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风流8天涯双骄吧吧 关注:99贴子:31,608

【恭贺2010—2009电影回顾】--摘自十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十放映室的年末节目【恭贺电影回顾系列】是科教频道的几个必看节目之一。
每至岁末,看看恭贺系列,听听辛辣影评,很多片也就在回顾中瞻仰一番。
恭贺2010却在制作完成后,被广电局一句话河蟹掉,令粉丝大为失落。
所幸撰稿人在其博客上公布了文稿,总算得见庐山真面目。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2009年,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坏的一年。
中国电影市场积蓄多年的力量,终于在今年爆发。不断攀升的票房数字,以及更加诱人的愿景,让许多人期盼的“中国电影黄金十年”,仿佛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曾经高不可攀的单片亿元票房,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式大片的票房及格线,而中国电影市场上有史以来的三部单片票房超4亿元的影片,它们分别是《变形金刚2》、《建国大业》、《2012》,全部集中在2009年出现,并且均匀分布在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三个档期,构成了年度票房的基准线。
作为这种电影票房井喷式增长的基础,经过2007、2008两年的基础建设,中国电影市场的银幕数在2009年开始了令人惊讶的增长,总银幕数已经逼近6000块,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年内还会继续高速增长。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的3D电影市场,拥有的3D电影银幕数仅次于美国。如果2010年能够按照业界期望的那样成为“3D电影元年”的话,那么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将会更加可观。
但是在市场的红火热闹背后,中国电影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2009年贺岁档作为第一个有好莱坞分账大片进入的贺岁档期,气势如虹的《2012》虽然并没有直接参与贺岁档的票房争战,但它还是出乎意料地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冠军,并直接压缩了之后上映的贺岁档国产影片的市场空间。
可以预计,在未来这种挑战和威胁只会更加明显。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争夺市场空间的份额则直接关系到未来的生存问题。只是,中国电影用什么去争取观众的支持呢?2009年它们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1楼2010-04-19 15:18回复
    感觉有些影评太长了,偶截取一些精彩的片段吧。


