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3日漏签0天
太康一高家园吧 关注:159贴子:1,59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9回复贴,共1页
<<返回太康一高家园吧
>0< 加载中...

愤怒的葡萄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淮阳子轩起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斯坦贝克


  • 淮阳子轩起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25-05-13 02:12:31
广告
  • 淮阳子轩起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940年,同名电影《愤怒的葡萄》被搬上银幕,获奥斯卡最佳导演等奖项。约翰·斯坦贝克做过多家报纸的记者,他也是以记者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的。本书虽为小说,但具有强烈的写实风格,他曾陪同流民一路向西。
1920年,斯坦贝克进入斯坦福大学读书,在此期间他经常到农场和工程队去干活帮工,这使得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1937年斯坦贝克出版了《人鼠之间》,讲述了两个流离失所的农场工人的故事。
1936年8月,《旧金山新闻》恳请成名的斯坦贝克为报社报道新闻,斯坦贝克欣然接受。也正是借此机会,斯坦贝克深入了解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流民的生存现状,结识了救助站管理员汤姆·柯林斯。后来《愤怒的葡萄》的扉页上还写着:献给汤姆——他经历了书中的生活。


  • 淮阳子轩起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966年12月,64岁的斯坦贝克前往越南作报道,3个月写了52篇文章——临去世前两年,他还在握着笔。1968年12月,斯坦贝克因病去世。去世当天,他问妻子伊莱恩:“你觉得我们结婚20年来,哪一段时光让我们最快乐?”


  • 淮阳子轩起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葡萄”它象征着耶稣的子民。《圣经·约翰福音》中,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小说中“互助友爱”这个主题源自耶稣在《约翰福音》所说的话:“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
只要人们还梦想拥有一个能使自己有尊严地活着,并能收获自己独特理想的社会,那么《愤怒的葡萄》就仍然拥有读者。《愤怒的葡萄》这部小说的信念基础:每个个体是整体的一部分。
《烦恼的冬天》是斯坦贝克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烦恼的冬天”这个标题来自莎士比亚著名历史剧《理查三世》,为整部作品定下一个戏剧基调。斯坦贝克曾在斯坦福大学读英国文学。在《烦恼的冬天》中,斯坦贝克有意在模仿或借鉴莎士比亚的戏剧手法,用戏剧冲突来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 淮阳子轩起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新约·约翰福音》中,耶稣对民众布道说:“我是真葡萄树,我父亲是栽培的人。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斯坦贝克把圣经中“葡萄”的含义用进小说中,用“葡萄”来象征成千上万受尽压迫的劳苦大众,形象地表现出“葡萄”从甜美到苦涩再到愤怒的过程。
“葡萄”在圣经中的第一重意象是丰饶和希望,《出埃及记》和《民数记》中有记载:上帝呼召摩西带领他的族人去往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迦南,摩西打发去窥探迦南地的族人看到的是肥沃的土壤以及地上的葡萄,于是摩西带领60万族人开始了去往迦南地的旅途。


  • 淮阳子轩起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对于在俄克拉荷马州破产的农民来说,盛产葡萄的加利福尼亚州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福地。小说前半部分中,“葡萄”象征着约德一家的希望。葡萄与富饶和希望准确无误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燃起了人们向往新生活的希望之火,让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有了憧憬。
在约德一家准备举家搬迁时,爷爷曾说过:“让我到加利福尼亚去吧,我到了那儿,看到橙子,就要伸手去摘来吃。葡萄也行。这是我吃不厌的东西。我要从葡萄架上摘一大串来,按在脸上使劲挤,挤得汁水顺着下巴往下流。”


  • 淮阳子轩起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小说情节发展到最后,加州经历的种种苦难让佃农们大失所望,他们终于意识到这里并不是他们事先所想象的美丽天堂。相反,美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使富饶的加州变成了他们的不幸之地。当佃农们发现自己无权享受加州的丰足时,葡萄也随之变成了他们愤怒的象征。
《出埃及记》描写了以色列人为了摆脱埃及法老的残暴统治,在首领摩西的带领下,出埃及、跨红海,辗转四十年,最终到达了上帝赐予福地——迦南。与此相对应,约德一家也是在布道者吉姆·凯西的带领下,过沙漠,渡河流,历经艰辛和屈辱才到达心中的理想之地——加州。
《出埃及记》中,摩西蒙受神恩,把以色列人的十二个支派组织起来,带领他们向上帝赐予的福地挺进;《愤怒的葡萄》中,约德一家在吉姆·凯西的带领下一行12人去往他们向往的加州,期待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


2025-05-13 02:06:31
广告
  • 淮阳子轩起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小说中的人物吉姆·凯西(Jim Casy)和耶稣基督(Jesus Christ)的姓名缩写(J.C)完全一样,且二者的形象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为了苦难的人民,凯西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遇害之前对那两个打算杀害他的人说:
“听我说,你们这些人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你们是在做帮凶,让人家的孩子饿死……你们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这也令人联想到耶稣宽恕那些曾经迫害他的人,耶稣向上帝祈祷:“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 淮阳子轩起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去往迦南的途中,以色列的移民中抱怨、反叛、失信现象此起彼伏,但凭着对上帝坚定的信念,他们解决了所有危机,在上帝的指引下,最终达到了迦南地。通过这旅程,以色列人民逐渐走向思想和民族的统一,表现出了独立人格的觉醒以及心灵的解放,他们看到了自由和光明的前程,抛弃了私有欲望,消除了渎神的意念,最终树立起对上帝的坚定信仰。
与此相对应,约德一家在西迁的途程中,虽然有人不住地抱怨旅途中的苦难,私藏钱财,还有人因受不了苦,甚至弃家出走,但是他们和以色列人一样,通过艰难的历程最终获得了精神上的收益:逐步意识到只有摆脱个人和家庭的狭隘观念,与所有的穷人团结在一起,互相爱护,互相支持,才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9回复贴,共1页
<<返回太康一高家园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