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09日漏签0天
笔迷会学习同盟吧 关注:87贴子:3,424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0回复贴,共1页
<<返回笔迷会学习...吧
>0< 加载中...

【爱学习,爱笔笔】文言文知识(希望对亲们有所帮助)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顾小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一册
一、通假字
1。《烛之武退秦师》
  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屠”,满足。
  若不阙秦           阙,通“缺”,损害。
  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勾践灭吴》
  虽悔之,亦无及已      已,通“矣”。
  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将帅二王子夫妇以善  帅,通“率”。
  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
  三月释其政          政,通“征”。
  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
  亿有三干            有、通“又”。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
  于义      摩厉,通“磨陨”,切磋,磨炼。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4.《触龙说赵太后》
  少益吾食            营,通“嗜”,喜爱。
  必勿使反            反,通“返”。
5.《季氏将伐颐央》
  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6.《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不过。
  涂有饿草            涂,通“途”,道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7.《劝学》
  ’虽有搞暴        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8.《秋水》
  泾流之大              泾,通“径”
  不辩牛马            辩,通“辨”
9.《过秦论》
  合从缔交              从,通“纵”, 
    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称为“合纵”。
  倔起肝陌之中    倔,通“崛”,突出。
  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10.《鸿门宴》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倍,通“背”,违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邵    邵,通“隙”,隔阂。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
    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坐,通“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11.《兰亭集序》《归去来号辞》
    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像。
    局不委心任去留?      易,通“何”。
二、古今异义
1.敢以烦执事。
  古: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
  时的婉转说法;今: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医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碱埋葬;今: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田地或疆域。
10.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此……为,把……当作;今:认为。
11.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表判断。
12.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今:国,国家;家,家庭,人家。
  13.陈力就列
    古:就,充任。列,职位。今:到队列去。
  14.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凶恶。
  15,是使民养生葬死无憾也



  • 顾小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悦亲戚之情话。(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为乐)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事)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夫吴之与越也,仇雕敌战之国也。
 ②此寡人之罪也。
 ②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④是社程之臣也。
 ⑤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⑥非我也,岁也。
 ⑦虽有稿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
 ⑧南具者,天池也。
 ⑨《齐谐》者,志怪者也。
 ⑩然陈涉瓮熄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之徒也。 
 2.省略句
 ①夫差将砍听(之)与之成。(省略动词宾语“之”。之,指代文种)
 ②纳之(于)太宰韶(pI)。(省略介词“于”)
 ③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词宾语“之”)
 ④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省略动词宾语)
 ⑤(勾践)无不铺(之)也。(省略主语与宾语)
 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沮南。(省略介词“于”)
 ⑦不得见(太后)久矣。(省略宾语)
 ⑧(老臣)愿今(之)得补黑衣之数。(省略主语与兼语)
 ⑨(太后)不及今令(之)有功于国。(省略主语与兼语)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长安君以何于(在)赵托自?
 (a.“何以”,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自托”, 动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②何后之有?———有何后?
 (在疑问句中,宾语靠“之”的帮助可以前置)
③何以伐为?——以何伐为?
 ④末之有也。——未有之也。
 ⑤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⑥沛公安在?‘——沛公在安?
 ⑦复驾言今焉求?—复驾言今求焉?(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为什么)
 ⑧胡为乎逞逞欲何之?——胡为乎逞逞欲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
 则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则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3)介词结构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于(对)晋无礼
 ②且贰于楚——于(对)楚从属
 ③佚之狐言于郑伯———于(对)郑伯言
 ④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昔者夫差于(在)诸侯之国耻吾君
 ⑤乃号令于三军曰
 ———乃于(向)三军号令曰
 ⑥……贤于长安君
 ——于(比)长安君贤(胜过)
 ⑦而封之以膏腆之地
 ——而以膏腆之地封之
 ⑧申之以孝惮之义一一以孝梯之义申之
 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从)蓝取之,而于(比)蓝青;冰,水为之,而于(比)水寒
 ⑩欣于所遇———于所遇欣
 4.被动句
 ①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②不音,若属皆且为所虏。(表被动)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表被动)
 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表被动)
 ⑤既自以心为形役。(表被动)
 5.固定句式
 ①日食饮得元衰乎?(得无……乎,表推测,译为“该不会……吧”)
 ②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
 ③何以伐为?(何以……为,为什么……呢?)
