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滙報】《龍虎武師》 致敬動作片幕後武行 搏命奉獻永不言敗 成就港片黃金時代(第一部分)
香港動作片的盛極時代,留下無數經典影片為觀眾津津樂道,也令不少演員名留青史。然而在背後,有一群人默默無聞地承擔了危險、高難度的戲份,卻無緣在影片中展露面容。「武師」一詞,便概括了他們所有人的名字。近日上映的紀錄片《龍虎武師》,聚焦了這群幕後工作者,令他們現身大銀幕,面對觀眾親身講述是如何秉持「Never Say No」的信念,為電影拚搏卻鮮為人知的秘辛。他們是香港的龍虎武師,是看似身懷絕技,卻也是血肉之軀造就的凡人。
紀錄片《龍虎武師》是由內地導演魏君子執導、錢嘉樂擔任監製。導演用兩年多的時間,先後訪問了近百位香港武行前輩,如洪金寶、成龍、袁和平、程小東、甄子丹、徐克、劉偉強、錢嘉樂、元華、元武、谷軒昭、梁小熊、火星等等,是首次全方位揭秘香港龍虎武師長達70年風雲變幻的一部紀錄片。
武師們大都清楚記得自己曾在什麼影片中替過哪位演員、完成了哪些動作,甚至可以指影片中短短幾幀快到看不清面孔的畫面說:「這個人其實是我。」片中受訪者之一的元武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對我們替身而言,這部紀錄片是一個安慰。雖然觀眾不會認識我們,但它給了我們一個在影院裏見到自己和回味過去的機會。」
篤定信念對抗恐懼
在電影《A計劃》中成龍從15米鐘樓躍下、《省港騎兵》中元武從商場高層背朝下摔向底層的溜冰場、《龍的心》裏錢嘉樂從3樓撞破玻璃出來並跌落在地……在沒有特效的年代,這些驚險場面全都是靠武師「血肉相搏」,正式開拍前會採取簡單保護措施進行嘗試,但到正式拍攝,便沒有什麼保護措施了。武師並非沒有恐懼的聖人,面對危險驚怕是自然的反應,他們只是以篤定的信念去抵抗。錢嘉樂說:「最記得周師傅(元武)同我講過,當遇到危險動作,一定要想怎樣做才能成功,而不是怎樣會失敗。有時一旦你想像了失敗的可能,你就真的會斷腰斷骨。」
演員梁小熊表示,武師能否完成動作都是靠自己的經驗,還有對自己功力的信心:「每個動作都有技巧,危險的位置要知道如何化解。受傷是很正常的,我們只求度過那個最危險的Moment。」京劇戲班出身的元武則將化解危險的技巧稱為「範兒」,意指唱唸做打的要領與竅門:「找到那個『範兒』,把受傷當做理所當然,就不會總是想着失敗,也就不會感到害怕了。」
累積經驗成長晉升
動作電影開始出現時,其中的武打演員大多來自於戲班,「武師」一詞亦是來源於京劇。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袁小田才成為首個在電影中掛名的武術指導。初出茅廬的「武師仔」由零開始,經歷做替身直至晉升武術指導,至少需要5至7年時間。導演的劇本中,但凡涉及武打場面,通常只有「打、小打、大打、武術指導自度」的簡單描述,武指需根據劇情需要以及拍攝現場情況設計武打動作,填補這部分空白。火星(原名︰蔣榮法)說:「很多武師的動作太快,攝影師跟不到,不知道怎樣去拍,所以後來我們就開始自己拍,甚至自己剪接,效果就好了很多。」武術指導兼任編劇、導演的職責,這才慢慢有了「動作導演」這一稱謂。
武師要可持續發展,一方面看師承,另一方面便是要積累足夠晉升的專業經驗。「從武師到動作指導,我走過的路,大哥們都走過。」但錢嘉樂坦言,在武師行業中,並非所有人都能繼續發展,能像洪金寶、成龍這樣成為知名演員、導演的人更是鳳毛麟角,更多人直到退休仍是默默無聞地做着龍虎武師。「我很想用這部紀錄片讓大家知道,這行業還有很多人,成績也不是只屬於一兩位。」
保留港產動作片精神
「打戲要多花樣,觀眾才會看得過癮。齋打就沒意思,要用多些道具,有環境堆砌、有爆破就更好。」火星說︰「動作片鼎盛時期,武打戲份亦不斷迭出,武術指導必須要不斷創新,有時還會在危險系數上互相『攀比』。」梁小熊回憶:「我們有時見到別人的戲:咁都做到?然後自己拿到劇本,就參照別人的動作,再加難度進去,出來的效果就會更好、更新穎。那時真是好癲!」而到今日,危險動作戲不再像從前一樣需要「搏命」,而是可以電影特效進行輔助。
火星感歎,現在不僅沒有了以前那種需要,那一代吒咤風雲的人也已老去:「我們以前會打的招式,現在新一代的武師已經做不到了。」
錢嘉樂表示,現在也不再有演員願意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拍法去拍打戲。在拍《使徒行者》張家輝與古天樂的槍戰時,儘管大部分使用特效輔助,他還是想保留一些實景:「我希望有架車去撞開緊槍的古天樂,他聽到感到很不安,我就讓替身先示範給他看,如他感到安心才做。」用這樣循循善誘的方法,他無非是想盡力保留少少八十年代動作片的感覺:「美國、日本、泰國動作片特效都非常先進,香港動作片要超越,無法只靠特技,而是要把科技和從前武師實拍的精神結合,才會有自己的味道,我們改變了拍戲的方式,但還是要保留和延續那種精神。」
