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杭州 《桃花源》录制
林婧
雷峰塔又翻新了。
现在的人,眼里看不得旧时物件。时时新、日日新才好。新刷上的墙漆不像月光,不像飘雪,像一条潜在水里的蛇鳞片上泛出的冷冰冰的白——没办法,塔下的人讲的还是几百年前的白蛇传。
以前的人瞧不上素贞,嗬,好个大胆的妖孽,怎么攀上人间的情爱,被镇入塔底的结局是正义亮出了长剑,叫人拍手称快。后来的人们瞧不上法海,嗬,好个迂腐的和尚,怎么要棒打鸳鸯——你懂什么是人间真爱?现在的人还是瞧不上素贞,嗬,好个愚昧的精怪,修得千年道行,却还被一个人间懦夫绊住手脚——实在是蒙昧的怨女。
《白蛇传》,还是这一出《白蛇传》。
而雷峰塔,倒了又建,建了还要翻修,里里外外,早就不是以前的那座雷峰塔了。
我顺着电梯上去——现在塔里连电梯都有,蛇也好,人也好,都能搭电梯上来。但谁会在雷峰塔寻找爱情呢?
我拿出随身带的微单,拍下雷峰塔里关于《白蛇传》的浮雕。
——伯施入镜了。
她似乎有向我走来的趋势,而我不知道我作为一个后辈是不是该主动迎上去——我没有多少和同事出游的经验。我索性站在原地,一张张地看我一路过来拍的照片。
伯施
[我好像有些许的感冒了。刚到杭州的时候就有些脑涨,太阳穴突突突地跳着。在休息了一夜之后,转为有些轻微的鼻塞。]
[湖边的柳树长势喜人,风掠过粼粼的湖,柳条便纠缠在一起,婀娜多姿地狂舞。举目远眺,雷峰塔矗立在层层叠叠的树丛之间,茂密的枝叶一层层的,有枯黄的,有深绿色,还有些新嫩的绿,一层层一道道,美丽至极。]
[我不由得打了个喷嚏。]
[实在是没有用,在数九寒天的齐齐哈尔与新疆都没冻出鼻涕,却在春天潮湿的杭州要感冒了。我只得快步地走,走得更快一些,要闷出热意来。]
[太难受了。我摸一摸我的口袋,一点儿也没摸到纸巾的踪迹,估计是落在车上。我又四处地找,看见一到熟悉的身影,拔腿就往她那儿走。她似乎是看见了我,只看过我一眼,就又低头去看她的相机。我踟蹰了,不知是否打扰到了她的创作,驻足了一会,又向她走去,保持在一个舒适的距离。]
“你好林婧,会打扰你吗?我想问问你,有没有纸巾救救急?”
林婧
在某些时候,我很像我的母亲。母亲会在把客人赶跑之后,在重新布景的时候忏悔。她说,应当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即使是那些与她有意见分歧的客人。
我同样在反省,我是不是实在太不近人情了些。因为伯施很明显也是愣了一下,才和我说话的。
我从口袋里摸出一小包纸巾,嗯,一起被带出来的还有黑色方形包装的一次性镜头清洁纸。我突然感觉到有些窘迫,这样的包装太简洁,像某些欲盖弥彰的计生用品。
我迅速把整包纸巾都递给伯施,然后立刻把镜头试纸塞回口袋——下次该把它放手机和手机壳的夹层。
“感冒的话,不要站在风口。”
空调机的风口也算是风口,我确信。
她当真往旁边移了一点,打在浮雕上的灯光为她织出一身经纬纤细的贴身的毛衣,嗯,准确些来说,该是像兔毛毛衣,这样的光太顺滑了。我忍不住抬起相机,拍了一张她的侧影。
最好的摄影是光的魔术。
“你看看?”
伯施
[我伸出手去,接过她的面巾纸,迅速地抽出纸巾,背过身去压了压鼻子。稍稍缓解后,我松了一口气,将纸攥着手里,又听她的话,往边上挪了挪——也不是挪了,我走了近半个走廊,去垃圾桶丢了纸团。]
[再折身回来,这次也听她的,站在离出风口、窗户远一些的地方,略有羞赧地对她笑。]
“实在是太不好意思了,这几天几地的跑,身体有点儿遭不住了。从南到北,温差太大了,没能适应的过来。”
[展厅的光打得很柔和,她捧着相机,话也很温柔。我开始同她唠日常,从生活的小事说起——比如气温]
“杭州太暖和了,比起新疆和齐齐哈尔,不过好像有点儿冻,比香港要冻一些。”
[她忽地举起相机,对着我按下快门,我触不及防,但艺人的基本素养是在面对镜头的时候,应激性地要挺直腰背,保持住良好的体态。好险我做到了]
“很不错吗?”
