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吧 关注:16,247贴子:239,957

回复:想到一饭千金,想到韩信,突有所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觉得漂母至少是衣食无忧的,虽然挺辛苦……
另外,我依然觉得对于不愁衣食的人来说,周围人的关心就是最需要的,韩信的千金锦上添花,但比不上漂母当年的雪中送炭
如何报恩最好,我也不知道,但我仍然认为此文的最后一句,感情才是最重要的
突然钻起了牛角尖,韩信命令士兵筑漂母墓,那么漂母的子女干什么去了?


31楼2010-04-28 10:12
回复
    回复30楼
    这是我们的观点不同,我清高,有人评价我单蠢,或许更贴近吧
    也许走上社会我也会世俗起来,但我依然希望不要总是利来利去


    32楼2010-04-28 10:16
    回复
      回复:31楼
      所以偶才会说楼主很可能是不知人间疾苦的啊,秦末起义楚汉之争这么多年来,饿死的人都不知多少了,何况漂母也老了,估计没有养老金拿的,怎么可能还是衣食无忧啊


      33楼2010-04-28 10:18
      回复
        回复:32楼
        就算漂母没有谢绝千金回报,但是并不表示她也是利来利去的那些人啊! 你想想看,在淮河边有一大群辛苦劳动的妇人们,却只有一个漂母愿意帮助快要饿死的韩信,而她帮助这个在她眼里没出息的年轻人,只是因为不忍心看他难受罢了,当真的施恩不图报。 多年后这个年轻人居然混得很好,而且还记得她,我相信不管漂母有没有接千金,看到韩信有今天她心里已经很欣慰了。


        34楼2010-04-28 10:24
        回复
          回复:31楼
          经过多年来的战乱,人口锐减,汉初时期物质方面极度缺乏,就连贵为天子的刘邦自己都找不到四匹相同颜色的马来拉车,当时的大臣都是过得非常清苦的,更何况是本来就已经苦力了一辈子的平民百姓劳动者。 不知楼主有没有打过工呢? 在生活水平良好的现代,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打工都很累了,何况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年迈妇人。 另外,虽然韩信的千金并不是锦上添花,但是的确比不上漂母当年的雪中送炭,这是因为能力的不同,韩信身为楚王赠送千金比洗衣妇人赠饭数十日要来得轻松多了,这点我是赞同的。
          突然钻起了牛角尖,韩信命令士兵筑漂母墓,那么漂母的子女干什么去了?
          ------------------------------------------------------------------------
          估计是漂母子女建造了墓,韩信命人堆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据码头镇人(韩信和漂母的老家)传说,漂母墓原来很小,韩信命部下每人抓一把土带来堆在漂母墓上(也有人用每人用衣服兜一兜土),将漂母墓堆成二十米高的小山头,当地也称漂母墓 为泰山。漂母墓的土与四周农田的土不同,是人别处带来的黏土,干时结成胶泥状土块,下雨天走在上边又非常泥泞,据说漂母墓上长的草也与旁边农田里的草不 同,许多都可作中药,当地人说,他们就经常采漂母墓上的草作药。 清光绪年间当地县令曾立一石碑,碑上明确规定保护文物,不得取土,1999年当地村民又将从墓上滑下来的土往上培了一次。

          


          35楼2010-04-28 11:07
          回复
            首先,我只说这一段我没仔细看,不是没看过。
            第二,我引用传说,你用史料来辩驳并无漂母拒金之举,我用史料无记载韩信对漂母其他的报答,你用当地传说来辩驳说韩信为漂母筑墓……
            第三,大学生难道还有没打过工的?
            第四,我也觉得漂母看到韩信有出息心里一定很安慰,但不见得就欣赏韩信大张旗鼓的报恩之举,当初她只是可怜他才给他送饭吃,更多的还是那份单纯的善心,或者是母性
            突然觉得好无力,韩信跟张苍的确不同,如另一个帖子所说,这样想来,众人对他避之唯恐不及他也很悲哀的,只是对樊哙又何解?
            另外,YY无罪,漂母一把年纪了还在漂丝絮,可见他的子女也未必多孝顺
            


            36楼2010-04-28 13:11
            回复
              再YY一下,你的图有问题,但不是你的问题,千金可不是一人就拿得起的,无论韩信还是漂母,再加一辆车子吧