 ④何辞为?(何……为,为什么……呢?)
 ⑤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
 ⑥买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莫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广告
立即查看
  • 顾小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先去吃饭了,以上只是第一册,如果对亲有帮助的话晚上我会继续贴


  • 顾小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十动词,表名词意思,所施加的)
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被动)
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的原因)
其
吾其还也(还是,语气词)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 讥之乎(岂,难道,表反问)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推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用在句中,表期望)
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中的,代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那些)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自己)
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物,用来遮盖的东西)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表原因,可译为"大概",连词)
况刘豫州王室之青,英才盖世(超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副词,表推测)
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在,表判断)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然,表转折)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就)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才)
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转折关系)
愚公者,年且九十(将,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矣
兰亭已矣,悴泽丘墟(了,表感叹)
前人之述备矣(了,表陈述)
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了,表疑问)
二,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②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⑥灭六国者六国也.
⑦族秦者秦也.
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用"非"表示 否定判断)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也"表判断)
⑩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否定副词
"不"后面的代词"余"作"欺"的宾语,前置)
③余是以记之.
(2)定语后置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铿然有声"是中心词
"石"的后置定语)
②四海之大,有几人钦.
③今所经中岭及山颠,崖限当道者.
(3)介词结构后置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多于市人之言语
③其闻道也因先乎吾
④赵尝五战于秦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⑦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⑧得双石于潭上
⑨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⑩然余居于此 
3.被动句
①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示被动)
③泊牧以谗诛.(主语"牧"是被动者,成为意念上的被动)
④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⑤为天下笑.("为"表被动)
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于"表被动)
⑦盖当寥洲周公之被速,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⑧不能容于远近.


  • 顾小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文言文阅读
一,概 述
一,整体感悟
文言文是中国干百年来的文化精品,是历史淘洗后的结晶,不但是一个个汉字的排列,更是中国古人生活,感情的积淀,是中国古人生存的记录,每个字都有丰富的意象,可以说每个字都有生命.有的学生读到一段文字往往只读懂了字面的
有限的含义,却参不透文字后面的意蕴,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古文的修养所致.
多年以来,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全国卷一直选用史传类文段作命题材料,这是由"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定位决定的.史传类文章,其时间,地点,事件的过程,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之间的关系等相对容易把握,而古典文学类文章,因涉及的面太广,思维的向度和层次太多,命题和阅卷的难度都很大;考生也往往会因为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风格流派,社会影响,价值判断等缺乏全面透彻的了解,而难以准确把握文学类作品的精髓,答题时偏差就较大.所以,试题多选用史传类文章.但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学生文学功力的逐渐提高,将来的文言文阅读试题选用文学类作品,是完全有可能的.因而,在复习文言文时,不可放弃对文学类古典作品的解读.
在复习文言文时,应该从语言理解的角度,从文化和文学继承的角度,去重视语言考查的准确性.
语文科《考试大纲》与往年的相比,在文言文 阅读方面,有较多的改动,虚词由原来的20个改为18个,去掉了"然,矣"两个虚词."概括中心思想"改为"概括中心意思".自2004年起,去消一个选择题,翻译题增加3分.这些改动,在文字上看很细微,但内容却很丰富,说明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高了,预示着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方式的
转变.所以,考生不应仅仅满足于A,B,C,D的选择,而应该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学会 对比分析,且动手翻译.
