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2日,副省长曹卫星在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会议上脱稿5分钟专讲教师流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多种路径,但最迫切最管用的是教师交流,学生择校很大程度上择的是老师,所以一定要以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教师制度化交流。”
2012年11月,江苏省早于全国两年推行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江苏省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今后江苏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15%、骨干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总数的15%进行交流。那如何有序地推进县区内教师流动?如何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用”,促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日前记者赴多地进行了调查 “名师”去农村任教发交流津贴
人民小学是清浦区乃至淮安市的“明星学校”,此次共有12名市级骨干老师,在此次教育改革,该校12名市级骨干老师流动到薄弱学校。
“师资不均衡,教育均衡就是一句空话,而要达到这些均衡,首先是要硬件均衡。”清浦区委常委、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赵洪涛介绍称,清浦区已经投入了近6亿元“武装”城乡中小学,硬件均衡基本实现,“硬件均衡了,接下来就要推进区内的教师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