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吧 关注:825贴子:20,318

回复:刘帅与部下将领轶事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被传得神乎其神的美军不过如此,除了装备好、火力强,以及作战协调较好外,其余不值一提!”
这话可说得有点大,不过,说这话的军长刚用两小时歼灭了美军三个连,就算是吹牛,也让人觉得不算是吹大牛。
此君尹先炳,志愿军16军军长,他带的这支部队,是当时全军第一支合成军,苏械,编制也苏制,火炮坦克均作了加强,火力、机动、防护均称得上重型部队。当然,那个时候的合成部队与现在新军改后的合成部队区别还是很大的,主要差距是信息能力,现今已能做到30秒发现即摧毁,而那时的评估标准还是较传统的火力、机动、防护,——严格地说,实际上这个标准流行起来可能也还是晚些时候,机械化部队大行其道的时候。
又扯远了,回到想说的。很多人都知道刘帅注重战术,但刘帅从来不会在一些问题上本末倒置,如斗法与斗志的关系,前文讲述了给吴忠的手书,同样的,对爱将尹先炳也有类似的点拨,曾问他“一个班对一个军怎么打?”,然后提炼出主题,怎么打当然重要,但最关键还是你敢打,也即“没有斗志就谈不上战术”,这句话对尹先炳来说也是受用终生。电视剧《亮剑》所提出的“亮剑精神”,不就是出自于此吗?
尹先炳与王近山有些相像,都是猛将,敢于亮剑,都打过日军的军官团,栽也栽得很象,英雄难过美人关……因为这个,解放军少了一位中将,多了一位大校,不过以大校当军长,也算是独一份了吧(没统计过,感觉是独一份)。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1-08-24 15:16
回复
    众所周知,军改之后我国陆军组建了轻、中、重三型合成旅,均为机械化。轻中重的划分,一则因为我国国土广大,地形多样,凡地球上有的地形地貌,几乎在我国都有;另外呢,则是出于战略战役战术的考虑,需要有相当数量的部署快速、灵活机动的部队来遂行不同的任务。
    具体举例来说,西部高原山地,如今最得意的装备是15式轻坦,“打得过我的,上不来;上得来高原的,都打不过我。”,这话很是傲娇,但却是事实,15式能在青藏高原上轻松飙车,而隔壁某南亚大国的重型装备只能在半山腰喘气儿;除了西部山地,15式还适合部署在东南亚方向热带丛林地带,现役99A主战坦克到了南方就很不舒服,一不小心就陷在水田里,又或者,桥梁根本无法承受它的重量;此外,将来若是攻台,99A也未必比15或96好使,依然是地理限制,台湾的水田也能陷车,桥梁承重也达不到。
    回到主题,看一段电文,1948年1月4日,大别山致ZY:
    “在全国军队组织装备上似按所处地位与任务作通盘打算,加以轻重装备之区分。否则,我集中作战的野战军一律的分散,过于减弱,将在一较长时期使战争陷入沉寂,使敌人有喘息余地,此在今后半年到十个月内关系尤大。“
    什么意思呢?结合全文来看,意思是跃进的部队应该轻装,跃进敌后主要起一个吸引、牵制的作用,而歼灭敌人的力量则应归属于跃进部队身后的装备较重的且兵力集中的野战主力军团,总之要歼灭敌人才能解决问题。
    这封电文的背景是刘帅与ZY在商谈中原未来作战的问题,刘帅的意思是要打歼灭战,这里暂不赘述了,而有意思的是指出了轻重装备部队各自的战役战术含义,当然这是在当时的情境下指出的,还不具备一般指导意义。
    到了今天,快速轻型部队向敌纵深投送已不是新鲜事儿了,美军俄军都有这样的操作,有时候我就犯迷糊,当年跃进大别山是不是也有点“现代战争”的味道啊,只不过不是用运输机投送的兵力,而是两条腿。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1-08-24 21:43
    回复
      2025-05-23 05:56:11
      广告
      不是指挥的指挥
      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刘帅作为军委战略小组组长,参与了作战谋划,刘帅的意见对作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战是军委决策,由总参负责组织实施,战略小组相当于军委的高级幕僚机构,是没有指挥权的,按说战略小组给出的意见,总参应该吸收之后,以自己的名义发出指令,但当时总参的做法是,直接将刘帅的意见发往前线执行,相当于刘帅的建议意见通过总参变成了作战指令,刘帅也成了不是指挥的指挥之一,也因此,民间广泛传说对印自卫反击战是刘帅指挥的。