从高考出题所选材料上看,以二十四史为主,其他史书或文学作品为辅.而从二十四史中选 材,也不拘泥于某一时代.从近几年来看,1996,1998年选自《宋史》,1999年选自《北齐书》,2000年春季,2000年选自《晋书》的注,2001年春季选自《明史》,《史记》文段已四次人选高考题(1988年,1991年,2001年夏季,2002年夏季),2003年选自65日唐书》,2004年春季选自《三国志》,2004年选自《后汉书》.因此,精讲高考题实局必要.
而取材的角度则有政治的,军事的,道德的和 科技文化的几方面.2002年的文言文材料是从 军事角度选取的,2003年则是从政治,君臣之间选取的,2004年春季是从科技文化角度选取的.
二,文言文试题解题思路
(一)2004年全国I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锑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坞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竞其罪.尝先知权状,备言之于大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竞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清无所获.后太守 殷舟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升泽时降.
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时雨",答稼以登.
尝后策孝廉,单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大守.郡不产各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杫比境,常通商贩,贸余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徒于支队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脊,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敞,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桓帝时,尚书同郡扬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 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口,亡旁进贤."尝竞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①澎雨:及时降雨.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买未被接受,自杀而死.



  • 顾小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
至孝:极为孝顺.
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
祷请:向神灵祈求.
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
访问:咨询,打听.
D.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行旅:旅行,游览.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能力层级为B级.
这道题挑选了4个包含常见实词的句子,同时也给出词语释义的正与误.从解题方法考虑,最直接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元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A项中的"至孝"一词,难点应在"至"上,"至"有"到,到达"和"极,最"两个义项,从上下文看,"极"应是正确释义,所以A应是正确选项.B项中的"祷请"一词从本义看应是"祈祷祈求",再结合上下文,就不难判断出"向神灵祈求"的解释是正确的.C项中的"访问"和现代汉语意义区别不大,由前后文可知,解释为"咨询,打听"应是正确的.D项中的"行旅",试题将其解释为动词"旅行,游览",由原句"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可判断出"行旅"在此处应是名词,"行者,步行的人".这一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显然,D项是正确选项.
[答案]D
8个例句中,除原文外,其余4个全部选自中
学课本.选择课本用例时,命题者甚至尽量考虑到句式上的完全相同,这样做便于考查考生对于知识进行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项中的两个"遂"字,从词性上看均为介词,从语法意义上看,均是承接上文,是"于是,就"的意思."于是怀石,遂自投泪罗以死"一句出自《史记·屈原列传》,是传世名篇,也是课本中的内容,中学熟悉 应该没有什么难度.B项中后一句出白课文廉颇荫相如列传》,也是司马迁的文章.该组中进行比较的两个"因"字是常用的文言虚词,都表承接关系,是"就"的意思,两句中"团"字意义和用法均相同.(:项中的两个以"字不同,前一句的"以"宁是连词.后一句"以"字是连词,表承接关系,"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出白《庄子·逍遥游》,也是传世名篇.D项中的两个"而"字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其中后一句出自课本《醉翁亭记》.是中学生必背篇日.据题目要求,C项是正确选项.
[答案]C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会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①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 ②田谢病去.妇竞冤死 ③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
④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⑤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 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A.①①⑥11.①(3①C.②④⑤D.③⑤⑥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当然.这只是一种考查形式,实际上它是以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为基础的,能力层级为H级.
这道题采用出6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说明孟尝"仗义执亩"的一组这一常用的方式来进行考查.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应当是.将6个句子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判断选择.第①句"尝先知杠状,备言之于太守"是承接上文"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而来,能够看出孟尝不满于郡守判决,挺身而出.
述说真相,故能够体现出"仗义执言".第②句"因谢病去,妇竞冤死",是说孟尝在仗义执言,述说末果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及孝妇的最终结
局,与题干没有联系.第③句"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这是郡中连旱二年,后太守询问原因时,孟尝去说明事情的缘由,这应当是"仗义执言"的一种表现.第④句"宜戮讼者,以谢冤魂"是孟尝建议杀掉诬告之人来给孝妇谢罪,也能体现出"仗义执言".第⑤句"庶幽任获申,时雨可期"是承接上文"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后的结果.不符合题于要求.第⑧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这是孟尝任合浦太守后采取的措施,这一句也与"仗义执言"没有联系.理清了这六句话的内容,这道题的答案就十分清楚了,正确选项应是①③④,即B项.
