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宝钗则不但没有得到众人热烈的喝彩,而且成了宝玉“商榷”的对象”——这明明是放P,这里的“众人”指谁?就是宝玉、迎春和惜春而已。后二人根本不会作诗,理解有限。李纨和探春都认为是宝钗,而宝玉是否公正才值得商榷,第三十二回因湘云夸奖了宝钗,宝玉心里都不舒服,他要公正才怪!还亲口推翻了自己的话——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的评阅,我们是都服的。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一句已经超越诗中精华语句的高度,是蕴含哲理的,接近于一个质朴至极的真理,前半部分的平淡写法全是为这句做铺垫,也正是因为这一句,整首诗便化腐朽为神奇。而且我们可以看出,前面的朴实与后面的高潮,衔接得那么自然,看不出一点生拉硬扯之态,更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当冠军是无愧的。李纨是真公正的,而不是掂量人际关系做的取舍,你眼中是黑的,看谁都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