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为羊痘病毒,分绵羊痘和山羊痘两种。它们之间不会产生交叉感染。该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痘疱、浆液及痂皮内。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但一般消毒药物(酒精、碘酒、升汞、福尔马林、来苏儿、石炭酸等)可将其杀死。58℃的温度下5min可杀死。大病毒耐干燥,在干燥的泡皮内能生存数年,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6-8周。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含病毒的飞沫及尘土感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被病羊污染的用具、饲料、垫草,病羊的排泄物、分泌物、皮毛和外寄生虫都可成为传播的媒介。
该病主要在冬末春初呈地方性广泛流行,羔羊死亡率较高,特别是新发生地区死亡率很高。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但一般消毒药物(酒精、碘酒、升汞、福尔马林、来苏儿、石炭酸等)可将其杀死。58℃的温度下5min可杀死。大病毒耐干燥,在干燥的泡皮内能生存数年,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6-8周。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含病毒的飞沫及尘土感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被病羊污染的用具、饲料、垫草,病羊的排泄物、分泌物、皮毛和外寄生虫都可成为传播的媒介。
该病主要在冬末春初呈地方性广泛流行,羔羊死亡率较高,特别是新发生地区死亡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