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围屏所见清室宗籍新考
作者:金 路
弘暘为允禟之子的线索存于零星史料。《清世宗实录》(后称《实录》)、《清史稿》《清世宗起居注》等文献均提及弘暘,涉及雍正帝询问弘暘有关“允禟造西洋字传递私信事”:
(四年正月)丁酉,谕诸王满汉文武大臣等……此种字体,亦不能认识,朕因遣人询问允禟之子弘暘。据弘暘称,去年十一月佟保来京,我父亲来格子一张……朕见允禟诸子中惟弘暘尚觉老实……
档案虽屡次表明弘暘为允禟子嗣,但未提及其齿序。王佩环曾提出允禟除籍改名时“五子改名海兰(可惜了的大约就是弘旸)”,但未附佐证。笔者赞同王佩环认为海兰是弘暘的观点,并利用现藏围屏为之补证宗籍,同时纠正《玉牒》中的讹误。
围屏佐证了弘暘为允禟子嗣弘鼎。与考辨弘晌身份的方法相同,弘暘的生日可由第2扇“弘曠、弘暘”和第16扇“弘晝、弘晃”比勘界定,其上限为弘曠的生日即康熙五十年(1711)十一月六日,下限是弘晝的生日即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乾隆四十一年《玉牒》和《宗谱》所录康熙帝皇孙情况共同说明了,只有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十日出生的允禟第五子弘鼎一人满足条件。然而雍正二年《玉牒》中允禟第六子弘碭生日虽确与“弘鼎”一致,但所录名字中第二个汉字并非“暘”,而是左“石”、右“易”,满文拉丁文转写为“dang”。
围屏款识佐证了《实录》等记录相对正确,雍正二年《玉牒》中允禟子“弘碭”应为“弘暘”。雍正二年《玉牒》出错并非孤证,如《清实录》中记载,因《玉牒》中遗漏皇子,纂修雍正二年《玉牒》的总裁雅尔江阿受到严厉惩罚。《玉牒》中的“碭”不但与围屏、官书史料所记“弘暘”不同,而且《康熙字典》中“碭”取“石”旁,与康熙帝末年皇孙皆取“日”旁名字的规制不符。康熙末年宗室记入《玉牒》涉及王府中官员上报、择时登入黄册、纂修《玉牒》时汇总黄册三个环节。由于当时无汉文黄册而仅登满文名字,满文dang与yang书写、读音均近,汉字碭与暘亦形、音均近,因此笔者倾向因满文登记或满汉翻译所致讹混。

作者:金 路
弘暘为允禟之子的线索存于零星史料。《清世宗实录》(后称《实录》)、《清史稿》《清世宗起居注》等文献均提及弘暘,涉及雍正帝询问弘暘有关“允禟造西洋字传递私信事”:
(四年正月)丁酉,谕诸王满汉文武大臣等……此种字体,亦不能认识,朕因遣人询问允禟之子弘暘。据弘暘称,去年十一月佟保来京,我父亲来格子一张……朕见允禟诸子中惟弘暘尚觉老实……
档案虽屡次表明弘暘为允禟子嗣,但未提及其齿序。王佩环曾提出允禟除籍改名时“五子改名海兰(可惜了的大约就是弘旸)”,但未附佐证。笔者赞同王佩环认为海兰是弘暘的观点,并利用现藏围屏为之补证宗籍,同时纠正《玉牒》中的讹误。
围屏佐证了弘暘为允禟子嗣弘鼎。与考辨弘晌身份的方法相同,弘暘的生日可由第2扇“弘曠、弘暘”和第16扇“弘晝、弘晃”比勘界定,其上限为弘曠的生日即康熙五十年(1711)十一月六日,下限是弘晝的生日即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乾隆四十一年《玉牒》和《宗谱》所录康熙帝皇孙情况共同说明了,只有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十日出生的允禟第五子弘鼎一人满足条件。然而雍正二年《玉牒》中允禟第六子弘碭生日虽确与“弘鼎”一致,但所录名字中第二个汉字并非“暘”,而是左“石”、右“易”,满文拉丁文转写为“dang”。
围屏款识佐证了《实录》等记录相对正确,雍正二年《玉牒》中允禟子“弘碭”应为“弘暘”。雍正二年《玉牒》出错并非孤证,如《清实录》中记载,因《玉牒》中遗漏皇子,纂修雍正二年《玉牒》的总裁雅尔江阿受到严厉惩罚。《玉牒》中的“碭”不但与围屏、官书史料所记“弘暘”不同,而且《康熙字典》中“碭”取“石”旁,与康熙帝末年皇孙皆取“日”旁名字的规制不符。康熙末年宗室记入《玉牒》涉及王府中官员上报、择时登入黄册、纂修《玉牒》时汇总黄册三个环节。由于当时无汉文黄册而仅登满文名字,满文dang与yang书写、读音均近,汉字碭与暘亦形、音均近,因此笔者倾向因满文登记或满汉翻译所致讹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