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往事吧 关注:2,147贴子:18,786
  • 8回复贴,共1

【水贴】关于大刘写作进程的无聊推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雁门关镇楼


IP属地:智利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10-07 09:42回复
    【“地上文明看山西,地下文明看陕西。”
    陕西省拥有全世界都望尘莫及的帝王及古代贵族的陵墓群,大量已发掘和未发掘的陵墓,为我们展现了我国璀璨的古代文明。
    山西省地处中原地区北部,是我们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在我国三十多个省市里,是古代建筑保留最多的一个省份。
    至今为止,山西省已经发现宋、辽、金及以前的木结构建筑106座,其中,唐代4座,五代十国时期的3座,宋、辽、金时期的99座。
    而目前全国已知的宋、辽、金及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总共有146座,仅仅山西一省境内就独占106座,占全国同期现存总数的72.6%。
    山西目前尚存的元代木结构建筑350余座,至于明清两代的建筑物更是多得不可计数。
    山西境内的这些古代建筑算下来都已达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岁月,这么多的古建筑历经风雨的摧残、地震的摇晃、人为的破坏、战争的炮火而能保留到现在,并且数量还这么多,这不能不令人称奇。
    由于木结构的建筑物极易失火被焚,故唐代以前的木建筑早已荡然无存,能有幸保留下来的实物以唐代为最古。
    目前国内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有四座,全部在山西境内,他们分别是:
    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
    南禅寺大佛殿、
    平顺县的天台庵大佛殿、
    芮城县的五龙庙大殿,
    其中尤以佛光寺东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和南禅寺大佛殿(唐建中三年,782年)的年代久远。
    山西省为什么能保留下这么多的古建筑呢?仔细列举一下,共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山西地处我国北部的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地方,春季多风,夏季干热,冬季严寒,不像长江以南地区常年湿润多雨,这就使得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古代建筑物不易受潮而霉腐。
    二、山西的木质建筑物能够保存的另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山西冬季的严寒灭杀了专以木材为食的蛀虫。
    三、山西的山区较多,那些纵横的山脉不但阻止了气候和自然环境的腐蚀风化,而且高高低低的山峰使洪水流而不聚,不致淹没建筑物,这种地理上的显著特点使得山西众多的古代木建筑保存至今。
    四、山西的古代建筑并不集中地分布在某一个区域内,而是无论北部、中部、南部,平原或山区,交通便利之地或是深山老林内,都有各类不同的古代建筑,其分布之广完全称得上是“星罗棋布,俯仰皆是”。
    这种特点,不仅使山西境内的古代建筑分布广,而且有很多建筑都是远离闹市,甚至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不但顺利地躲过了兵灾人祸,也逃避了历史上特殊时期皇帝们的灭法劫难。
    由于以上的这些原因,使得山西的古代建筑保存得多而完整,因而山西也获得了“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地上文物宝库”的赞誉。
    山西的这些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珍贵实物资料,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山西人的财富和中华民族的财富,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
    内容源于网络


    IP属地:智利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10-07 09:51
    回复
      2025-07-22 11:38: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山西·阳泉,古称“漾泉”,是三晋门户,晋冀要衡,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太行山的中段。这里藏匿着无数历史浓郁的古老村落,像一扇扇窗户,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窥视人类农耕文明的足迹。】
      【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群山环抱,绿水缠绕。娘子关修建于战国时期,因为这里是长城“内三关”的南端,所以娘子关也被称为“天下第九关”,享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这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亦有山西东大门之称。
      从东汉后期董卓驻兵设“董卓垒”至今已有1800多年,名称也几经更改。后来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驻守,故而得名娘子关,一直沿用到现在。再后来明朝定都北京,娘子关又有“三晋之门户,京都之咽喉”的称号。】


      IP属地:智利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10-07 09:53
      回复
        我以为,大刘不管是采风、或是取材,定是离不开土生土长的山西老家。
        而山西,更是坐拥大批中国古建筑群,其气势之恢弘,格局之宏大,必定影响了大刘在创作《三体》三部曲的心境、心绪。


        IP属地:智利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10-07 10:00
        回复
          愿山西早日度过暴雨难关


          IP属地:智利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1-10-09 14: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