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写“鹅毛帖”毛笔字,21年复原红楼梦的唐国明乱扣帽子
(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从下面的第5张图片下开始)
————————————————————————————————
主张把思想穿在身上,成作家的山里娃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文学的《 鹅毛诗 》集。就如唐国明在《半途先生》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
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
——-------------------------------------------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表达的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寻,无处追寻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寻找自己心灵归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徘徊、游走、寻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入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归似归中继续流浪,不得不又继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的80万字《零乡》一书。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鹅毛诗人、半途哲人、红楼梦中人、明月清风中人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我们来到世上,是来成为人才的,不是来成为奴才的。我们已经没有远方,没有别处;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让我们去为梦想乘风破浪、无路可逃之路,只有“零乡”。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万物永在途上。——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也不在远方,只在路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说: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上;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
————————————————————————————
唐国明定理:
1、宇宙星系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的形式生成。我们也与这些有形式规定的数字一样,有的永远落入圈套难以自拔,有的获得超越,却不知所踪。
2、“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3、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你的生活不是在别处,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中人、自由古体诗人、清风明月中人唐国明作品
————————————————————————————————
(1)、鹅毛帖(写于2015年6月12日)
————————————————————————————————
“书尽乾坤配天下,安和四方兴华夏。一纸说尽世间理,百年血泪堆云霞。”就容许我用这四句我自命名的“随意古体诗”的《随意词》作为本文的开头吧。
万没想到,也渐渐开始有人愿意掏钱要我的字收藏。就如2013年12月7日长沙晚报在《身边他和她,因梦而改变》专题年终回访报道中以《红楼书痴出名,一幅字换得上千元》与2014年1月6日湘声报在关于我的《“红楼痴人”唐国明:梦与现实的回归》专题报道中说的:“上月初,一位福建网友看到唐国明写的字后,打电话表达‘要一幅字挂在客厅’的想法。唐国明在与网友多次交谈后,信手写了一幅《不足歌》邮寄过去,竟换得1088元润笔费。还有一次,他的一幅字画和一份《红楼梦》修改手稿换得了3000元报酬。”
在我眼里,所谓的书法,就是书无定法。大凡古代有开创性的书法大家,都是另避蹊径,而不是死守道法。我每听人说某某书法好,我去观之,总觉得“书法”味太浓,也就是太像某某体了。如同模子印出来的。即使写得再“好”,也不过是像某某而已,而没有自己那份自然的“仙风”与“灵骨”。慢慢地我对那些写得像“某某体”的人的毛笔字也渐渐疏远,直至厌恶。
我觉得字体的每笔每画不一定要按照前人规定的方式去写,甚至开笔也未必要入前人的套套,应该有自己的方式,通过字体来呈现自己的神韵与风骨,甚至自己当时的心情。并且书写的帖的内容最好是自己的诗文为最好,那样呈现在纸上更能显自己的个性。