      22楼2021-08-25 19:56
      收起回复
        刘帅曾间接的保护了韦杰中将,180师在朝鲜作战失利之后,韦杰调回南京军事学院任某系主任,本来刘帅是准备让韦杰当自己主要助手一起办教育的,但是韦杰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够且志在带兵,不想继续在军校干,结果刘帅给中央军委推荐韦杰到成都军区去当副司令员,一直干到退休,文革期间由于他不在北京南京这些文革重灾区,躲过了文革十年浩劫在军中屹立不倒,他这个级别的军事将领在文革中实在属于不幸中的万幸,纵观韦杰后半生比老战友王近山混的还好一些,不得不说刘帅的行事作风也深深的影响了老部下韦杰的一生。


        IP属地:江苏24楼2021-08-27 23:16
        回复
          我的老账号复活了。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1-08-29 11:31
          回复
            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注意到皮定均打仗爱动脑子,作战机智灵活,骁勇善战,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军事人才。于是,刘伯承有意栽培这个人才,在抗战时期就多次委以重任,让他在战斗中迅速成长。抗日战争时期,皮定均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特务团团长。一次,刘伯承师长命令皮定均派人去侦察敌情,他却自己跑到敌占区去“遛大街”。结果被日本鬼子认了出来,他急中生智成功脱险,气得日军小队长大叫:“皮猴子的,大大地鬼!”从此,“皮猴子”在敌占区名声大震。1939年,皮定均率部到潞城、黎城、涉县、武安等县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他巧妙运用麻雀战、破击战、地雷战等,打得日伪军心惊肉跳。1941年,皮定均任太行军区五分区司令员,向冀南和豫北发展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8月,他参与指挥了林南战役,消灭伪军孙殿英、庞炳勋部7000余人,攻克日伪据点80余处。
            刘伯承在抗战后期又大胆放皮定均出去“单飞”。1944年9月,皮定均奉命率部孤军南渡黄河深入河南,任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与王树声一道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后又带领部队成功千里突围至华东。建国后皮定均时而坐镇台海,时而坐镇西北,长期统率一个方面军。


            26楼2021-08-31 22:23
            回复
              1948年7月,刘邓大军决定分兵攻打襄阳。襄阳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与汉江对岸的樊城互成犄角,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也在襄阳城下屡屡受挫。蒋介石深知襄阳的战略意义,派大特务头子康泽坐镇襄阳。康泽到襄阳后,采取“守襄必守山”的古训,大量修筑山头防御工事。
              刘伯承这次选定的攻擂手是六纵司令员王近山。出自红四方面军的王近山外号叫“王疯子”。但是打襄阳仅靠一股疯劲是不行的,许多人对王近山心存疑虑。刘伯承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了信心。1943年,刘伯承命令王近山从太岳军区率一个团回防延安,保卫党中央。旅长陈赓在为王近山送行时指示:“尽快赶赴延安,路上不要求战斗。”当王近山一行经过洪洞县的韩略村时,还是果断捕捉战机,一举歼灭由驻华北日军军官组织的“战地观战团”。敌少将旅团长以下120余名军官除3人漏网外,全部被歼。日军当时的全盘“扫荡”计划也因此被打乱。王近山到延安后,毛泽东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我早就听说红四方面军的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
              的确,经过刘伯承的8年调教,王近山已经成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将领了。
              因此,刘伯承稳坐中军帐,放手王近山大闹襄阳城。王近山到襄阳外围后,决定打破常规,采取撇山攻城的方案,以小部队监视山头敌军,以主力直取襄阳城。方案报至刘邓处,刘伯承笑道:“襄阳已在我掌中了!”六纵从7月9日攻城,一个星期就拿下了当年蒙古人花了多年才打下的襄阳城。战后,刘伯承论功行赏:“在襄阳攻城中,王近山指挥的六纵起了主导作用。”


