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便利店吧 关注:106贴子:716

回复:想做便利店或者对便利店感兴趣都可以免费领的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阶段——通道盈利阶段,到了2016年,由于21便利和好德的闯入,上海的便利店一年间增加了将近1倍,单店销售急剧稀释,而此时各跨国公司供应商在各个零售商那里开始积极推进品类管理,促销支持的力度日益加大,进场等通道费也是节节攀升,新门店亏损严重且培养期大大拉长,老门店由于销售稀释租金上涨、利润锐减,此时总部的通道收入渐渐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


16楼2021-10-27 11:00
回复
    第三阶段,加盟盈利阶段,到了2020年,由于房屋租金的持续上涨,上海的便利店新开门店的亏损额已经是便利公司所无法承受的了,一般在市口好一些的地段,一个80平米左右的门面,租金要高达25-35万,而这样的门面在没有香烟做支撑的时候,销售额能够达到3000-5000元/天,就已经是非常理想的了,此时营业毛利来抵扣租金刚好合适,即便把总部的通道收入按照销售额来分摊,门店仍然亏损非常严重,而且即使足够充分地估算日后门店的成长速度,在便利店的合约租期内,加上通道收入,大约仍然有80%的门店总算起来仍然是亏损的,而且其中的30—50%的门店的总亏损额会非常严重。这种局面基本上就把直营门店扩张给堵死了,而且,经过5年的通道费高速增长,各供应商已经非常理性,门店数量在谈判中的砝码越来越轻,零售商的实际销售能力成为各厂商关注的焦点,此时,零售商便不得不把眼光转向加盟店,因为加盟有天然的积极性、受劳动成本上涨的影响不大、税收上可以享受不小的优惠,还有国际上成功的便利公司都是靠发展加盟店做大做强的,所以这时就进入了加盟盈利阶段。


    17楼2021-10-27 11:01
    回复
      进入加盟盈利阶段以后,加盟者的声音将越来越强,总部商品部与加盟者再也不可能是简单的采购——要货——配货的关系,加盟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于采购价和采购品种的适销对路必然会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因此在这个阶段,如何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寻找门店真正需要和畅销的商品,成为便利公司商品管理转型成败的关键。


      18楼2021-10-27 11:01
      回复
        A、特长与短板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品类分析的第一环节也许就是品类的优劣势分析了,通过分析各个品类的品种数占比、销售额占比、毛利贡献占比,我们就可以找到哪些是我们的强势品类、哪些是我们的弱势品类,然后再对比市场中的强势品类与弱势品类(可以在走货架和门店调研、与供应商交流、同行间交流中捕捉到相应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找出自己下一步品类强化的重点方向。


        20楼2021-10-27 11:01
        回复
          当然在做这一决断时,还得结合自己的定位,如果本身就是自己定位中的弱项,是准备放弃的,此时即使别的零售商在这一品类做的很不错,也只有忍痛割爱了。品类的特长与短板分析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战略定位来进行,尽可能实现差异化竞争,如果在宏观上品类的定位就是同质化的、追随的,日后的发展就会比较危险。


          21楼2021-10-27 11:02
          回复
            其实这一环节的分析类似于市场份额的分析,是偏宏观的。


            22楼2021-10-27 11:02
            回复
              B、品类的贡献
              在完成了市场份额的分析以后,紧接下来要考虑的应该是品类的贡献了,如果把品类都当作每一个活的生命体的话,品类的贡献就相当于品类的生命质量了。品类的贡献需要从两方面入手来分析,分别是销售收入的贡献和销售总毛利的贡献。


              23楼2021-10-27 11:02
              回复
                销售收入的贡献:是指每一个品类的销售收入,同时还得考虑其在所从属的更高一级品类中的比重、排位。
                销售总毛利的贡献:是指每一个品类的销售毛利再加上该品类的通道收入之和,同时再考虑其在更高一级品类中的比重、排位。一般在零售业容易仅仅只考虑销售毛利或者单独考虑品类的通道收入,其实这都是有偏颇的,对于象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它的碳酸饮料的毛利率要低许多,但是他们在促销费这一类通道收入上却非常舍得投入,若单独考虑前者显然对可口可乐这类公司不公,而若单独考虑后者,则又对其他的销售毛利率比较高的公司不公,而我一直认为只有对供应商坦诚相见,促成他们间的公平竞争,才能有利于零售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所以还是综合计算总毛利比较合理。