我写的毛笔字能有人愿意掏钱收藏,是我想也没想过的。从小在学校,老师要我描红我极不耐烦,觉得束缚,也最厌一横要怎么怎么写,一竖要怎么怎么写。直到父亲要我临帖,我也极其厌恶,背着父亲把帖一扔,自己随意龙飞凤舞一番,日后再也没有临帖。一到春节父亲要我写对联,我也极厌,就自己掏钱去小镇上买几幅摆字摊的人写的字。
直到2013年7月后,因我复原《红楼梦》的作品在海内外发表,深受媒体关注,声名传开之时,有人向我求字。我当时还不敢直接答应,我确实多年没写过毛笔字了,也不知自己写得如何。于是试着在一些与我同租一处的女孩子们留给我的画纸上写了一首自己称为“随意古体诗”,遂用手机拍下,拿去给一个在字画行里做过事的熟人看。那人看后,只说了句不错,有自己的章法与行文风格,而且文人气息极浓,有我这个“神仙哥”的“仙风灵气”。于是我就应人写了要求写的诗句,写在一元钱一张的宣纸上,大约半平方米多的样子。我也没有印,就用手指头沾了红印泥,在觉得应该盖手印的地方乱盖一气。手印看上去如雪中梅朵,字如梅枝,自嘲为“梅花帖”。看着满纸弥漫的文人气息,便自我陶醉了一会。我写好后给求字的人寄去,求字的人我也没见过,远在几千里之外,他收到字后,说要给我钱。令我感到奇怪的是,我的字人家还愿意给钱。我客气的说,如果冲着我的“名气”就不要给了,若冲着我的字,就随便给。对方说,不说别的,他一看到我的字,按他的话说格外使他“上心”。我说要是这样,就随意。他就给我账上打了1088元钱。这是我第一次在宣纸上写毛笔字所得的钱。我当时还把自己写在宣纸上的毛笔字叫“唐国明墨水随意诗帖”。觉得这样,前辈就不会骂我“乱搞”了。我反正也没想过要写毛笔字卖钱,也从没想过有一天要写毛笔字。但自从这次以后,自己的灵感不断,作了不少写自己隐居麓山生活的“随意古体诗”,见还有几张宣纸,于是提笔随意写了起来。用手机拍下,挂到网上,没想到有人见了寻我送。我送字,他们有的就回送我“镇纸”、红木狼毫毛笔,也有回送我茶叶的,还有回送我666元的。
直到有一天聚会完后,一个律师朋友请我们几个人去他办公室喝茶,我一进门就见他办公桌后挂了我的字。同行的几个不知我现在开始也写点毛笔字了,就说:“这是谁的字,不错,漂亮、上心。”那律师指着我说:“是他写的。”同行那几个都睁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我还写毛笔字。
日后,凡来我租住处提礼物来诚心看我的,我没什么回送,就送字。想写时,偶尔写几幅,动了龙阳之兴,也拍个照挂在网上,又随意更名叫“唐国明墨水随意古体鹅毛书帖”。更名原因是因我在2015年2月在《诗刊》上半月发表了《雪白的鹅毛雪白的墙》,贴出时被诗友们戏称我为“鹅毛体诗人”。于是2015年2月14日《西安晚报》以《湖南鹅毛体诗人唐国明走红新媒体 》为题作了报道,天津《每日新报》于2015年3月21日以《唐国明:“鹅毛体”能让诗歌更干净》为题作了满版的专题报道,网上也争议不休,以致到现在还在争论之中。我想我是“随意”出来的,不如叫“唐国明鹅毛体书帖”,这样人家也好记。为更简单,便又改叫“鹅毛帖”了。
我也时刻拿自己的字与前辈们与如今的书法家对比。他们的中规中矩,我的野性随意不受拘束。我也从不去练字,只是偶尔想写了,好像不写一幅两幅就难受,于是就写一幅两幅。有时送人一幅后,几月后又写一幅,写的是自己同一首“随意古体诗”,又再送给他。我记得我曾送了一个欣赏我的老师三次,一共五幅,想起来也真够随意的了。有时人家请我吃饭多了,我无钱回请,也就送一幅字以还人情。真有点不把自己的毛笔字当回事的样子。
我的鹅毛帖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我以后也会继续保持这样的心态去写。想来也不以此为生,我的身份是作家,是靠诗文换些钱米清淡过活。曾写又叫“自由古体诗”的“随意古体诗”自嘲道:
世人莫称我雪芹,我是神仙唐国明。渴饮泉露养诗气,饱读诗书对乾坤。身无白衣飘红尘,租居麓山观苍生。江流无声梦里过,日月如马踏天庭。愁看秋来香叶老,泪洗乾坤笔下耕。红楼残梦已复原,删改《零乡》十二春。无米女子难守节,有钱公子总无情。挥毫墨尽留清气,坐听暮鸟啼黄昏。
所以我写了这一大篇文字,是想说写毛笔字,要想让自己的毛笔字有一天有人愿意掏钱收藏,不光是像有些先生是日长天久的练帖练出来的,有的也应该是日久天长的人格与自身人文素养与天下情怀的积淀随意自然孕育出来的天鹅。
————————————————————————————————
(2)、别给我乱扣帽子(写于2015年7月13日)
————————————————————————————————
竟如范亚湘先生在2014年8月8日《长沙晚报》发表的《唐国明:执着于自己的红楼梦》一文中感叹的:“唐国明的梦想不但没能通过节目实现,相反还不断遭来讥讽和质疑。”
自从2013年10月18日关于我追求文学梦的事迹在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这档节目播出之后,尤其是我父母那一段说话,让无数观众落下了眼泪。然后在网上的一些言论中,不知为什么,有些人竟把这顶“对不起父母”的帽子扣在我头上。
我不想说这事,但不说几句,好像我真成了一个“对不起父母”的人。我曾无数次在一些文章与报道中表达过,我家现有水田6亩,山林100多亩,属于殷实的家庭。父母可以靠100多亩山林每年的竹林收入把日子在山村里过得还知足,要不我唐国明怎么有心静下来写下好的文字。我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过你们,“举家食粥”的曹雪芹是写不出《红楼梦》的,一个人“食粥”不愁是可以写出《红楼梦》的。
我答应去参加这个节目,根本不是抱着要去通过投票赢得那笔钱,我去的时候就知道那个梦想实现不了,这点我事前就跟节目组的人说过。只是上去能够实现通过那个舞台,告诉天下人还有一个人在程高本120回《红楼梦》后40回中发现了曹雪芹原笔,并以考古的方式复原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20回,而且已经发表问世。其实,一个人的梦想,并不是靠别人给你买单去实现的,而是得靠自己。
