。縣新創立,故以守節為名。至四年廢。 封丘台,在縣東五里。按《世本》:「東郡燕國侯伯儵子卒,葬此。遂於城內作地道。」 向子墓,亦名向子台。 桐牢亭,在縣北三里。按《春秋》:「魯成公會晉侯等同盟於蟲牢。」杜預注云:「鄭地陳留、封丘縣北,有桐牢亭。」《襄公十八年傳》云:「楚侵鄭,東北至於蟲牢而反。」《續漢記》云:「封丘有桐牢亭。」韋昭云:「古蟲牢地也。」今俗謂之桐渦。 朱亥墓,在縣西三十里。按《史記》:「秦攻趙,趙求救於魏。安厘王遣將晉鄙將兵救趙,懼秦不進。魏公子無忌使朱亥齎鐵錘殺晉鄙而統其軍,以救趙。」卒葬於此。 翟母墓,在縣西南七里。按《陳留風俗傳》云:「漢高祖與楚項羽戰,敗於延鄉,有翟母者,免其難也。」 百里嵩墓,在縣東七里。《後漢書》:「嵩,字景山,陳留封丘人。為徐州刺史時,旱,嵩乃傳車巡部,所到屬縣,膏雨隨車。」卒葬於此。 程征君墓,在縣南四里。《魏書》:「程仲,字孔禮,陳留封丘人。有志行。明帝青龍三年,征,不就。景初二年、正始五年,征,又不就。晉武帝泰始二年,卒,封元鄉亭侯。」


                        IP属地:法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9-30 21:40
                        回复
                          《太平寰宇记》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乐史编著,共200卷,记录了宋太宗时的山川地理人文等,很有史料价值。书名又作《太平寰宇志》。


                          IP属地:法国13楼2025-04-13 2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