[答案]B
硼,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
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谢雨".五谷丰登.
B.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徒",孟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 顾小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价,第②问则是司马光对裴矩的评价.
②侧重于议论的语句.这一点近两年十分突出.
③涉及到固定句式的考查.例如2002年全国卷第16题"其李将军之谓也""其……之谓也"是固定句式,含义是"大概说的是……吧".当然这只是出于偶然,但必然的因素也是有的.
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是"直译",要求字字落实.
⑤自2004年起,文言文翻译题由5分变为8分,增加3分.
二,理解 B
(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概要总览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和文言虚词相比,文言实词数量多,变化大.是考变的重点.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育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了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情况.
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题十分灵活,有时指定文中苦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有时给出一个词的多种意义,让选择合适的一项;有时列出若干句子,让比较各句中共有的某'词,区分不同的意义;有时还考查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掌握情况,等等.
文言实词的考查有时占 '题或两题,占3—6分.以常见词语为主.如2003年全国卷考了"讽,晒,遇,务"的理解;200 3年北京卷考了"哀,辞,识"的理解,还考了古今异义词"具有,涕零,乡里,
交游"的理解;2004年容季全国卷考了"纪,易,效,患"的理解.还考了古今异义词"难得"的理解.
●梳理整台
一,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食:吃.柳宗元《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吃的东西,食物.《左传·曹判论战》: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⑥专指饭.诸葛亮《隆中对》:"百姓孰敢不革食(shl)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④读si,喂.韩愈《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⑥通"蚀",亏损.《易·丰》"月盈则食."
再如,见:①看见.《左传·僖公三十二至三十三年》:"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卜②会见,遏.《苟子·大略》:"孟子三见宣王,不言事." ③接见,召见.《孟子·庄暴见孟子》:"暴见于王."④xi6n(现),出现,显现.韩愈《马说》:"才美不外见."⑤xi;n,推荐,介绍."胡不见我于王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见其二子焉."(《论语·季氏将伐领央》)⑥表示被动.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见"的被动意义,使它变成了虚词.⑦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6ZL雀东南飞》中"府吏见叮 吁"的"见"即是此用法.1992年曾设题考查了"见"的第⑦种含义:"可觅干解米见与""君既若见录".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义中的哪个意义呢 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增强阅读能力.一词多义是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这样,我们应该从理解一个词的本义人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各个引申义和假借义.例如"见"(兄),下面是"儿",代表一 个人,人头上一个"目",表示人的眼睛能瞅事物,
可见,"见"的本义是"看见".从这个意义而得来的各种形式用眼睛来看人和事物的意义都是引申义.例如:会见,召见.又引申为"显现""现""露",这几个意义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而"见"用作被动当"被"讲时,它和本义并没联系.
一词多义是文言文固有的现象,古代的词汇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因而一个字就具有多种语法功能和语言含义.要读懂文言文,必须了解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以便确定其在语句中的含义.所以,对文言实词的一字多义现象要心中有数,平时注意积累.可重点掌握大纲规定的l 20个文言实词,见附表.


  • 顾小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久将军青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魔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造,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送引刀自到.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者壮皆为垂涕.大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今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恢俊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诫信于士大夫也 好曰:'桃李不言,下自成漠.'此言虽小,可以论大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竞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2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能力层级为B级.