    3楼2010-04-19 15:22
    回复
      2025-07-12 16:48:59
      广告
      疯狂的赛车》
      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疯狂的赛车》拿到了公映许可证。这个应该完全是巧合的日期,却有意无意地让《疯狂的赛车》具有了某种里程碑般的意义。凭借本片出色的品质,以及未映先红的口碑和良好的档期,《疯狂的赛车》最后取得了1亿元人民币的票房,而这种成功可以说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在异常喧闹的2008贺岁档上映的电影中,无论制作成本还是票房成绩,如果仅仅只看数字,有太多的国产电影刷新了纪录。但是真正能够对于中国电影产生影响的,以至于能够变成标志性事件的,却恰恰是这部《疯狂的赛车》。
      因为《疯狂的赛车》是一部“中等成本”的“类型片”,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如果能够在“中等成本”和“类型片”这两个方面取得突破,就获得了一次解开中国电影市场困局的机会。
      很多观众知道宁浩导演就是从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开始的。这部影片以300万的制作成本,获得了将近3000万的票房收益,虽然其中有太多不可模仿的偶然因素,但还是由此掀开了中国电影一轮低成本喜剧的投资高潮。不过对于诸多跟风者来说,这种低成本模式下的模仿,各种偶然因素实在太多,以至于成功者寥寥无几。
      从2008年的4月份起,那时还叫《银牌车手》的《疯狂的赛车》就开始不断传出即将上映的消息,然后就是一次次地推迟——五一黄金周被取消,512汶川地震,奥运会,国庆,贺岁档,《疯狂的赛车》虽然是中影力推的新人新作,但在种种必须回避的因素面前,它都只能无奈地继续等待。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十全九美》这样一部技术指标和艺术质量都异常粗糙的低成本影片,却因为能够抓住奥运档期的机会,获得了票房上的成功——而《十全九美》被认为是票房黑马的重要标志,就是票房成绩超越了《疯狂的石头》。
      对于《十全九美》这种山寨电影来说,票房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它的票房成功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复制。2008年急剧扩大的中国电影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及奥运会导致的影片类型空缺,才让这样一部粗糙和简陋的影片获得了投机成功,很难指望再有类似低成本影片能够通过这种模式获得成功。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影产业体系来说,真正能够起到完善产业结构和完成产业升级的影片,还应该是象《疯狂的赛车》这样的中等成本的类型片。
      当制作成本从300万升级到1000万后,《疯狂的赛车》带给观众的已经不仅仅是故事规模和画面质量的改变。从电影工业体系的角度出发,《疯狂的赛车》和完整工业体系下生产出来的电影产品当然还有很大差距,但这种差距已经是可以看到和衡量的了。当事情做到这一步后,剩下的仅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4楼2010-04-19 15:24
      回复
        《游龙戏凤》俺没看过这部,但看看回顾就够了。特别喜欢最后一句:作为一部爱情童话,它最后却讲述了一个让所有观众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可能会被感动的故事:作为一个丑小鸭,终有一天会有一个有钱人垂青于我,我最后就可以过上不劳而获的生活了。
        幸福是天上玻璃球的碎片,大家拼命的拾捡,却总归不会完满,爱情就是这种带点缺憾的甜蜜幸福。在《游龙戏凤》这部电影中,刘德华饰扮演一个叫程仲森的亿万富翁,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心爱之人。已经对爱情死心的程仲森经常为朋友的爱情出谋划策,自己却对爱情不以为然。可是就在不经意之间,他却遇到了舞女米兰,同时也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作为一个现代版灰姑娘的爱情故事,《游龙戏凤》的故事模式虽然经典,但却在讲述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令观众无法忍受的纰漏。这部影片在讲述一个爱情童话的时候,真的把观众当作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完全不考虑这些观众都是有着正常生活经验的成年人,只是一味地堆砌着各种幼稚的童话元素,并一厢情愿地认为,观众会认同这个故事和我们的生活有着某种联系。
        大富豪的司机爱上有一个女儿的妇女,海归女强人爱上大陆装修工人,亿万单身富豪爱上夜总会舞女,所有的人都很纯真,都信奉爱,而且都在一个幼儿园里,手拉手欢声笑语,载歌载舞。
        任何有过真正的爱情经历,感受过心灵悸动的观众,都不会把这些恶俗不堪、堪称肉麻的表演当成爱情。作为一部爱情童话,它最后却讲述了一个让所有观众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可能会被感动的故事:作为一个丑小鸭,终有一天会有一个有钱人垂青于我,我最后就可以过上不劳而获的生活了。
        


        5楼2010-04-19 15:26
        回复
          《家有喜事2009》光听就觉得很烂了,果然如此。
          作为一个原本很有口碑的香港电影系列,《家有喜事2009》彻底断绝了这个系列在内地的口碑和市场前景。本片不但水准低劣,而且毫无诚意,拉开了港产烂片2009年在内地抢钱闹剧的序幕。
          1992年第一部《家有喜事》大获成功后,直到1997年才有第二部,2009年出了第三部。但是冷饭放十多年都会馊,更不要说是一个电影创意了。没有诚意的馊饭,就算拿出来翻炒,最后炒出来的也还是馊饭。港片市道日益低迷,每个香港导演都知道,北上合拍才是出路,但是却不认真融合香港电影和内地市场的优点,只想大干快上,赶紧数钱走人,结果香港本土化的喜剧风格不但消失殆尽,还让进电影院的观众落得一身内伤。


