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济南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曾主持元代第一次科举考试,奖掖后进。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后人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被视为元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散曲结集为《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简称《云庄乐府》,共收录他的散曲作品一百五十多首。张养浩(1269年-1329年),唐朝名相张九龄之弟弟张九皋第23代孙。曾做过监察御史。辞官归隐后,他在大明湖边建造了一所住宅。白天与三五好友泛舟湖上,饮酒赋诗唱曲,夜里则秉烛思读。
后来,朝廷曾七次下诏征用,前六次他都不为所动。第七次时,因当时发生灾害,张养浩才为救灾重返仕途。为百姓服务,最终累死在救灾岗位上。朝廷令他的次子张引袭其官,扶柩归葬家乡,还建了祠堂,初名“张公祠” ,为纪念他曾七聘而后起,后改名为“七聘堂”。
张养浩被视为元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散曲结集为《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简称《云庄乐府》,共收录他的散曲作品一百五十多首。张养浩(1269年-1329年),唐朝名相张九龄之弟弟张九皋第23代孙。曾做过监察御史。辞官归隐后,他在大明湖边建造了一所住宅。白天与三五好友泛舟湖上,饮酒赋诗唱曲,夜里则秉烛思读。
后来,朝廷曾七次下诏征用,前六次他都不为所动。第七次时,因当时发生灾害,张养浩才为救灾重返仕途。为百姓服务,最终累死在救灾岗位上。朝廷令他的次子张引袭其官,扶柩归葬家乡,还建了祠堂,初名“张公祠” ,为纪念他曾七聘而后起,后改名为“七聘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