这道题挑选了4个包含有较为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词语.同时也给出它们正与误的释义.从解题方法考虑,最简单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之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A项中的"竞死",难点在"竞"字."竞"有"完毕""从头至尾""终究""追
究""竟然"等多个义项,从上下文的文意看,只有"从头至尾"与"竟然"能够沾上边儿.从这两个义项中选择,"竟然"表示语意的转折,显然不符合文意,因为这里根本无从谈到死或不死.再看"从头至尾"这一义项,"竞死"表示一直到死,犹如"竞日"表示从早到晚一样,与上下文文意十分切合.因而"竟然因此而死"是错误解释.B项中的"将兵",试题将它解释为并列短语,但在文言文中"将兵"也可理解为动宾短语,意思是"统领士兵".这两种解释中的"将"字分别为名词与动词用法.联系后文,既然说到"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可见是指李广对待部下的关爱,当然是李广领兵的情况.而不是指李广手下的将领和士兵.试题中的解释也是错误的.再看C项,"曲折"一词有实指,虚指两类用法,实指意为弯曲,弯弯曲曲,虚指意为错综复杂的情况,事情的曲折经过或复杂而不顺当的情节.联系前文看,这是在李广迷路以至部队落在卫青之后,卫青要向皇帝汇报事情经过时说的,当然不可能是指弯曲的道路,而是指事情的复杂经过.因而C项也是错误的.只有D项是正确的.其中的"结发",是说古代男子从成年时开始束发,所以把初成年,年轻时称为结发.这在中学课文《孔雀东南飞》中也曾出现:"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这里的结发也是指到了成年.因此,D项为正确 选项.
[答案]D
[译文]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世代传习箭术,李广以良家子弟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他善骑射,斩敌首级很多;跟从太尉亚夫攻击吴楚军部,夺得敌方军旗,在昌邑一带名声显赫,以刀战出名.匈奴大举入侵上郡,远远望见匈奴几千名 骑兵.李广的百名骑兵也大为惊恐,想回马奔逃.
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此情况,我们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立刻舍彼杀光.现我们停留不走,匈奴定会以为我们是大军谤敌的,必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离匈奴阵地约二里处俘下来.解下马鞍,让士兵们也都放开马随便
躺卧.时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偷袭他们,因而领兵撤离了.李广驻军右北平,匈奴听说了,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数年间都躲避他,不敢入侵右北平.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货踢就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 生家中没有多余财物,终不谈及家产的事.李广不善言谈,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造,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和不苛刻,士兵因而爱戴他,乐为所用.后来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征伐匈奴.出塞后,从东路进兵.部队的向导逃跑了.于是迷了路,落在了卫青的部队之后.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军情.李广说:"校 尉们无罪,是我迷失道路."到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年轻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 况丑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老少都为之落泪.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居上住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



广告
立即查看
  • 顾小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喘恐:恐惧.
C.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
雨雪:下雪.
D.瓷以石,行旅便之.
行旅:行走旅游.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视事",在《张衡传》中学过."储恐",顾名思义,是恐惧之意."雨雪",不是并列结构,"雨"字是名词动用."行旅"是动词用作名词,"行人旅客"的意思.
[答案]D
常见古今异义词语汇编
亲戚 今义:旁系亲属;
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荫相如列传》)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2.妻子 今义:爱人(女方);
古义:妻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
却看妻子愁何在.
3.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绝. (《赤壁之战》)
4.非常 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5.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叩所以. (《狱中杂记》)
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7.无论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8.用心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如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9.稍稍 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10.更衣 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11.无日 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 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
x12.殷勤 今义:热情,周到;
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
13.卿卿 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古义:①织布机声.
例如: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⑦叹息声.
例如: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行》)
14.豪杰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起义》)
②英雄人物.
例如: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伶官传序》)
15.往往 今义:常常;
古义:①处处.
例如:且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起义》)
②时常,常常.
例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
16.何苦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古义:哪怕,伯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l 7.肉食 今义:肉类食物;
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判论战》)
18.鱼肉 今义:鱼的肉;
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组,我为鱼肉. (《鸿门宴》)
19.卑鄙 今义:品质恶劣;
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猩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20.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不超过.
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 (《赤壁之战》)
21.其实 今义:实际上(副词);
古义:①它的果实.
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曼子伎楚》)
②那实际情况.
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李固与黄琼书》)
22.春秋 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
②一年.