另外,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读的大学是全日制自考本科,需要通过国家每年举行的两次自学考试去获取文凭,户口一直在那个小山村。城市生活对于一个在山里生活惯了山里人,尤其是老人,他们来城市可能呆不了几天,就会拼命叫着回山村。很多该上的电视节目,他们需要我父母亲自到场,因为考虑到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出状况的原因,只有委婉拒绝,最折中的方法,只有他们去我那山村录制。
如果大家好奇,可以到我故乡去看我父母,尤其我父亲,他的容颜除了头发白了外,容颜很好。有时回家,他送我去坐车时,村里人说我父亲比我还显年轻。他有160斤。我2015年春节回家,他洗澡时,我去给他擦背,他身上的皮肤还几乎就如一个少年。
其实我可以完全摆脱我这种苦生活,回家里与父母守着那几亩田与80多亩竹林娶妻生子,享受清静山林田园的生活。但我的父母愿意看到一个读过大学而且文采不错的儿子就这样像他们一样去重复他们那样的生活吗?竟因为他们不愿意我那样,得有点出息,我25岁时,还同意我去上大学。我25岁前,高中一毕业,我本来想在山村呆一辈子做个平凡的人算了。可我父亲想尽办法操尽了心,一下要我来长沙,一下要我去南京、上海,一下要我去北京。有时还写信要我妹妹叫我去广东。在家里我把一天该干的所有农活干完后,还没摸上一本书,父亲就凶神恶煞地骂我,甚至要打我,骂我是一坨死血,只知道在这个没出息的山村,不知道找门路,念一肚子书烂在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
我只有痛苦地去了城市,去了一阵,又想念家里,又回去。每回去一次,还没进家门,父亲一见我就叹息道:“你这个没出息的又回来了,要是我,我死也要死在城里不回来。”来了一次长沙,去了一次南京、上海,三次上北京。回家被父亲骂得不行了,我才愁眉苦脸地跟他说:“我的文化还是太低了,出去也是做些比在山里还苦的事,我还不如做个山里人。”他才叹了口气,得知我还能去大学读全日制自考本科,就跟我说:“我有一份能力就发一份光。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给你去念个大学,从此以后,看你还有不有脸回这个山沟沟里。”
我就这样来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念了大学。念完大学,我选择了文学这个我自己认为适合做的梦想。在追求成为一个真正文学家与作家的十多年里,母亲的胃病一发作时,就得回去陪她住院。要是妹妹在照顾,父亲就不让我回去。春节回家,呆得久一点,父亲就骂我:“怎么还不走,是不是不想去长沙了?”说老实话,当时我真不想来长沙过苦日子了,真想在家里做个山里人,还餐餐有蛋有肉吃,衣食不愁,即使土点,因为山村只穿得出土一点的衣服。甚至网上有人说我电视里的母亲穿得很土,说实在的,他们是穿得很土,土在清风明月里。你们的干净,是干净在没有清风流泉的灰尘中。
可我不得不走,因为我已是个大学生了,不能呆在山里。如父亲说的,山里的年轻人,全去外面发的发财了,当的当老板了,如果我还没点出息,没得丢他的脸,会让他的脸埋在地里不敢见人。我只有依依不舍的离别自己的故土,让自己在城市里做一只蚂蚁。
从2010年冬开始,我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开始给父亲寄了很多发表自己文章的杂志,妹妹打电话来说,父亲一收到我寄回家的杂志就开始四处发给自己的熟人看。并要我秋天回家看看。于是我2011年与2012年这两年秋天回了家,明白我文学事业已经开始的父亲,并听我说一般在年头投稿过去,容易被编辑读到。于是他说,春节忙的话,我可以不回家,平时回家看看也一样。加之妹妹那年刚在县城卖了新房子,他们可以去那里过年,我从出生到现在也只有2012年春节与2013年春节没有回家,2013年8月媒体开始关注我,所以我母亲就在2013年《中国梦想秀上》说了那番要我回家过2014年春节的话,一些观众就放大为我从来没陪父母过春节。
说句实在话,我哪里不想家啊?哪里不想在家里干干农活,守着几十亩竹林收入过过好吃好喝安静的日子。可父亲愿意看到我这么没出息吗?如果我真是这样子,不说别人,就是我父亲也会被气死过去。因为我父亲这人,气性很大,从小我如果不好好读书就用棍子打我,抽我耳光,还说不打不成材。
说句不好听的话,我是被父亲打骂到远方的。但是我很感激有这样的父亲,否则我还真的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留守在山村的山里人了。这是我真实的情况,如果我没有处理好家里,安顿好家里,要不我做梦也别想成为一个作家,写出配称得上作家的文字。为了安顿好他们,我不得不骗他们我在文联上班。
回头用时代的镜子看看,有多少父母不是留在你出生的山村与城镇,有多少个你为了梦想、升官、发财甚至为了生计,逼迫流浪异乡,与老父老母亲人相隔千里。要按一些人的逻辑,几乎这个世界大多数人是对父母不负责任,都可以扣上“对不起父母”的帽子了。有时我跟一些城市里的老人聊天,他们发感叹说:“如今的年轻人,上不养老,下不养小,自己挣的钱不够花,还要寻家里父母拿。结婚、房子首付啊,都得父母准备。”开始我还以为他们说得夸张,一打听,城市里确实有不少青年如此。我只感叹,他们是城里人,父母有钱。作为一个像我从农村来的青年,想在城里成个家,娶妻生子,确实是一个大工程,所以更不要把我现时还没娶妻生子也放到“对不起父母”的帽子里。
