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重(仲)和弟兄五人。长兄保和,落户南皮县穆家三拨,太夫人穆林氏随长子居住。
穆重和排行在二,系穆家庄穆氏始迁祖。
三弟穆太和,起初随二哥穆重和到津北,后返回沧州,落户沧州东穆家曹庄。
四弟振和曾住南皮县穆庄、赵家庄、罗张庄。
五弟义和住穆家桥东塘、西塘。
如上内容来自穆太和之五世孙穆学衍,其字天德,是明万历三十六年举人,他留一篇文字,名为“穆氏来源根由”。正是这份“穆氏来源根由”,以无可辩驳的历史史实,昭示了穆姓由南往北的来龙去脉及家族背景。
然而,除三门和二门清晰自家的渊源外,其他兄弟三人却没有这么幸运。首先是长兄穆保和,他的后人不仅对家庭的属性一无所知,甚至连始迁祖的情况都不甚明了。
穆家三拔曾有清同治十三年撰写的《穆家家谱》,在序言中写有:“若我穆氏本山左莱郡即墨(现山东省莱州府即墨县)原籍,明永乐自东徙直居于兹几百年矣。姑祖数世,诲字欠已佚传,实属憾事,即先人所志,有可靠者始为志之。”
关于原籍即墨的出处,穆姓后人认为源自《南皮县志》,而这种提法,穆姓后人予以否认,原因是当时的即墨,除住兵外,没有原始住民,最多也仅是流民,因此,穆姓原籍不会在即墨。
但是,在东光县住家坊村的穆在村有穆家家谱,该村穆姓认为原籍是在即墨。
穆家三拨穆姓存有家谱,谱云一世大支,二世祥,三世清,四世端……
谱中记载一人物:“按,状公讳朴,字子实,别号淳庵,其先博兴人,文皇帝徙富民实畿铺,有讳大支(即穆保和),子曰祥,始迁南皮,占武籍。祥生清、清生端,五兄弟各挟赀致富,代有潜德。端生公北亭,游太学文誉其都,生(丈夫?)子六,公其中子也……”这里 提到的原籍改在了博兴。
值得一提地是,这里把穆保和叫做“大支”。穆姓后人分析,很可能穆保和去世较早,后人避其称,以分枝名例做记,唤作大支。
笔者认为,由于穆保和携母生活,母亲很有可能常以乳名相称,遂留给后人印象,刻墓碑时用此称谓。
在穆氏先墓中发现石谱,写有:“一世讳大支,子曰祥,始迁南皮。”可见“大支”之称使用之广泛。
穆家三拨和穆家桥的穆姓,祖墓在一起,皆为长子穆保和的后裔。
由于穆记三拨没有早期家谱,这很有可能是该户穆姓丢失信仰的原因之一。
再说老三穆太和,他的后人不仅写下“穆姓根由”,在其自家谱系中也有独到的内容,例如,记载穆天庆时,内容是:穆天庆,字寿亭,武进士出身,洪武年间(1368—1398)曾为福建省台湾锦衣卫千户侯……
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