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祈福吧 关注:5,642贴子:14,598
  • 1回复贴,共1

转贴:灾后心理辅导

收藏回复

  • 123.4.38.*
灾后心理辅导-关注人群     
《灾后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手册》
一是遇难者家属;
二是旁观者,包括幸存者、目击者;
三是外围人群,包括救援人员、官员、记者、遇难者同事,以及通过媒体间接体验到灾难冲击的一类人。
灾后心理辅导-阶段     
灾后心理辅导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应激阶段,涵盖了灾难发生和之后很短一些时间。这段时间里,生存是第一要务,受灾群众会进行自救、营救他人,并从灾难中尽可能抢救财产。在这一阶段,人们联合起来对抗灾难,乐观地认为会很快回到灾害之前的情况,心理问题并不明显。
第二个阶段是灾后阶段,一般是从灾后几天到几周之内。在这一阶段,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凸显出来,如果没有伴随相应的心理援助,灾民马上就会因为发现灾难的损失和重建的困难,而感到强烈的失落。只有“心理救灾”与“物质救灾”同步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的救灾效果。
第三阶段是恢复和重建阶段,这个阶段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特大地震灾害给人们心理造成的伤害往往是长期的。199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20周年时,唐山开滦精神卫生中心曾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1813人中,有402人患有延迟性应激障碍,占22.1%。
在灾后阶段,则应该对受灾人员、抗灾人员进行心理筛查,进行心理干预。在这一阶段,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灾后心理辅导-辅导人员要求     
原则上,进行心理援助的志愿者应该是受过训练的,至少大学里是学习过心理学或受过三级心理咨询师以上的培训,一些复杂的问题可能要更专业的人来做。
对于没有心理学学科背景的志愿者,只凭热情去做危机干预其实是不合适的。这些志愿者可以作为后勤支援,心理咨询师在进行服务的时候,他们可以做一些辅助工作,但不适合独立的从事心理服务工作。
灾后心理辅导-自我调节     
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孩子一同分担悲痛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
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
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
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
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 [3]
灾后心理辅导-对学生的心理调节      
对学前阶段的教师
此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身边赖以维生的安全世界的遭受破坏,会显得特别敏感,反应也极脆弱,他们通常无法有效的以口语能力来表达自身的需求,而期待身边亲近的大人能给予积极与适当安慰。我们建议以下的一些活动,不断经验「再保证」的过程中,重建学生的安全感与自我效能感。
提供他们足够的玩具、道具,鼓励他们将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灾难中的经验与观察,灾区的教师则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于真实的玩具,随处可见的石头、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多给予孩子身体的拥抱与接触,或提供需相互碰触的团体游戏,如伦敦铁桥、大笼球等。
提供孩子绘画经验,最好有一张大的墙报纸,让孩子集体在纸面上尽情表达他的感受,之后再团体分享,需要提醒的是,画笔最好不是水彩,此时要的是鼓励孩子画出具体的东西。
孩子此时的胃口可能并不是那么好,建议以多餐的方式提供他们在生理与情绪上的补充。
用一些不具威胁性或低威胁性的活动来鼓励他们来玩保护自己的游戏,如「假如怕狗狗的小英碰到一只狗狗,她要怎么办?」「假如家里突然停电了,要怎么办?」



1楼2010-04-22 19:40回复
    • 123.4.38.*

    告知家长,在孩子睡前要多安排一些睡前活动,以建立更高的安全感。
    对学龄阶段的教师
    此阶段的儿童虽已能表达他们的经验与感受,但他们往往缺乏具体且完整陈述的能力,此外,若他们失去心爱的宠物或物品,他们难过的心情也需要相当重视与安抚。以下是一些活动上的建议:
    对低年级的学童来说,安排足够的玩具、道具,特别是一些布偶,鼓励他们将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灾难中的经验与观察仍然相当重要,灾区的教师则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于真实的玩具,随处可见的石头、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给孩子一面墙(贴好墙报纸),让他们在上面作画,可以给他们一些小主题,如地震时,我家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可以团体讨论的方式来陈述每个人的经验,注意仍可拉回到在「通则」中所曾提示过的概念,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再保证。
    让学生编故事,也可以用绘画或用接龙的方式提高大家的兴趣,以便于整理与回馈。
    以脑力激荡的方式,让大家来面对这次灾难发生后的身心症状进行调适,学生可以想出许多方法来解决教师在整理后给予回馈。
    亦可以脑力激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室内及家中的防灾预防计画演练。
    对中学阶段的教师
    此阶段的学生大都以能充分表达他们的经验与反应,唯处于同伴认同的阶段,他们往往最关心的是别人的看法,同时也认为自己已是个小大人,因此,我们建议可安排以下的活动:
    同伴间的团体讨论,让学生有机会抒发与合理化他们感受到的强烈情绪,教师可能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向他们保证,他们所感受到的强烈情绪甚至是「疯狂想法」在此灾难中都是正常的。
    让班上分为几个小团体,让他们谈谈救灾防治的工作,甚至是家园重建的工作,这可协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或对灾难的支配感,这也可让他们建立社会参与的成就感。
    设定专题讨论,如「社区重建」、「家庭重建」、「防疫」等主题,让学生能先有系统的搜集资料后,加以报告与讨论。
    对地震的正确认识,对大自然的现象作有科学根据的了解与认识,避免听信坊间的不实传说,以建立科学家实事求证的态度。
    认识「创伤后的心理重建」的意义与价值,这需要透过学校较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题演讲,或由专业的心理学文章的阅读,进行讨论。
    艺术活动的表达,可以鼓励学生从事绘画、音乐、话剧等活动,将这次的灾难经验转化为具创造力的方向。
    


    2楼2010-04-22 19: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