只是我父母在电视上表述的情况,代表了世界上普遍的现实,所以才触动出了很多人的眼泪,唤起了他们内心的哪根筋。所以该擦亮眼睛看清社会现实,当下的社会现实容许你天天在家不出门吗?不出门在家呆着,就说你啃老,出门拼死拼活,没挣什么钱就说你没能力,出门在外工作忙,少回家,又说你对不起父母。社会上总会有这样充当道德高人的人,到底他自己又如何呢?所以做人难,难做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人为父母所生,没有父母不爱儿女,儿女不爱父母的,只是很多东西让我们与时俱进地改变了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从而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各自有各自的表达方法。并不是不按你的方式,就乱给人扣帽子。还是得了解实情,理解对方。
我当然也理解一些给我扣“对不起父母”诸如此类帽子的人,因为他们在按他们的方式去看待世界,而不知这个世界人情世故是丰富多彩的。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
2、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3、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
4、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5、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7、人类的文化父亲与母亲就是文学与数学。
8、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哲人、半途主义青年;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先生。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传千古的无用之王”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
————————————————————————————
——————————————————————
………………………………………………………………………………………………………………………………………………………………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先生,明月清风中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文学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鹅毛小说”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文学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诗小说”《零乡》。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热门人物,随后席卷全国各网及其他官方、民间主流媒体,使这个话题陆续成为了“亿万流量”或“万亿流量”的承载者。到2020年11月4日前已有安徽卫视、潇湘晨报、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安徽高速之声、浙江广播电视杭州钱江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哈尔滨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报了此新闻。
2021年10月10日至10月12日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偶数t>2时,q是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 ↔ x ↔ 3x+1 ↔ (3x+1)÷2 ↔ ……2的n次方 ↔ …… ↔ 4、2、1……
即
……2+4n ↔ 1+2n ↔ 4+6n ↔ 2+3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发生递减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递增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时这公式也哲学的解释了循环有序运转的世界生活系统,就如循环有序运转的4、2、1形式,是由无数未知数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演变而来与我们照面的——也就是说它是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世界为何变得如此”的最好数学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你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为生存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都是途中人。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从下面的第5张图片下开始)
