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囊肿吧 关注:834贴子:3,144
  • 1回复贴,共1

科普贴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研究现状(摘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且重要的一点:谨听医嘱,多问多考虑,因为是自己的选择
文献来源:中国医学工程 第 26 卷第 5 期2018 年 5 月
组织/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人员:何达,肖杰,熊云彪,刘窗溪
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s, IAC)为包裹脑脊液样液体的蛛网膜囊状结构,占所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 1.0%[1],最常见于儿童,占所有 IAC 患者的 60.0%~90.0%[2]。随着 CT、MRI等影像学设备的普遍发展和运用,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IAC 的检出率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对于需行手术治疗的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采取何种手术方式目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哪一种手术方式更具优势尚无大样本研究结果,从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出发,应寻求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1 囊 肿‐ 腹 腔 分 流 术(cystoperitoneal shunt, CPS)囊肿‐腹腔分流术其原理是将颅内蛛网膜囊肿中的囊性液体缓慢地通过体内引流管引流至患者腹内 , 继而促使囊腔内压力降低,使受压的脑组织逐渐复张至原来形态,从而让 IAC 缩小或消失。过去神经外科医师认为此手术方式难度较小、术中操作简单且治疗效果满意,故有学者认为 CPS 术是治疗较可靠的手术方式 [3]。Zhang 等 [4]对 46 例蛛网膜囊肿的患者行 CPS 术,术后临床表现均不同程度地好转,且有 95.0% 的患者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提示囊肿明显缩小。有文献报道此手术方式具有潜在的手术风险,如早期最常见的头痛反应;也有文献报道上述症状可持续存在,需反复更替分流管及分流管阀门才可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
2 显微开颅囊肿切除术 + 脑池沟通术开颅囊壁大部分切除 + 脑池沟通术是目前临床治疗 IAC 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此术式目的是不引起其他损伤下尽可能全切囊壁,与此同时将囊腔与蛛网膜下腔、大脑内脑池和脑室系统相通。当囊肿壁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不紧密时,应尽可能全部切除囊肿;反之,可只切除部分囊壁,以免损伤囊肿壁旁周围的重要结构,继而致手术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IAC 生长部位往往血供丰富,并且囊壁与周围组织关系紧密,故此术式解决以上问题的优势明显。因为囊肿周围具有重要动静脉血管、神经等组织,并且囊壁位置深在,与重要结构关系紧密,所以此手术方式带来短期并发症也较多,在囊肿粘连严重的一些病例中,若强行剥离会对周围神经血管造成损伤 , 患者多预后不良。
3 神经内镜下囊肿切除术 + 脑池沟通术因 IAC 系 囊 性 病 变, 囊 液 似 脑 脊 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样清亮透明且本身无明显血管组织等特点,为神经内镜治疗提供了清晰的术中视野、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术中便于观察造瘘口与蛛网膜下腔以及脑室脑池之间的交通情况 , 可以清楚地辨别囊肿与脑池、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的关系后造瘘,重建脑脊液循环,损伤小、效果好;故有学者认为 IAC 是神经内镜治疗的绝对手术适应证。神经内镜手术较囊肿‐腹腔分流术及显微开颅囊肿切除术还具备的优势在于可治疗位于中线结构且部位深在、开颅手术困难的囊肿。神经内镜治疗 IAC 还可与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以及立体定向等技术相结合,其微创优势更加明显。有文献报道,运用神经导航及立体定向与神经内镜技术切除透明隔囊肿较传统内镜手术切除率高、明显降低囊肿短期复发率及其术后并发症,但缺点是具有较长的手术时间及复杂的仪器设备 [12]。胡雪姣等 [13] 认为内镜手对颅内脑组织、周围重要解剖结构损伤较小,手术病死率低,高分辨率成像以及可直视下处理深部病变,而且内镜手术具有简便高效、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且平均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4 小结, 3种手术方式治疗 IAC 都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分流管堵塞、颅内及腹部的感染是囊肿腹腔分流术主要的远期并发症。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存在术中出血量大、手术的创伤面大以及愈合时间较长等短期并发症。而神经内镜手术并发症较少,并且此手术方式具有可直视、创伤小、预后好、明显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节省费用等一系列优点,故神经内镜手术被视为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首选的手术方式 [16]。神经内镜在治疗 IAC 方面较其他两种手术方式具有明确的优越性,不仅能清晰显露囊肿内的形态和结构,还能明确囊肿病变的位置及其大小,从而避免盲目操作可能带来的副损伤,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17]。虽内镜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是首选手术方式,但神经内镜手术是一种新技术,目前国内开展神经内镜的技术还不够普及,且远期效果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


1楼2021-09-16 02:58回复
    完整参考文献可以去以下寻找(医学类期刊论文网站更全,但是可能需要机构账号或者付费阅读):
    中国知网(期刊、学位论文)
    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期刊论文)
    万方数字资源系统(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外文文献)
    读秀学术搜索
    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讲座、读秀学术搜索)


    2楼2021-09-16 03: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