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封一男子准备去办信用卡,发现自己征信有问题,男子觉得很纳闷:自己并没有做过违反信用的事情,便赶紧去银行查询,一查吓一跳:自己在20年前贷款2000元至今没还,但男子现在都还没满30岁。
按照查询结果,男子在很小的时候便贷了2000元,这显然不可能。这当中是有什么内幕呢?银行工作人员进一步查询才发现:实际贷款人不仅名字和男子一样,还是和男子在同一个村的村民,不过这个人前几年已经去世了。
查清2000元不是自己所借贷,男子便要求银行消掉自己账户这一笔帐,并恢复征信。银行工作人员的回复让男子惊掉下巴。
工作人员道:反正贷款也就2000多元钱,你就把这笔钱还上,我们马上给你恢复征信。
面对银行如此无理的要求,男子果断拒绝,没想到银行拖了半个月还是没给男子解决问题。万般无奈之下,男子只好并找来媒体。
银行向媒体表示:2000元的借款是怎么落到男子名下的,银行方面还没调查清楚,不过男子不用担心,以前的借钱不影响征信。
对于工作人员这个说法,男子非常气愤进行了反驳:如果不影响征信的话,为何办信用卡显示征信出现问题?工作人员瞬间哑口无言。
不久后,另一名工作人员通知男子:已经帮男子提交了申请,也将男子征信恢复为正常状态。事情终于告一段落。
事情虽然解决,不过男子还有个疑惑:为何同村人的借款会落到自己名下呢?
个人认为,从事情发生时间来看,很可能是这样一种情况:实际借贷人是在20年前借款的,当时很可能是手写单据,随着电脑普及,所有资料都由工作人员录入电脑,男子与实际借贷人名字一样,还是同村人,工作人员可能没有仔细看,便不小心将这2000块钱算到男子名下了。
话说回来,本来就是银行方面的失误,在发现问题后非但没有主动及时去解决问题,恢复男子的征信,反而一而再再而三拖延,白白浪费储户半个月时间,甚至还提出要男子还这一笔钱,这样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实在让人无语。要不是媒体介入,还不知道银行会拖到什么时候。
有句话说得好:客户就是上帝。个人也并不提倡“客户说的就一定是对的”的服务理念,但至少在发现问题时,不应该想着推卸责任逃避问题,而应该积极去解决问题。非要等到媒体介入,最终损坏的还是银行自己的名誉,就更得不偿失了。
按照查询结果,男子在很小的时候便贷了2000元,这显然不可能。这当中是有什么内幕呢?银行工作人员进一步查询才发现:实际贷款人不仅名字和男子一样,还是和男子在同一个村的村民,不过这个人前几年已经去世了。
查清2000元不是自己所借贷,男子便要求银行消掉自己账户这一笔帐,并恢复征信。银行工作人员的回复让男子惊掉下巴。
工作人员道:反正贷款也就2000多元钱,你就把这笔钱还上,我们马上给你恢复征信。
面对银行如此无理的要求,男子果断拒绝,没想到银行拖了半个月还是没给男子解决问题。万般无奈之下,男子只好并找来媒体。
银行向媒体表示:2000元的借款是怎么落到男子名下的,银行方面还没调查清楚,不过男子不用担心,以前的借钱不影响征信。
对于工作人员这个说法,男子非常气愤进行了反驳:如果不影响征信的话,为何办信用卡显示征信出现问题?工作人员瞬间哑口无言。
不久后,另一名工作人员通知男子:已经帮男子提交了申请,也将男子征信恢复为正常状态。事情终于告一段落。
事情虽然解决,不过男子还有个疑惑:为何同村人的借款会落到自己名下呢?
个人认为,从事情发生时间来看,很可能是这样一种情况:实际借贷人是在20年前借款的,当时很可能是手写单据,随着电脑普及,所有资料都由工作人员录入电脑,男子与实际借贷人名字一样,还是同村人,工作人员可能没有仔细看,便不小心将这2000块钱算到男子名下了。
话说回来,本来就是银行方面的失误,在发现问题后非但没有主动及时去解决问题,恢复男子的征信,反而一而再再而三拖延,白白浪费储户半个月时间,甚至还提出要男子还这一笔钱,这样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实在让人无语。要不是媒体介入,还不知道银行会拖到什么时候。
有句话说得好:客户就是上帝。个人也并不提倡“客户说的就一定是对的”的服务理念,但至少在发现问题时,不应该想着推卸责任逃避问题,而应该积极去解决问题。非要等到媒体介入,最终损坏的还是银行自己的名誉,就更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