————————————————————————————————
主张把思想穿在身上,成作家的山里娃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文学的《 鹅毛诗 》集。就如唐国明在《半途先生》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
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
——-------------------------------------------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表达的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寻,无处追寻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寻找自己心灵归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徘徊、游走、寻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入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归似归中继续流浪,不得不又继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的80万字《零乡》一书。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鹅毛诗人、半途哲人、红楼梦中人、明月清风中人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我们来到世上,是来成为人才的,不是来成为奴才的。我们已经没有远方,没有别处;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让我们去为梦想乘风破浪、无路可逃之路,只有“零乡”。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万物永在途上。——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也不在远方,只在路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说: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上;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
————————————————————————————
唐国明定理:
1、宇宙星系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的形式生成。我们也与这些有形式规定的数字一样,有的永远落入圈套难以自拔,有的获得超越,却不知所踪。
2、“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3、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你的生活不是在别处,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中人、自由古体诗人、清风明月中人唐国明作品
————————————————————————————————
(1)、鹅毛帖(写于2015年6月12日)
————————————————————————————————
“书尽乾坤配天下,安和四方兴华夏。一纸说尽世间理,百年血泪堆云霞。”就容许我用这四句我自命名的“随意古体诗”的《随意词》作为本文的开头吧。
万没想到,也渐渐开始有人愿意掏钱要我的字收藏。就如2013年12月7日长沙晚报在《身边他和她,因梦而改变》专题年终回访报道中以《红楼书痴出名,一幅字换得上千元》与2014年1月6日湘声报在关于我的《“红楼痴人”唐国明:梦与现实的回归》专题报道中说的:“上月初,一位福建网友看到唐国明写的字后,打电话表达‘要一幅字挂在客厅’的想法。唐国明在与网友多次交谈后,信手写了一幅《不足歌》邮寄过去,竟换得1088元润笔费。还有一次,他的一幅字画和一份《红楼梦》修改手稿换得了3000元报酬。”
在我眼里,所谓的书法,就是书无定法。大凡古代有开创性的书法大家,都是另避蹊径,而不是死守道法。我每听人说某某书法好,我去观之,总觉得“书法”味太浓,也就是太像某某体了。如同模子印出来的。即使写得再“好”,也不过是像某某而已,而没有自己那份自然的“仙风”与“灵骨”。慢慢地我对那些写得像“某某体”的人的毛笔字也渐渐疏远,直至厌恶。
我觉得字体的每笔每画不一定要按照前人规定的方式去写,甚至开笔也未必要入前人的套套,应该有自己的方式,通过字体来呈现自己的神韵与风骨,甚至自己当时的心情。并且书写的帖的内容最好是自己的诗文为最好,那样呈现在纸上更能显自己的个性。
我写的毛笔字能有人愿意掏钱收藏,是我想也没想过的。从小在学校,老师要我描红我极不耐烦,觉得束缚,也最厌一横要怎么怎么写,一竖要怎么怎么写。直到父亲要我临帖,我也极其厌恶,背着父亲把帖一扔,自己随意龙飞凤舞一番,日后再也没有临帖。一到春节父亲要我写对联,我也极厌,就自己掏钱去小镇上买几幅摆字摊的人写的字。