              37楼2010-04-28 13:13
              回复
                • 70.24.149.*
                回复:36楼
                另外,YY无罪,漂母一把年纪了还在漂丝絮,可见他的子女也未必多孝顺
                ==========================================================================
                那个时候,秦朝和后来多年战乱,平民百姓都过得很苦,她的子女未必就一定有能力孝顺母亲,一家人都很苦的讨生活,这个可能性貌似比较大吧? 你对於汉初时期的民生凋敝可能想象不到吧?(我是35楼)


                38楼2010-04-28 13:19
                回复
                  • 70.24.149.*
                  回复:36楼
                  第二,我引用传说,你用史料来辩驳并无漂母拒金之举,我用史料无记载韩信对漂母其他的报答,你用当地传说来辩驳说韩信为漂母筑墓……
                  ==========================================================================
                  其实偶用民间传说并不是为了帮韩信辩驳(毕竟你都说了你这是个人YY,只是因为你先引用传说,所以我希望让你了解到民间传说还有更多关於韩信报恩的部份你没有提到或是注意到,而且貌似你原本还并不知道你说的这不是正史来的,而我一开始就强调我引用的这是当地代代相传的哦。


                  39楼2010-04-28 13:28
                  回复
                    那么,今天我们又该怎样看,如果你能看到韩信知恩必报的信念,那么你不会纠结于这个恩怎么报,报了多少;如果你能看到韩信百战功劳背后的辛苦劳累,那么你不会纠结于讨封齐王的不适时机;如果你能看到韩信在三分天下甚至一统江山唾手可得的形势面前作出的忠于汉王的艰难抉择,那么你不会纠结于齐军南下击楚的行动迟缓。如果你还是纠结,还是拿出种种事情来做对比,那么我问问你,如果韩信和夏侯婴没有交集就让你纠结,那么刘邦对纪信的报答是不是让你纠结的彻夜难眠?如果韩信千金一饭的报答就让你纠结,那么季布对朱建和夏侯婴的报答是不是让你纠结的痛心疾首?如果韩信南下击楚行动不力,见利忘义请封齐王就让你纠结,那么项伯丁公英布季布等人是不是让你纠结的咬牙切齿?如果你还是纠结,好吧那我再问问你,摸着自己的良心,你问问你自己,如果你是韩信,挑衅在前你能不能做到能忍人所不能忍?衣锦还乡之后你能不能做到不杀辱己之人?掌控天下的权势在手你还能不能想到汉王对你的解衣推食?修武夺军之后你还能不能做到招兵再战?定陶夺军,徙封楚王之后你还能不能做到安分守己?如果你都能做到,那你一定会清楚了解韩信的想法和决定,你不会纠结。如果你做不到,那你有什么资格去纠结?
                        历史毕竟是公正的,两千多个春秋没有能够抹杀韩信的才干和功劳,历史又是不公的,韩信没有得到他应得的一切,直到今天,仍然非议汹汹,这里面,有的对有的错,大多数仍然是纠结于史书的记载,片面的提取出某一事件加以分析责备,而完全忘记韩信其人的可取之处。这些非议已经见得太多,疲于争辩了。而今天,竟然连千金一饭也成了非议的重点,这让我吃惊的不知该说什么好。
                        若是对待历史都以这样一个钻牛角尖的态度,那么好吧既然这里是张良吧,我可不可以问几句可笑的话,张良刺秦失败为什么还逃跑?不是说不成功便成仁吗?他是不是比不上荆轲?我可不可以理解他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韩王被项羽杀害张良为什么不以身殉?他不是世受韩恩吗?他是不是比不上王经?我可不可以理解他是一个忘恩背主的小人?汉朝建立后张良只想到自己归隐而不提醒劝告同僚,坐视大臣遭到诛杀囚禁而不去谏主,他是不是比不上范蠡和比干?我可不可以理解他是一个不讲义气、自私自利的懦夫?答案显然都是否定的,如果真这样提出问题,说我无理取闹都不为过。因此,请不要纠结历史,请将眼光放得宽广些,全面的、客观的考虑问题,正确的评价一个人、一件事。
                    P.S 我觉得这帖子应该发到韩信吧。。。