                24楼2021-10-27 11:03
                回复
                  C、品类的发展趋势
                  前面的分析还只是限于静态的分析,因此还需做动态分析,即分析品类的销售动态变化趋势,包括:
                  季节性发展趋势:即在不同季节之间的环比和相同季节的同比,揭示品类与季节变化的相关性。这一点对于象饮料、冷饮这类季节性商品的影响非常明显,把握其季节性变化趋势,对于把握采购的时机、节奏、火候等非常重要。


                  25楼2021-10-27 11:03
                  回复
                    生命周期变化趋势:即在商品的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阶段商品的销售变化,我们既可以先根据各品类的一般情况界定一个相对固定的周期参数,然后依此来计算各品类或单品在不同周期内的销售份额起伏,以判断品类的生命力,也可以根据品类销售额的变化来推算其所处的生命周期,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判断品类和单品的生命周期对于推动商品的及时更新、持续优化非常重要。


                    26楼2021-10-27 11:03
                    回复
                      市场格局的变化趋势:揭示同一品类内部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市场份额的变化和销售趋势的变化,市场格局变化的分析是对季节性变化分析和生命周期分析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市场格局变化能够引领我们更深入、更直观地洞察各商品品类、各品类中的单品的特质,对于这些特质的把握,以往都是凭采购员的直觉和经验来实现的,但是在进行市场格局的品类分析以后,就可以大大提高每一个采购员的直觉水平。零售业如果能够像中国移动那样,把这些品类分析都做成可以直接查询的OALP报表体系,那么,零售业的商品管理水平将可以明显上一个台阶,其实在这一点上,那些专业的数据挖掘公司可以帮零售业的忙。


                      27楼2021-10-27 11:03
                      回复
                        我们那时采取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走货架”,就是到那些品类比较齐全的卖场超市、还有其它便利公司的门店一个一个货架地搜索,看看有哪些商品适合于便利店经营,同时看看他们的商品组合、商品陈列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把那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商品买来或者把厂商的联系电话地址抄下,就构成很不错的新商品的信息来源了。


                        29楼2021-10-27 11:04
                        回复
                          B、逛街搜集信息
                          我们要求商品部的成员要学会把采购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学会以采购的眼光来看待分析鉴别自己所见到的每一件商品,多在脑子里打个转:这个商品适合哪些客户?价格与成本?与同品类的商品相比,它的优势与劣势各有哪些?它适合在便利店销售吗?适合在我们的哪些类型的便利店销售?这样日积月累,我们的采购人员就培养出了自己良好的嗅觉,在最初的走货架时他们也许会很缓慢地浏览、从一个货架到另一个货架缓慢地移动,而到后来只需扫一眼,就能够一眼捕捉到所需要的商品了。


                          30楼2021-10-27 11:04
                          回复
                            C、供应商申报
                            如果说前两种采购的方式还有点“行商”的味道的话,由供应商来申报这种方式就有些“坐商”的色彩了,这种方式的操作是最简单的,对采购员的考验也就是看采购员的刀磨得快不快,能不能忽悠住供应商,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虽然这种方式在零售商居明显优势时确实能够帮助零售商获取较高的超额利润,但同时带来的弊端是单赢的价值取向使得零售商往往会错过许多有潜力的新商品的引进销售机会,门店商品会给人面孔陈旧的感觉,而且日后滞销品的处理会非常困难。一旦零售商之间的竞争加剧以后,坚持这种做法的零售商会迅速丧失优势。


                            31楼2021-10-27 11:05
                            回复
                              D、各种广告信息
                              及时捕捉各类广告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在广播、电视、互联网、户外广告、电梯广告、报纸杂志、DM等媒体的广告,从这些媒体的广告中可以嗅出供应商的市场策略的动向,便于抓住合适的机会向供应商抛出橄榄枝,寻求合作机会。


                              32楼2021-10-27 1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