例如:峻姑不知春秋. (《庄子·追逐游》)
③书名.
例如: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腺文公章句下》)
23.陇断 今义:把持独占;
古义:山川阻隔.
例如: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顾小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列子·愚公移山》)
24.美人 今义:美貌女子;
古义:歌伎,宫纪.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荫相如列传》)
25.左右 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
古义:侍卫人员.
例如:王顾左右而言它. (《孟子》)
26.结束 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
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
27.约束 今义:限制;
古义:①盟约.
例如:素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颇荫相如列传》)
②法令制度.
例如:其游情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治平篇》)
28.大风 今义:大的风;
古义:麻风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
29.一切 今义:所有的;
古义:一律,一概,任何.
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梦溪笔谈》)
30.宣言 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
古义:公开扬言.
例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额面相如列传》)
31.烈士 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32.牺牲 今义:为正义而死;
古义:作祭礼的牲畜.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判论战》)
33.交通 今义:来往和运输;
古义:①勾结.
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论贵粟疏》)
②互相通连.
例如:枝校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
34.扶老 今义:扶着老人;
古义:拐杖.
例如:策扶老以流愁. (《归去来今辞》)
35.秋天 今义:秋季;
古义:秋季的天空.
例如:秋天漠漠向昏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6.可恨 今义:令人憎恨;
古义:痛惜.
例如: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马钧传》)
37.留意 今义:当心,注意;
古义:考虑.
例如:先生可留意矣. (《中山狼传》)
38.举手 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
古义:①动手.
例如:先生举手击狼 (《中山狼传》)
②告别时的动作.
例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
39.老于 今义:①父亲;②自我的粗俗称谓;
古义:老人.
例如:遥望老子杖黎而来. (《中山狼传》)
40.鞠躬 今义:行礼;
古义:①弯着身子.
例如:我鞠躬不敢息. (《中山狼传》)
②恭敬地,谨慎地.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41.小生 今义:古典戏剧中的一种角色;
古义:青年人.
例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小石潭记》)
42.虽然 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词;
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
例如: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公输》)
43.一毛 今义:一角钱;
古义:①一很小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②一根汗毛.
例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
44.怠慢 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
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劝学》)
45.口舌 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
古义:口和舌,指说话.
例如: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
46.不好 今义:坏;
古义: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
47.丈人 今义:岳父;
古义:①老人.
例如:乞丈人一言而生. (《中山狼传》)
②长辈.
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8.风流 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
例如: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杖甫《咏怀古迹》)
49.操持 今义:料理,筹划;
古义: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族尽落. (《苏武传》)
50.开张 今义:店铺开业;
古义:广泛.
例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51.学者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义:①求学的人,读书人.



  • 顾小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常用古语词汇编
鏖战 指激烈的战斗,苦战.
败北 战败,败逃.后引申为竞 赛中失利.
班师 协调回出征军队.后引申 为军队凯旋,参赛胜利 归来.
鼻祖 始祖.后引申为创始人. 之态.
彪炳 光辉闪烁.后引申为功 绩卓著.
不齿 不与同列.后引申为瞧不起.鄙视.
不啻 不止.不仅.不但.后引
申为如问,无异于.
不佞 无口才,不善言谈.后引
申为不才(表白谦).
不虞 意料不到.没有想到.后 引申为不忧.
城府 城市和官府.引申为心 机隐深难测.
赤子 婴儿.后引申为百姓;喻真诚,纯洁.
丹青 丹:丹砂;青:青色土.绘画用的颜料,后引申指
绘画.
粉黛 泛指妇女的化妆用品.后引申为专指美女.
冯妇 古代搏虎名士.后引申为重操旧业者.
斧城 古代两种形状相似的兵器.后引申为刑罚; 杀戮.
腹诽 也作"腹非";在心里 诽谤.
付梓 稿件交付印刷.
高堂 高大的厅堂.后引申指 父母.
高足 良马.后引申为品德,学
识最优秀的弟子.