直到2013年7月后,因我复原《红楼梦》的作品在海内外发表,深受媒体关注,声名传开之时,有人向我求字。我当时还不敢直接答应,我确实多年没写过毛笔字了,也不知自己写得如何。于是试着在一些与我同租一处的女孩子们留给我的画纸上写了一首自己称为“随意古体诗”,遂用手机拍下,拿去给一个在字画行里做过事的熟人看。那人看后,只说了句不错,有自己的章法与行文风格,而且文人气息极浓,有我这个“神仙哥”的“仙风灵气”。于是我就应人写了要求写的诗句,写在一元钱一张的宣纸上,大约半平方米多的样子。我也没有印,就用手指头沾了红印泥,在觉得应该盖手印的地方乱盖一气。手印看上去如雪中梅朵,字如梅枝,自嘲为“梅花帖”。看着满纸弥漫的文人气息,便自我陶醉了一会。我写好后给求字的人寄去,求字的人我也没见过,远在几千里之外,他收到字后,说要给我钱。令我感到奇怪的是,我的字人家还愿意给钱。我客气的说,如果冲着我的“名气”就不要给了,若冲着我的字,就随便给。对方说,不说别的,他一看到我的字,按他的话说格外使他“上心”。我说要是这样,就随意。他就给我账上打了1088元钱。这是我第一次在宣纸上写毛笔字所得的钱。我当时还把自己写在宣纸上的毛笔字叫“唐国明墨水随意诗帖”。觉得这样,前辈就不会骂我“乱搞”了。我反正也没想过要写毛笔字卖钱,也从没想过有一天要写毛笔字。但自从这次以后,自己的灵感不断,作了不少写自己隐居麓山生活的“随意古体诗”,见还有几张宣纸,于是提笔随意写了起来。用手机拍下,挂到网上,没想到有人见了寻我送。我送字,他们有的就回送我“镇纸”、红木狼毫毛笔,也有回送我茶叶的,还有回送我666元的。
直到有一天聚会完后,一个律师朋友请我们几个人去他办公室喝茶,我一进门就见他办公桌后挂了我的字。同行的几个不知我现在开始也写点毛笔字了,就说:“这是谁的字,不错,漂亮、上心。”那律师指着我说:“是他写的。”同行那几个都睁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我还写毛笔字。
日后,凡来我租住处提礼物来诚心看我的,我没什么回送,就送字。想写时,偶尔写几幅,动了龙阳之兴,也拍个照挂在网上,又随意更名叫“唐国明墨水随意古体鹅毛书帖”。更名原因是因我在2015年2月在《诗刊》上半月发表了《雪白的鹅毛雪白的墙》,贴出时被诗友们戏称我为“鹅毛体诗人”。于是2015年2月14日《西安晚报》以《湖南鹅毛体诗人唐国明走红新媒体 》为题作了报道,天津《每日新报》于2015年3月21日以《唐国明:“鹅毛体”能让诗歌更干净》为题作了满版的专题报道,网上也争议不休,以致到现在还在争论之中。我想我是“随意”出来的,不如叫“唐国明鹅毛体书帖”,这样人家也好记。为更简单,便又改叫“鹅毛帖”了。
我也时刻拿自己的字与前辈们与如今的书法家对比。他们的中规中矩,我的野性随意不受拘束。我也从不去练字,只是偶尔想写了,好像不写一幅两幅就难受,于是就写一幅两幅。有时送人一幅后,几月后又写一幅,写的是自己同一首“随意古体诗”,又再送给他。我记得我曾送了一个欣赏我的老师三次,一共五幅,想起来也真够随意的了。有时人家请我吃饭多了,我无钱回请,也就送一幅字以还人情。真有点不把自己的毛笔字当回事的样子。
我的鹅毛帖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我以后也会继续保持这样的心态去写。想来也不以此为生,我的身份是作家,是靠诗文换些钱米清淡过活。曾写又叫“自由古体诗”的“随意古体诗”自嘲道:
世人莫称我雪芹,我是神仙唐国明。渴饮泉露养诗气,饱读诗书对乾坤。身无白衣飘红尘,租居麓山观苍生。江流无声梦里过,日月如马踏天庭。愁看秋来香叶老,泪洗乾坤笔下耕。红楼残梦已复原,删改《零乡》十二春。无米女子难守节,有钱公子总无情。挥毫墨尽留清气,坐听暮鸟啼黄昏。
所以我写了这一大篇文字,是想说写毛笔字,要想让自己的毛笔字有一天有人愿意掏钱收藏,不光是像有些先生是日长天久的练帖练出来的,有的也应该是日久天长的人格与自身人文素养与天下情怀的积淀随意自然孕育出来的天鹅。
————————————————————————————————
(2)、别给我乱扣帽子(写于2015年7月13日)
————————————————————————————————
竟如范亚湘先生在2014年8月8日《长沙晚报》发表的《唐国明:执着于自己的红楼梦》一文中感叹的:“唐国明的梦想不但没能通过节目实现,相反还不断遭来讥讽和质疑。”
自从2013年10月18日关于我追求文学梦的事迹在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这档节目播出之后,尤其是我父母那一段说话,让无数观众落下了眼泪。然后在网上的一些言论中,不知为什么,有些人竟把这顶“对不起父母”的帽子扣在我头上。
我不想说这事,但不说几句,好像我真成了一个“对不起父母”的人。我曾无数次在一些文章与报道中表达过,我家现有水田6亩,山林100多亩,属于殷实的家庭。父母可以靠100多亩山林每年的竹林收入把日子在山村里过得还知足,要不我唐国明怎么有心静下来写下好的文字。我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过你们,“举家食粥”的曹雪芹是写不出《红楼梦》的,一个人“食粥”不愁是可以写出《红楼梦》的。
我答应去参加这个节目,根本不是抱着要去通过投票赢得那笔钱,我去的时候就知道那个梦想实现不了,这点我事前就跟节目组的人说过。只是上去能够实现通过那个舞台,告诉天下人还有一个人在程高本120回《红楼梦》后40回中发现了曹雪芹原笔,并以考古的方式复原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20回,而且已经发表问世。其实,一个人的梦想,并不是靠别人给你买单去实现的,而是得靠自己。
