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易学吧 关注:30贴子:151
  • 0回复贴,共1

德智体美劳的五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五行是中国古典系统理论。由于五行和八卦均与河图、洛书本质上同构,六爻卦空间曾被本人证明过是一个六维布尔向量空间,那么五行系统也应是一个五维向量空间,只不过不是布尔向量空间罢了。
因此,凡是五维的向量空间,都可以用五行来表达空间的基向量,这一组五维基向量具有金水木火土的本质和关系。这是根据近世代数的思想,将五行空间和六爻卦空间类比得出的结论。我们争取在后续文章中予以证明。
本文主要通过总结金水木火土五行与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关系,来类比推导德智体美劳“五育”与五行的关系,从而为我们开辟一条用传统的五行和易经思维范式,来研究五育的新路径。
1.五行
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土(代表纳容)。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五行与阴阳学说相融合,形成了以阴阳五行为基准的多项对应系统,如五音、五色、五时、五方、五味、五因、五脏、五常等。五行对应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数千年来不断发展扩充,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2.五常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五常”,也是我国五行系统中的一组五维基本元素构成的一个子系统。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的本质要素。
仁义礼智信具有金水木火土五行的性质。因为仁者曲直,属木。义者刚勇,属金。 礼者明上,属火。 智者聪下,属水。 土者厚重,属信。因此仁为木,木主仁;义为金,金主义;礼为火,火主礼;智为水,水主智;信为土,土主信。
将五常与五行最早联系起来的是《山海经》。其《南山经·丹穴山》曰:“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后世的儒家五常仅仅是把“德”改为“智”,即由《山海经》的“德义礼仁信”改为“仁义礼智信”,只改了一个字,顺序也略有变化。其余五岁、五色、五味、五残、五谷、五彩等均见于《山海经》。
3.五育
德智体美劳是我国当代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人类社会的教育离不开德智体美劳这个根本。党和政府总结出了这个极具概括性的“德智体美劳”的五育教育方针,作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
那么德智体美劳能够与五行对应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用易经的类比思维方法,取五育与五常的本质,来推理得出结论。
五育与五常的共同点,都是反映人的本质特征的核心要素。只是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的不同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扬弃,又有传承。比如五常中的“仁”“智”,与五育中的“德”“智”。
因此,既然五常中的“仁”“智”有五行,那么五育中的“德”“智”也有五行。不仅如此,根据五常仁为木、智为水,我们也可以得到五育德为木、智为水。这样就不仅解决了五育有五行的问题,而且还部分解决了五育是哪些五行的问题。
至于五育中体、美、劳,体为根本,体实刚健,所以属金;美为性善,丽为明亮,所以属火;劳作为基,运动为本,所以为土。
因此,德、智、体、美、劳之五行分别为木、水、金、火、土。凡是五行之间具有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德智体美劳之间也具有。
比如相生关系,生表示生助或生产,金生水——体助智生,水生木——智助德立,木生火——德助美成,火生土——美助劳功,土生金——劳助体健,这些都不难理解。且按照金、水、木、火、土的习惯和生克关系排列,则刚好对应体、智、德、美、劳,与人类对五育的认识和发展顺序完全一致。
再比如相克关系,克表示控制或排斥,金克木——人脑决定意识,本我决定品德;木克土——意识控制行为,德性制约劳动;土克水——劳动决定智慧,创造使人进步;水克火——智慧制约美丑,内涵外化于表;火克金——美言发于内心,善行决定健康。这些也都容易理解。
五育具有五行的基本特征,对我们利用五行、易经等传统范式和模型,来研究德智体美劳之间的关系和发展、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条新颖而有效的途径,拓展了更为广阔的运用和发展空间。
2021.9.19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9-22 14: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