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保2.0密码条款与测评方法
(一) 密码相关条款分布
以等保2.0的三级安全通用要求为例,在十个层面中,有五个层面,共十三个安全要求项包含了密码技术和管理的要求。
(二) 相关条款及测评方法简述
1. 安全通信网络
8.1.2.2 通信传输a) 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8.1.2.2 通信传输b)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
在网络通信中,通常需要对通信数据进行完整性验证,从而防止通信过程中因线路故障或恶意攻击导致的通信数据篡改;保密性则是对数据做加密处理,在网络通信中实现防窃听。主要检查通信过程中使用的是何种加密传输协议,使用的算法套件是否具有安全隐患。
2. 安全计算环境
身份鉴别
8.1.4.1 身份鉴别c) 当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若使用SSH或HTTPS协议进管理,且其中使用了安全的算法套件,通常都是符合的。对于应用系统可能在前端使用一些其他方式对用户鉴别信息加密传输,并配合后端解密。这一点需要根据应用实际情况来看。
8.1.4.1 身份鉴别d) 应采用口令、密码技术、生物技术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且其中一种鉴别技术至少应使用密码技术来实现。
采用双因素进行身份鉴别,其中一种需使用密码技术。这里的密码技术包括且不仅包括动态口令、使用数字证书的智能密码钥匙或智能IC卡等等。
动态口令技术:应使用密码技术生成动态口令(一次一密的HMAC)。若为手机短信验证码,也应使用密码技术生成。
数字证书技术:检查智能密码钥匙、智能IC卡中的数字证书,并进行验签试验。
数据传输完整性、保密性
8.1.4.7 数据完整性a) 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8.1.4.8 数据保密性a)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对于管理设备和应用的数据传输,可以直接检查其传输协议是否使用了加密协议。在内网环境中,有些应用未使用加密协议,但是相关的重要信息使用了其他方式进行完整性或保密性保护,如使用信源加密代替信道加密。系统中使用数字签名技术进行完整性保护时,则可以使用相应的公钥对抓取的签名结果进行验证。
数据传输保密性:在加密机上截取加密前后的数据,来验证数据是否加密传输。若输入和输出加密机前后的数据分别是明、密文,且加密后的数据格式符合预期,则可以判定为符合。传输传输完整性:使用抓包工具截取数据包,模拟中间人攻击,并将其中的重要数据篡改后发包,从而验证系统是否可以探测数据包被破坏。
数据存储完整性、保密性
8.1.4.7数据完整性b) 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8.1.4.8 数据保密性b) 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
数据存储完整性,通过检查保护完整性的数据格式(如签名长度、MAC长度)符合预期;数据存储保密性,可以直接查看存储数据是否为明文存储,存储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预期。
3. 安全管理中心
8.1.5.4 集中管控b) 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对网络中的安全设备或安全组件进行管理。
检查管理安全设备或安全组件前是否建立安全信息传输通道,如使用SSH、HTTPS协议的传输路径。若使用了相应安全传输通道,检查所使用的协议的密码套件是否存在使用具有安全风险的密码算法。
4. 安全建设管理
8.1.9.3 产品采购和使用b) 应确保密码产品与服务的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主管部门的要求。
检查信息系统中所使用到的密码产品或服务供应商是否具有国密局颁发的 “商用密码产品销售许可证”或 “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许可证”。
新出台的“密码法”的第26条也明确,重要的商用密码产品,应当依法列入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目录,由具备资格的机构检测认证合格后,方可销售或者提供。商用密码服务使用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的,也是要取得该商用密码服务认证合格的。具体内容可以之后参考“密码法”相关内容。
8.1.9.7 测试验收b) 应进行上线前的安全性测试,并出具安全测试报告,安全测试报告应包含密码应用安全性测试相关内容。
访谈建设负责人和查阅相关安全测试报告,在系统上线前是否经过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密码应用安全性测试。
5. 安全运维管理
8.1.10.9 密码管理a) 应遵循密码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8.1.10.9 密码管理b) 应使用国家密码管理部门认证核准的密码技术和产品。
可以与相关负责人了解密钥方面是如何管理的,是否遵循相关标准,并检查系统中使用的密码产品是否具有商用密码产品型号证书。该证书中通常会说明该产品所遵循的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