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机场搬迁是迟早的事,2006年的改扩建设计规模为,到2015年实现客运600万人/年,货运9万吨/年,实际是会提前实现的。新一轮改扩建到2035年实现客运1500万人/年,这个规划需要增建1条跑道,占地拆迁就是最难的问题。同时由于飞机架次密度增加(高峰时将达到2.5分钟起降一架次),机型增大(A380),噪音污染导致周边4个村近1万人整体搬迁,而飞机净空安全又导致航线4公里区域无法建设20层以上高层建筑,这就严重制约周边发展,加大机场运营成本。有国内专家建议太原机场不再论证扩建问题而是论证搬迁问题。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的机场已经实现搬迁,机场和地方双赢。首都机场为了满足2008年的奥运会需要作了重大扩建,效果很好,但是,仍然存在问题,另行选址的课题已经启动。太原机场如果搬迁选址,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太谷阳邑,一个是榆次什贴,清徐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建民用机场的条件专家共认的一般有三个:第一,距离中心城市40分钟车程(大约50公里左右);第二,半丘陵地形,飞机起降成本低;第三,规划待开发拉动区域。当然还有其它因素。清徐显然不符合做机场的基本三条,何况清徐建机场的成本会很大(一是征地费高、二是村庄搬迁费用大、三是距离太原市中心较近)。太谷阳邑、榆次什贴相对比较适宜,位置、地形都好。大家知道,这两个地方在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占领,日本为长期占领中国,这两个地方都曾经被选为建机场的位置。目前,太谷应该上下形成共识,通过积极主动的争取将太原机场搬迁在太谷阳邑(或阳邑周边)。这将成为太谷的翻身项目,也是跨越项目。从太谷卫校外迁开始,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高速路的原因,太谷开始冷背,而且可以断言还会继续冷背若干年,因为县境没有市场连带性广的企业,没有市场辐射性大的产业。没有业则不需要人,没有人则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则没有活力。人们说现在太谷冷背了,这是必然的现象。现代社会与自然社会的最大区别是人们的交往不受空间的局限,能合作发展,外省外国也愿意去(也很容易去),没有合作发展的项目,邻村上下也不来往。高速路还在继续修,高速铁路(大同至西安)也在开始修,这么多高速路使南来北往的车流人流从太谷呼啸而过,没有谁下来加油吃饭,这种局面会延续很长时期,而建设机场会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建设一个太原机场级别(4E级)的机场一般投资在150亿元-200亿元上下,占地7-8平方公里(太原机场现占用土地是6.5平方公里左右,很不足),而且需要修建直达太原市的机场大道,这个项目对太谷的拉动作用多大?建成运营后的带动作用多大?不用什么经济学专家去研究,老百姓也是可以算出来的。让专家能够将太谷阳邑作为太原机场一旦搬迁的首选地址,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要统一上下的认识,政府要想干,老百姓要愿意干。上下决心要干。其次要做出舍得牺牲让步的准备,选址占地,征地补偿,村庄搬迁,农民安置,都要有高姿态,让专家和高层决策者看得上地方,不担心矛盾。再就是需要有人争取,一个机场的搬迁新建绝不是我们修一个西外环那样容易,机场本身想不想搬(年纪大的领导肯定不愿意离退休职工也很难愿意)?省政府愿意不愿意搬(想搬就得给与支持,支持了自己还可能用不上)?国家民航局愿意不愿意搬(不仅有布局问题,而且也有投资支持的问题)?民航专家愿意不愿意搬(改扩建容易新建难)?这几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少!然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任接一任,一茬接一茬的争取,5年应该能听到信息,10应该有意向性意见,15年将大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