          6楼2010-04-19 15:28
          回复
            《金钱帝国》
            在真实的香港历史中,“五亿(百度)探长”吕乐始终是一个不可不提的传奇故事。他40年代加入香港警队,从最普通的制服警员做起,一路升到香港总华探长,可谓只手遮天。在真实历史中,吕乐不仅是一个冷酷成性、靠权势进行金钱交易的恶棍,也的确还有聪明绝顶、雷厉风行的天才一面。
            1968年,如日中天的吕乐退休,1973年香港成立廉政公署,吕乐及家属潜(百度)逃到加拿大,后又至台湾定居。1976年廉政公署对吕乐发出永久通缉令。据说,至今这位叱诧一时的神秘人物仍然在台北某处过着隐居生活。
            如此传奇题材自然不可能不被香港电影界关注,上世纪90年代,先后有《跛豪》和《五亿探长雷洛》等影片被拍摄,被誉为港版的“教(百度)父”系列。而王晶导演此次翻拍这个传奇题材,因为不舍得内地市场的巨大诱惑,又不得不顾忌内地市场的诸多限制,最后将本片拍成了一部颇为古怪的香港电影,最后只能用“欲练神功,必先自(百度)宫。即便自(百度)宫,未必成功”来形容。


            9楼2010-04-19 15:36
            回复
              因为影响票房的根本因素还是资本运作和档期,影片本身的质量已经不再影响利润的产生,于是一部又一部的所谓“国产商业大片”在一次又一次的票房胜利中,已经从看不起观众演变为看不见观众。
              -----------------------
              对此颇有同感。


              10楼2010-04-19 15:36
              回复
                【博物馆奇妙夜2》
                作为大获成功的《博物馆奇妙夜》的续集,这部家庭喜剧电影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把“博物馆展品复活”这个老创意玩出新意思。结果导演肖恩•利维向《变形金刚》的导演迈克尔•贝学习了一把,把《博物馆奇妙夜2》的故事搬到由19个博物馆组成的“史密森尼博物馆群”,所以这次的策略就是“博物馆更大,博物馆更多,复活的展品更古怪”,从这一点创意来说,对于一部合家欢的家庭喜剧,还算交代得过去。
                       
                影片故事、人物的智商基本都停留在小学六年级以下,片中只有艾米•亚当斯扮演的女飞行员表演让人感到有新意,相比之下,其他人物的演出都像木偶般机械。显然影片定位于家庭观众,所以当观众看着本•斯蒂勒在银幕上的各种低幼的搞怪、搞笑段落,对于这样主动挠观众胳肢窝的电影,任何板起面孔、严肃认真的批评都会变得跟影片一样滑稽。所以,要么干脆不看,如果买票进了电影院,本•斯蒂勒绝对能让你开心傻笑九十分钟。 


                11楼2010-04-19 15:38
                回复
                  2025-07-12 16:42:59
                  广告
                  《变形金刚2》--很热闹的片,偶没看。虽然小时候很迷那个变形金刚老大。
                  《变形金刚2》一如观众之前预期的那样,“更多追逐、更多爆炸、更多机器人”,再加上165分钟的片长,完全是《变形金刚》的“加量不加价”版。不过导演迈克尔•贝对故事节奏的处理还是保持了他作为“好莱坞最大爆米花生产商”的一贯水准,全片近三个小时丝毫没有拖沓感,保证能让观众安坐在电影院里耐心看完银幕上螺丝打螺母的视觉暴力大餐。
                  被国内观众戏称为“卖拷贝”的本片导演迈克尔•贝,这次让汽车人和霸天虎从头打到尾,而且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这样一部在视觉和特效上都做到了极致的电影,对于“变形金刚”的影迷来说,对于凑热闹的暑期档观众来说,都做到了没什么可抱怨的地步。但是一定会有一部分观众在看完电影以后,会不无哀怨地想到,如果这部视觉效果非同凡响的电影能够有点剧情就更好了。
                  本片在国内公映时,由于第一部《变形金刚》所带来的良好口碑,以及国内电影银幕数量的增多,直接刺激了本片的票房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片首周票房就达到了1.8亿人民币,最后一路攀升,22天就打破了由《泰坦尼克号》在12年前创下的3.6亿人民币的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并在7月15日国内票房正式突破4亿元大关,成为国内有票房数据计算以来,第一部票房超4亿元的电影。本片最后累计票房达到4.3亿人民币,短暂地成为了2009年的票房冠军。