另外,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读的大学是全日制自考本科,需要通过国家每年举行的两次自学考试去获取文凭,户口一直在那个小山村。城市生活对于一个在山里生活惯了山里人,尤其是老人,他们来城市可能呆不了几天,就会拼命叫着回山村。很多该上的电视节目,他们需要我父母亲自到场,因为考虑到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出状况的原因,只有委婉拒绝,最折中的方法,只有他们去我那山村录制。
如果大家好奇,可以到我故乡去看我父母,尤其我父亲,他的容颜除了头发白了外,容颜很好。有时回家,他送我去坐车时,村里人说我父亲比我还显年轻。他有160斤。我2015年春节回家,他洗澡时,我去给他擦背,他身上的皮肤还几乎就如一个少年。
其实我可以完全摆脱我这种苦生活,回家里与父母守着那几亩田与80多亩竹林娶妻生子,享受清静山林田园的生活。但我的父母愿意看到一个读过大学而且文采不错的儿子就这样像他们一样去重复他们那样的生活吗?竟因为他们不愿意我那样,得有点出息,我25岁时,还同意我去上大学。我25岁前,高中一毕业,我本来想在山村呆一辈子做个平凡的人算了。可我父亲想尽办法操尽了心,一下要我来长沙,一下要我去南京、上海,一下要我去北京。有时还写信要我妹妹叫我去广东。在家里我把一天该干的所有农活干完后,还没摸上一本书,父亲就凶神恶煞地骂我,甚至要打我,骂我是一坨死血,只知道在这个没出息的山村,不知道找门路,念一肚子书烂在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
我只有痛苦地去了城市,去了一阵,又想念家里,又回去。每回去一次,还没进家门,父亲一见我就叹息道:“你这个没出息的又回来了,要是我,我死也要死在城里不回来。”来了一次长沙,去了一次南京、上海,三次上北京。回家被父亲骂得不行了,我才愁眉苦脸地跟他说:“我的文化还是太低了,出去也是做些比在山里还苦的事,我还不如做个山里人。”他才叹了口气,得知我还能去大学读全日制自考本科,就跟我说:“我有一份能力就发一份光。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给你去念个大学,从此以后,看你还有不有脸回这个山沟沟里。”
我就这样来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念了大学。念完大学,我选择了文学这个我自己认为适合做的梦想。在追求成为一个真正文学家与作家的十多年里,母亲的胃病一发作时,就得回去陪她住院。要是妹妹在照顾,父亲就不让我回去。春节回家,呆得久一点,父亲就骂我:“怎么还不走,是不是不想去长沙了?”说老实话,当时我真不想来长沙过苦日子了,真想在家里做个山里人,还餐餐有蛋有肉吃,衣食不愁,即使土点,因为山村只穿得出土一点的衣服。甚至网上有人说我电视里的母亲穿得很土,说实在的,他们是穿得很土,土在清风明月里。你们的干净,是干净在没有清风流泉的灰尘中。
可我不得不走,因为我已是个大学生了,不能呆在山里。如父亲说的,山里的年轻人,全去外面发的发财了,当的当老板了,如果我还没点出息,没得丢他的脸,会让他的脸埋在地里不敢见人。我只有依依不舍的离别自己的故土,让自己在城市里做一只蚂蚁。
从2010年冬开始,我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开始给父亲寄了很多发表自己文章的杂志,妹妹打电话来说,父亲一收到我寄回家的杂志就开始四处发给自己的熟人看。并要我秋天回家看看。于是我2011年与2012年这两年秋天回了家,明白我文学事业已经开始的父亲,并听我说一般在年头投稿过去,容易被编辑读到。于是他说,春节忙的话,我可以不回家,平时回家看看也一样。加之妹妹那年刚在县城卖了新房子,他们可以去那里过年,我从出生到现在也只有2012年春节与2013年春节没有回家,2013年8月媒体开始关注我,所以我母亲就在2013年《中国梦想秀上》说了那番要我回家过2014年春节的话,一些观众就放大为我从来没陪父母过春节。
说句实在话,我哪里不想家啊?哪里不想在家里干干农活,守着几十亩竹林收入过过好吃好喝安静的日子。可父亲愿意看到我这么没出息吗?如果我真是这样子,不说别人,就是我父亲也会被气死过去。因为我父亲这人,气性很大,从小我如果不好好读书就用棍子打我,抽我耳光,还说不打不成材。
说句不好听的话,我是被父亲打骂到远方的。但是我很感激有这样的父亲,否则我还真的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留守在山村的山里人了。这是我真实的情况,如果我没有处理好家里,安顿好家里,要不我做梦也别想成为一个作家,写出配称得上作家的文字。为了安顿好他们,我不得不骗他们我在文联上班。
回头用时代的镜子看看,有多少父母不是留在你出生的山村与城镇,有多少个你为了梦想、升官、发财甚至为了生计,逼迫流浪异乡,与老父老母亲人相隔千里。要按一些人的逻辑,几乎这个世界大多数人是对父母不负责任,都可以扣上“对不起父母”的帽子了。有时我跟一些城市里的老人聊天,他们发感叹说:“如今的年轻人,上不养老,下不养小,自己挣的钱不够花,还要寻家里父母拿。结婚、房子首付啊,都得父母准备。”开始我还以为他们说得夸张,一打听,城市里确实有不少青年如此。我只感叹,他们是城里人,父母有钱。作为一个像我从农村来的青年,想在城里成个家,娶妻生子,确实是一个大工程,所以更不要把我现时还没娶妻生子也放到“对不起父母”的帽子里。