[我询问着,而后凑过脸去看镜头中的自己。光落下身上,打在头发丝上,连发丝都温柔地荡漾着金黄色的光,确实是很温柔的一张人像。]
“拍得很好诶!谢谢你,一会方便传给我吗?今天可能可以用来发微博。”
林婧
其实我没有那么好奇,她不必解释那么多的。我的生活里,有很多喜欢解释的人,明明都已经彼此仇视,硬是要煮好茶,长谈上三四小时,把过往的事一点点掰碎了,说得清清楚楚。
——他们回去了吗?并没有。
我看得最多的,还是在彼此解释后,反手就把对方的联系方式拉黑了。
解释有用吗?我觉得没有。
但我听到她夸我拍得好,还是很开心的。
“是光好,这样的图不修图也可以。”
我竟然也开始解释了,伯施的感染力实在太惊人。
我顺手把相机调到传输模式。
“你开一开蓝牙,我现在给你传。”
林婧
雷峰塔又翻新了。
现在的人,眼里看不得旧时物件。时时新、日日新才好。新刷上的墙漆不像月光,不像飘雪,像一条潜在水里的蛇鳞片上泛出的冷冰冰的白——没办法,塔下的人讲的还是几百年前的白蛇传。
以前的人瞧不上素贞,嗬,好个大胆的妖孽,怎么攀上人间的情爱,被镇入塔底的结局是正义亮出了长剑,叫人拍手称快。后来的人们瞧不上法海,嗬,好个迂腐的和尚,怎么要棒打鸳鸯——你懂什么是人间真爱?现在的人还是瞧不上素贞,嗬,好个愚昧的精怪,修得千年道行,却还被一个人间懦夫绊住手脚——实在是蒙昧的怨女。
《白蛇传》,还是这一出《白蛇传》。
而雷峰塔,倒了又建,建了还要翻修,里里外外,早就不是以前的那座雷峰塔了。
我顺着电梯上去——现在塔里连电梯都有,蛇也好,人也好,都能搭电梯上来。但谁会在雷峰塔寻找爱情呢?
我拿出随身带的微单,拍下雷峰塔里关于《白蛇传》的浮雕。
——伯施入镜了。
她似乎有向我走来的趋势,而我不知道我作为一个后辈是不是该主动迎上去——我没有多少和同事出游的经验。我索性站在原地,一张张地看我一路过来拍的照片。
伯施
[我好像有些许的感冒了。刚到杭州的时候就有些脑涨,太阳穴突突突地跳着。在休息了一夜之后,转为有些轻微的鼻塞。]
[湖边的柳树长势喜人,风掠过粼粼的湖,柳条便纠缠在一起,婀娜多姿地狂舞。举目远眺,雷峰塔矗立在层层叠叠的树丛之间,茂密的枝叶一层层的,有枯黄的,有深绿色,还有些新嫩的绿,一层层一道道,美丽至极。]
[我不由得打了个喷嚏。]
[实在是没有用,在数九寒天的齐齐哈尔与新疆都没冻出鼻涕,却在春天潮湿的杭州要感冒了。我只得快步地走,走得更快一些,要闷出热意来。]
[太难受了。我摸一摸我的口袋,一点儿也没摸到纸巾的踪迹,估计是落在车上。我又四处地找,看见一到熟悉的身影,拔腿就往她那儿走。她似乎是看见了我,只看过我一眼,就又低头去看她的相机。我踟蹰了,不知是否打扰到了她的创作,驻足了一会,又向她走去,保持在一个舒适的距离。]
“你好林婧,会打扰你吗?我想问问你,有没有纸巾救救急?”
林婧
在某些时候,我很像我的母亲。母亲会在把客人赶跑之后,在重新布景的时候忏悔。她说,应当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即使是那些与她有意见分歧的客人。
我同样在反省,我是不是实在太不近人情了些。因为伯施很明显也是愣了一下,才和我说话的。
我从口袋里摸出一小包纸巾,嗯,一起被带出来的还有黑色方形包装的一次性镜头清洁纸。我突然感觉到有些窘迫,这样的包装太简洁,像某些欲盖弥彰的计生用品。
我迅速把整包纸巾都递给伯施,然后立刻把镜头试纸塞回口袋——下次该把它放手机和手机壳的夹层。
“感冒的话,不要站在风口。”
空调机的风口也算是风口,我确信。
她当真往旁边移了一点,打在浮雕上的灯光为她织出一身经纬纤细的贴身的毛衣,嗯,准确些来说,该是像兔毛毛衣,这样的光太顺滑了。我忍不住抬起相机,拍了一张她的侧影。
最好的摄影是光的魔术。
“你看看?”
伯施
[我伸出手去,接过她的面巾纸,迅速地抽出纸巾,背过身去压了压鼻子。稍稍缓解后,我松了一口气,将纸攥着手里,又听她的话,往边上挪了挪——也不是挪了,我走了近半个走廊,去垃圾桶丢了纸团。]
[再折身回来,这次也听她的,站在离出风口、窗户远一些的地方,略有羞赧地对她笑。]
“实在是太不好意思了,这几天几地的跑,身体有点儿遭不住了。从南到北,温差太大了,没能适应的过来。”
[展厅的光打得很柔和,她捧着相机,话也很温柔。我开始同她唠日常,从生活的小事说起——比如气温]
“杭州太暖和了,比起新疆和齐齐哈尔,不过好像有点儿冻,比香港要冻一些。”
[她忽地举起相机,对着我按下快门,我触不及防,但艺人的基本素养是在面对镜头的时候,应激性地要挺直腰背,保持住良好的体态。好险我做到了]
“很不错吗?”
[我询问着,而后凑过脸去看镜头中的自己。光落下身上,打在头发丝上,连发丝都温柔地荡漾着金黄色的光,确实是很温柔的一张人像。]
“拍得很好诶!谢谢你,一会方便传给我吗?今天可能可以用来发微博。”
林婧
其实我没有那么好奇,她不必解释那么多的。我的生活里,有很多喜欢解释的人,明明都已经彼此仇视,硬是要煮好茶,长谈上三四小时,把过往的事一点点掰碎了,说得清清楚楚。
——他们回去了吗?并没有。
我看得最多的,还是在彼此解释后,反手就把对方的联系方式拉黑了。
解释有用吗?我觉得没有。
但我听到她夸我拍得好,还是很开心的。
“是光好,这样的图不修图也可以。”
我竟然也开始解释了,伯施的感染力实在太惊人。
我顺手把相机调到传输模式。
“你开一开蓝牙,我现在给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