                  12楼2010-04-19 15:41
                  回复
                    《完美新娘》
                    2008年有一部美国恶搞喜剧片《热带惊雷》,其中有一段对话,小罗伯特. 唐尼扮演的角色对本.斯蒂勒扮演的角色谆谆教导一个“隐秘的好莱坞法则”——好莱坞电影在刻画“弱智角色”时候,这个“弱智角色”绝对不能是真的“弱智”,比如《雨人》里面的霍夫曼,其实是孤独症,智商比一般人高多了;比如《阿甘正传》,虽然真的低智商,可不但会打乒乓,还能搞外交,跟总统说笑话;总之,“弱智角色”一定得有非常人的魅力,这样电影能出彩,演员也更容易拿奖。反面的例子就是西恩•潘主演的影片《我是山姆》,西恩•潘在里面扮演了一个只有8岁智商的爸爸,结果这片子直接被人遗忘了。
                    而《完美新娘》里没有一个正常人,当他们真的在银幕上犯傻的时候,观众就崩溃了—尤其是那些真正花钱买票的观众。
                    这个片子虽然混进了电影院,但却连最基本的电影素质都不具备。作为一个号称获得了青年论坛优秀剧本奖的电影,却在94分钟的时间里连一个最基本的故事都没讲清楚。影片画面虽然被后期调色整的花里胡哨,但其基本的镜头语言完全是业余DV爱好者的水准。就如同高考作文一样,老师在评分之前,先得看字写的认真不认真,有没有错别字,然后给出个印象分。而这片子,印象分就直接扣完了,后面的东西根本就无从谈起。
                    从消费角度来说,本片没有任何消费价值。观众能去看这部电影,已经是给导演最大的面子了,如果还要让观众掏钱买票,就太过分了。 


                    13楼2010-04-19 15:42
                    回复
                      《追影》--奇葩之二----当电影结束之后,这些观众所能做到的,只能是默默起身,鸦雀无声地离开,仿佛是走错了路,在一个错误的地方,参加了一场错误的追悼会。
                      在经历过《大内密探零零狗》的摧残之后,内地电影观众没有想到,在一个月内他们接连受到第二次伤害。《追影》以一种彻底的山寨姿态,把一种对香港电影的致敬搞成了玩弄和猥亵。
                      面对这样一部完全无法形容观众绝望心情的电影,那些买了全价票的观众们其内心之懊恼我们无法猜测只能同情。当电影结束之后,这些观众所能做到的,只能是默默起身,鸦雀无声地离开,仿佛是走错了路,在一个错误的地方,参加了一场错误的追悼会。


