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简单地说,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我国提出的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向国际和国内社会释放了清晰、明确的政策信号,对外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责任和担当。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一是减少碳排放,二是增加碳吸收。减少碳排放可通过节能减排等途径实现,增加碳吸收需要进一步提高固碳能力。林业活动可通过增强碳吸收、保护现有碳贮存、实施碳替代等达到减排增汇目的,在“碳中和”进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全世界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分布中,森林占39%-40%,草地占33%-34%,农田占20%-22%,其他4%-7%。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91.86亿吨。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十三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储量都在2亿吨以上,折合碳汇大约7亿到8亿吨。随着植被恢复、森林质量提高、森林面积扩大等措施,森林蓄积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的时期,林业在“碳中和”进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提出的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向国际和国内社会释放了清晰、明确的政策信号,对外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责任和担当。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一是减少碳排放,二是增加碳吸收。减少碳排放可通过节能减排等途径实现,增加碳吸收需要进一步提高固碳能力。林业活动可通过增强碳吸收、保护现有碳贮存、实施碳替代等达到减排增汇目的,在“碳中和”进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全世界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分布中,森林占39%-40%,草地占33%-34%,农田占20%-22%,其他4%-7%。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91.86亿吨。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十三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储量都在2亿吨以上,折合碳汇大约7亿到8亿吨。随着植被恢复、森林质量提高、森林面积扩大等措施,森林蓄积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的时期,林业在“碳中和”进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