                    IP属地:江苏41楼2010-04-28 15:31
                    回复
                      你的回帖比我的帖子还长,先敬仰一个
                      首先,我并不是全面的谈韩信,我没那个精力,我只是就他一饭千金报漂母这一点谈我的感想,你扯得东西让我眼花缭乱,但跟我的主题没有直接关系
                      再来,我没有非议韩信的报恩,如果冷静看下来,我说的重点只有一个,就是一饭千金没有高尚到值得千古流芳万年敬仰的地步,看他的报恩之举,是将漂母召来赐给千金,这给我的感觉不像是报恩,更像是上位者的恩赐,我不知道漂母怎么想,如果是我的话,我更希望这孩子只是常常来串串门,唠叨些家常,或者给我修修房之类,而不是给我千金由我自己支配,以后就没下文了,我身边的很多人,尤其是老人,一大笔钱突然得到,老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收藏起来,而不是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韩信不会这么做,他跟这些人谈不来,感激归感激,能不能处得好是另一回事,这也是后来韩信被杀无人给他说话的其中一个原因,跟谁的关系都没处好,似乎也没和谁说过心里话,自视甚高,他有这个资本,但环境却不允许,他却一意孤行……
                      你说到张良,对于张良,我从来没认为他有多么的高尚,在我看来,说句难听的,他就是一个为了报仇不择手段的人,两次出尔反尔是明证,为了报恩同样不择手段,简单来说就是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其他就是利用关系,互相利用,看不出他跟谁有多大交情,最赞同的就是不慕名利,这点无可非议,我觉得很可能就是他出身贵族的缘故
                      这帖子发到韩信吧?我怕被某些极端分子淹死,不管我说了的没说的都得往我头上套,我还没那么想找虐,也没精力跟人辩驳
                      此文只是我写张良时的调剂,比较一下两人不同的报恩报仇方式,现在的观点是,张良报仇不顾一切,但是无论如何得保住性命,有命才有将来,有命就有希望,有命就可以卷土重来,楚汉战争中,刘邦逃了N次,只要有命在,就有机会获胜,重在坚持


                      42楼2010-04-28 17:39
                      回复
                        PS
                        那时的阶级还没后来的森严吧,刘邦当皇帝了仍然跟门卫什么人打招呼开玩笑,韩信未必不能常常往漂母家里串串门之类的吧?
                        说回来,我觉得韩信如果能入张苍待王陵母那样,不用完全,只要时不时去一趟她家里,嘘嘘寒问问暖,我都觉得比一次性送千金好得多,更值得传诵,而不是送过之后就觉得报完恩了,解决了一桩心事,没有牵挂了,觉得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的是关心在乎
                        回上面某一楼
                        一饭千金我知道,但传说漂母不受我就不记得从哪里看的了,如果漂母不受,我觉得更加说明了漂母的高尚,如果漂母受了,也不能说她就低俗了,一种情况可能是漂母生活不太好,但从这个方向来说则可能被人说成侮辱了韩信,因为没了下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漂母高高兴兴心安理得的受了,同样不能说她低俗,觉得这是应得的,但相比那位亭长所得,仔细算起来不是多得太多了点,这样还能心安理得的接受……我是无法理解,是我的话我只会接受折算的那一部分,再说一种情况,这是楚王的恩赐,当然应该接受……好了,越写越世俗了,大家都该骂我了
                        还是先感谢一下留言的几位,愿意跟我这么个没水平的人聊几句,教训也好蔑视也罢,好歹还是没有拿我当空气无视掉
                        谈谈报恩究竟是用利来报还是用情来报,个人各有看法,断章取义认为稳是看不起韩信?我只是为韩信可惜,不能治商贾,或许有拉不下面子的成分在,他的尊严与骄傲超出众人,张良都比不上
                        


                        43楼2010-04-28 18:07
                        回复
                          另外再另外,我这个文很颠覆传统吗?


                          44楼2010-04-28 18:11
                          回复
                            这样说吧,这文的中心思想就是:
                            一饭千金的视觉冲击力很强,但我觉得比不上嘘寒问暖的细水流长
                            韩信的战绩很辉煌,但在刘邦心中也许比不上一次主动及时的帮忙


                            45楼2010-04-28 18:48
                            回复
                              没关系啊,偶在韩信吧潜伏很久最近出来冒泡的,气氛很好没什么喷子啊,就有也是些IP党很快被删的


                              IP属地:江苏46楼2010-04-28 19: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