香港動作片的盛極時代,留下無數經典影片為觀眾津津樂道,也令不少演員名留青史。然而在背後,有一群人默默無聞地承擔了危險、高難度的戲份,卻無緣在影片中展露面容。「武師」一詞,便概括了他們所有人的名字。近日上映的紀錄片《龍虎武師》,聚焦了這群幕後工作者,令他們現身大銀幕,面對觀眾親身講述是如何秉持「Never Say No」的信念,為電影拚搏卻鮮為人知的秘辛。他們是香港的龍虎武師,是看似身懷絕技,卻也是血肉之軀造就的凡人。
紀錄片《龍虎武師》是由內地導演魏君子執導、錢嘉樂擔任監製。導演用兩年多的時間,先後訪問了近百位香港武行前輩,如洪金寶、成龍、袁和平、程小東、甄子丹、徐克、劉偉強、錢嘉樂、元華、元武、谷軒昭、梁小熊、火星等等,是首次全方位揭秘香港龍虎武師長達70年風雲變幻的一部紀錄片。
武師們大都清楚記得自己曾在什麼影片中替過哪位演員、完成了哪些動作,甚至可以指影片中短短幾幀快到看不清面孔的畫面說:「這個人其實是我。」片中受訪者之一的元武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對我們替身而言,這部紀錄片是一個安慰。雖然觀眾不會認識我們,但它給了我們一個在影院裏見到自己和回味過去的機會。」
篤定信念對抗恐懼
在電影《A計劃》中成龍從15米鐘樓躍下、《省港騎兵》中元武從商場高層背朝下摔向底層的溜冰場、《龍的心》裏錢嘉樂從3樓撞破玻璃出來並跌落在地……在沒有特效的年代,這些驚險場面全都是靠武師「血肉相搏」,正式開拍前會採取簡單保護措施進行嘗試,但到正式拍攝,便沒有什麼保護措施了。武師並非沒有恐懼的聖人,面對危險驚怕是自然的反應,他們只是以篤定的信念去抵抗。錢嘉樂說:「最記得周師傅(元武)同我講過,當遇到危險動作,一定要想怎樣做才能成功,而不是怎樣會失敗。有時一旦你想像了失敗的可能,你就真的會斷腰斷骨。」
演員梁小熊表示,武師能否完成動作都是靠自己的經驗,還有對自己功力的信心:「每個動作都有技巧,危險的位置要知道如何化解。受傷是很正常的,我們只求度過那個最危險的Moment。」京劇戲班出身的元武則將化解危險的技巧稱為「範兒」,意指唱唸做打的要領與竅門:「找到那個『範兒』,把受傷當做理所當然,就不會總是想着失敗,也就不會感到害怕了。」
累積經驗成長晉升
動作電影開始出現時,其中的武打演員大多來自於戲班,「武師」一詞亦是來源於京劇。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袁小田才成為首個在電影中掛名的武術指導。初出茅廬的「武師仔」由零開始,經歷做替身直至晉升武術指導,至少需要5至7年時間。導演的劇本中,但凡涉及武打場面,通常只有「打、小打、大打、武術指導自度」的簡單描述,武指需根據劇情需要以及拍攝現場情況設計武打動作,填補這部分空白。火星(原名︰蔣榮法)說:「很多武師的動作太快,攝影師跟不到,不知道怎樣去拍,所以後來我們就開始自己拍,甚至自己剪接,效果就好了很多。」武術指導兼任編劇、導演的職責,這才慢慢有了「動作導演」這一稱謂。
武師要可持續發展,一方面看師承,另一方面便是要積累足夠晉升的專業經驗。「從武師到動作指導,我走過的路,大哥們都走過。」但錢嘉樂坦言,在武師行業中,並非所有人都能繼續發展,能像洪金寶、成龍這樣成為知名演員、導演的人更是鳳毛麟角,更多人直到退休仍是默默無聞地做着龍虎武師。「我很想用這部紀錄片讓大家知道,這行業還有很多人,成績也不是只屬於一兩位。」
保留港產動作片精神
「打戲要多花樣,觀眾才會看得過癮。齋打就沒意思,要用多些道具,有環境堆砌、有爆破就更好。」火星說︰「動作片鼎盛時期,武打戲份亦不斷迭出,武術指導必須要不斷創新,有時還會在危險系數上互相『攀比』。」梁小熊回憶:「我們有時見到別人的戲:咁都做到?然後自己拿到劇本,就參照別人的動作,再加難度進去,出來的效果就會更好、更新穎。那時真是好癲!」而到今日,危險動作戲不再像從前一樣需要「搏命」,而是可以電影特效進行輔助。
火星感歎,現在不僅沒有了以前那種需要,那一代吒咤風雲的人也已老去:「我們以前會打的招式,現在新一代的武師已經做不到了。」
錢嘉樂表示,現在也不再有演員願意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拍法去拍打戲。在拍《使徒行者》張家輝與古天樂的槍戰時,儘管大部分使用特效輔助,他還是想保留一些實景:「我希望有架車去撞開緊槍的古天樂,他聽到感到很不安,我就讓替身先示範給他看,如他感到安心才做。」用這樣循循善誘的方法,他無非是想盡力保留少少八十年代動作片的感覺:「美國、日本、泰國動作片特效都非常先進,香港動作片要超越,無法只靠特技,而是要把科技和從前武師實拍的精神結合,才會有自己的味道,我們改變了拍戲的方式,但還是要保留和延續那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