                      15楼2010-04-19 15:45
                      回复
                        《夜•店》---看了影评,决定找来看看。
                        《夜•店》这部电影作为青年导演杨庆的处女作,采用了高清摄影机拍摄,影片成本不超过300万人民币,但在整体质量上却已经达到了值得关注的水准。这部电影也许不会成为《疯狂的石头》 那样的市场黑马, 并让观众和影评人都惊为天才之作,但是它作为一部商业诉求点十分明显的暑期电影,虽然有缺点但整体合格,基本上为中国商业类型片的及格线划定了标准。
                        《夜•店》的英文片名叫做《One Night in Supermarket》,相比花里胡哨的中文片名,这个英文片名倒是很实在地点出了故事的重点:一间超市,一个夜晚,再加上一群人,好戏就开始了。
                        两个业余绑匪,一男一女两个营业员,一个颇具喜感的群众演员,一个包租婆式的超市老板娘,一个笨贼,一个警察,再加上来来往往的顾客,如此众多的人物在超市这个固定空间内轮番出场,却都个性十足,形象生动,整个故事中幽默、闹剧、爱情、动作、悬疑、青春偶像等诸多商业片元素都结合的还算自然,在国产低成本电影中算是难得的好剧本了 。虽然整个故事在结构和节奏方面也有缺陷,但对于大部分要求并不苛刻的观众来说,这些问题是可以在观影过程中被忽略的,因为片中每3到5分钟左右就会出现一个情节点,能够一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直到结束。虽然这是一部商业片所应该做到的,但考虑到之前的许多国产电影,尤其是国产低成本电影中,这种主创对观众智力水平的尊重并非常见,所以我们还是要对此表示鼓励。
                        在当下电影市场上的诸多跟风之作中,真正具备电影素质的作品可以说寥寥无几,即使有一些片子在市场上因为各种原因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就其电影素质而言实在是很勉强能被称为“电影”。它们在票房上获得了预期甚至超越预期的成绩,也许对于投资人和制片人来说是开心的事情,但对于中国电影整体来说,却并非好事。因为这种票房成绩是以透支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得来的,它们现在的成绩越耀眼,对国产电影的伤害就越深远。
                        


                        16楼2010-04-19 15:48
                        回复
                          【寻找成龙》--奇葩之三。光这片名,就彻底晕了。
                          本片水准之拙劣,再次震撼了内地观众已经越来越粗壮的神经。作为一部打着“儿童片”旗号的电影,本片却讲述了一个追星男孩儿最终得以圆梦的故事。这个故事所透露出来的含义,不得不让家长们不寒而栗——它无疑是在鼓励那些幼稚的追星族少年,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地犯傻,最后就会有无数好人帮助你实现最荒诞不经的念头。
                          在拙劣的商业化类型叙事和传统的道德教化之间,《寻找成龙》的彻底迷失让无数拥有正常智力的观众感到深深的叹服。再加上本片如同电视剧般的摄影和剪辑水准,最后让这部所谓的“电影”成功地跻身于年度奇葩片的行列之中。
                          


                          17楼2010-04-19 15:49
                          回复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越追越失落的一部片。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可能是内地观众看过的最沉闷和最无聊的一部“哈利波特”电影。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导演把青春成长、校园喜剧、推理悬疑、奇幻、动作等诸多类型中最糟糕的部分准确地挑选了出来,然后用这些东西堆砌出了这部沉闷的视觉奇观电影。如果不是偶尔出现的那些视觉奇观场面,对于并非原著小说粉丝的观众来说,这两个半小时将会如同史诗般漫长。
                            混乱平庸的故事让本片彻底沦为了一部依靠电脑特效场景来撑场面和时间的视觉奇观电影,没有这些视觉奇观的支持,本片就是一部蹩脚的校园青春推理悬疑剧。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第六部,它又无法在视觉奇观场面上给观众新鲜的刺激,无论是巫师在麻瓜世界的争斗,还是魁地奇球比赛,没有什么是观众之前从没见过的,因此在新鲜感上无疑会大打折扣。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视觉奇观只能是调味的佐料,如果食材本身出了问题,靠猛放芥末或辣椒是无法挽救一道菜的。


                            18楼2010-04-19 15:50
                            回复
                              2025-07-12 16:36:59
                              广告
                              《冰川时代3》
                              在《冰川时代3》中,当树獭希德,猛犸象曼尼和剑齿虎迭哥进入到神秘的地下恐龙世界,开始它们的新冒险故事后,作为一部立体动画电影,它的优势就显露出来。层出不穷的追逐场面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之前从未体验过的独特感受,从而让这部就故事层面而言其实非常传统的动画片在新的电影时代再次焕发了全新光彩。对于国内观众来说,《冰川时代3》可以说是那一声吹响电影新时代到来的号角声。


                              19楼2010-04-19 15: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