乖庆 抵触,相背.后引申为怪
僻,言行不合情理,粗暴,
急躁.
桂冠 将帽子挂在城门上.后
引申为辞职,弃官.
管窥 从管中看物.后引申为所见片面, 见识狭小.

国殇 《楚辞》篇名,屈原所作 《九歌》之一.
归省 回家探亲.今沿用此义.
翰墨 笔墨.后引申为诗文,也 指书画.
沉湿 夜间的露水.屈原:"餐 六气而饮沉涩今,漱正阴而含朝霞."(吞食天地之气,渴饮夜间淆露,休浴朝霞,吸收正气)唐以后因崔沉主考,崔涩应考之事,就有了"座主门生,抗涩一气"之传言.后引申指臭味相投,相互勾结. 红娘 戏剧《西厢记》使女名.后引申为为别人婚姻乃 至婚姻以外的他人之事而牵线搭桥的人.
洪乔 古人名.因出任太守,受 托带信很多.中途投信函于江中.后引申为托人带信被遗误,不可信托的带信人.
虎贲 勇士,今同义.
解颐 形容笑貌.后引 申为欢笑,开额大笑.
金兰 言情意相投.今沿用此 义并有所发展.
巾帼 一种用蚕丝或发丝制成 的头巾和发饰.后引申为妇女的代称.
泾渭 河水名.径水清,渭水 浊,故分清浊.后引申喻人物品德优劣,喻事物是非界限的分明.
巨擘 大拇指.后引申为杰出 入物,多指头面人物.
伉倾 妻子,配偶.后指夫妇.
孔方 也作"孔方兄".钱的别 称.今同义.
径临 也作"池临".亲自,亲自 到位.
联袂 也作"连袂".衣袖相连, 携手同行.后引申为共同合作. 
内讧 内部相互倾轧斗争.
宁馨儿 这样的孩子.今多指好 孩子和喻有希望的组织机构或科研成果.
滥觞 江河发源之地水量少,仅 可浮杯.引申为喻事物的起源;喻事物泛滥.
期颐 百岁.今沿此义.
翘楚 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喻 杰出的人才.
舷害 伤害,残杀.
桑榨 桑树和榨树.后引申为 故乡.
杀青 古制作竹简之法.后引 申为书籍定稿或校刻付印.
失怙 失,丧失.怙,依靠.失 信:失去依靠.
寿考 九十岁高寿.
芜尔 微笑的样子.
微辞 也作"微词".隐晦而
贬义的指责.
微服 改换常服以避入耳目. 今沿用此义.
致仕 还禄位于官,即辞官.相 同意思的还有致事,致政,致位,致禄等词.
("致禄"还有"给予俸禄"的意思.)
致士 指招致贤士.
请缨 自请投军报国.后又引 申为自请担任重任.
人瑞 人事方面的吉兆,后引申 为年寿特高的人.
弹劾 检举官吏的过失,罪状及 失职行为.
问鼎 古代以鼎为立国的重器. 问鼎,即询问鼎的情况. 喻图谋夺取地位或权力,或喻竞争中夺标.
毋宁 也作"无宁".宁可,不 如.今也作"无乃",岂不是. 
戏谑 开玩笑.
唏嘘 叹息.后引申为抽泣.
效尤 效法学习错误的言行.
悬壶 悬挂着壶.行医的代称.
徐娘 古人名.后喻风韵犹存 的中年妇女.
眶毗 也作"眠售""压管".瞪 眼怒视,借指怨恨.
酒灭 埋没,磨灭.后引申为消
灭,销毁.
伊人 这人.指意中人(多指女 性).
翌日 次日,第二天.
铁事 也作"逸事".多指不见
于史书记载的事.
因应 顺应,随机应变.
黄夜 深夜.
赏缘 攀附上升.后引申为拉
关系.向上巴结.
尤物 特别突出的人物,一般多
指绝色美女.后引申为
珍贵的物品.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0回复贴,共1页
<<返回笔迷会学习...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