只是我父母在电视上表述的情况,代表了世界上普遍的现实,所以才触动出了很多人的眼泪,唤起了他们内心的哪根筋。所以该擦亮眼睛看清社会现实,当下的社会现实容许你天天在家不出门吗?不出门在家呆着,就说你啃老,出门拼死拼活,没挣什么钱就说你没能力,出门在外工作忙,少回家,又说你对不起父母。社会上总会有这样充当道德高人的人,到底他自己又如何呢?所以做人难,难做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人为父母所生,没有父母不爱儿女,儿女不爱父母的,只是很多东西让我们与时俱进地改变了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从而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各自有各自的表达方法。并不是不按你的方式,就乱给人扣帽子。还是得了解实情,理解对方。
我当然也理解一些给我扣“对不起父母”诸如此类帽子的人,因为他们在按他们的方式去看待世界,而不知这个世界人情世故是丰富多彩的。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
2、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3、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
4、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5、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7、人类的文化父亲与母亲就是文学与数学。
8、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哲人、半途主义青年;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先生。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传千古的无用之王”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
————————————————————————————
——————————————————————
………………………………………………………………………………………………………………………………………………………………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先生,明月清风中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文学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鹅毛小说”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文学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诗小说”《零乡》。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热门人物,随后席卷全国各网及其他官方、民间主流媒体,使这个话题陆续成为了“亿万流量”或“万亿流量”的承载者。到2020年11月4日前已有安徽卫视、潇湘晨报、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安徽高速之声、浙江广播电视杭州钱江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哈尔滨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报了此新闻。
2021年10月10日至10月12日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偶数t>2时,q是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 ↔ x ↔ 3x+1 ↔ (3x+1)÷2 ↔ ……2的n次方 ↔ …… ↔ 4、2、1……
即
……2+4n ↔ 1+2n ↔ 4+6n ↔ 2+3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发生递减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递增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时这公式也哲学的解释了循环有序运转的世界生活系统,就如循环有序运转的4、2、1形式,是由无数未知数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演变而来与我们照面的——也就是说它是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世界为何变得如此”的最好数学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你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为生存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都是途中人。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