              27楼2021-08-31 22:25
              回复
                6纵18旅政委李震
                回忆大杨湖:
                各团纷纷告急,正在千钧一发的时机,我拿起电话想把这种情况报告王司令员,王司令员没待我说话就告诉我“师长来了”,此外,双方再没讲别的,也同时放下了听筒,再没请求增援,赶忙把这句话告诉各团,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只字未提困难。就这样,未增加一兵一卒,坚决守住了各自阵地,待援军赶来就守敌全歼。
                回忆汝河:
                前线指挥所因电话线断了,不能将情况及时报告司令部,前敌指挥员(韦杰)不敢擅下决心,部队就停止在河畔,听候调动.......时间和情况逼着前敌指挥员非自己下定决心不可时,刘司令员与纵队的杜Z委赶到,.......全屋人的神经立刻紧张起来,眼睛全望着刘司令员,专等他的指示。“现在要用进攻手段来对付进攻的敌人,狭路相逢勇者胜,不顾一切打过去”。
                评价“刘师长”:
                将军的力量,不在于他的权力,而在于他的信仰,他能通过信仰把力量传到将士身上。当刘司令员与我们在一起时,就有恃无恐,同一个人,力量就增大了三倍。


                28楼2021-09-04 17:27
                收起回复
                  2025-05-23 05:50:11
                  广告
                  官兵对对刘帅的感情(李震):
                  人只有对自己最钦敬者的爱戴,方能出于忘我的至诚,刘邓首长未来时,我俩并非没考虑自己的安全,但刘邓首长来了之后,我俩似乎忘记了自己,全部精神都注意到他们的安全上,那种亲近胜于父子。
                  保卫刘邓首长,每个人都出于衷心和至诚,战士看到这种情况,就勇气倍增,大家相信一件事,有刘邓首长在,干部身先士卒,什么敌人都可以摧毁。


                  29楼2021-09-04 18:36
                  收起回复
                    @法律精神 来对此贴再补充点内容。


                    30楼2021-09-05 08:54
                    回复
                      激将王疯子:
                      豫东战役打得火热的时候,刘邓却把王疯子凉在一边,王近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断请战,刘邓就一句“好好休息”,待王近山憋足了疯劲,然后再出边车,直扑襄阳。王近山果然如猛虎下山,力劈三关,干净利落拿下襄阳。


                      31楼2021-09-05 09:18
                      收起回复
                        激将陈赓
                        淮海战役中激将陈赓带有一定的惩罚性质,所以此事有点避讳。
                        起因要追溯到宛东战役,由于陈赓顾惜部队伤亡,擅作主张先是放松对张兵团的钳制,后又为了弥补过失,再一次失算将部队东调,致使张兵团逃脱,战后受到刘邓的批评。
                        淮海战役开打前,刘帅带领中野司令部率两个纵队牵制敌黄张两兵团,远离淮海,陈登则以四纵司令部作为临时司令部带领四个纵队作战,由于是空前大战,怕陈赓再犯顾惜伤亡的错误,贻误战机,将陈赓扣在司令部,不放到前线。直到南平集阻击战前,由陈帅说情,陈赓立下军令状,不惜伤亡坚决完成南坪集阻击,才放到前线。由于陈赓坚决执行了总部意图,阻击战假戏做足,后撤显得逼真,黄维上钩,渡过浍河,造成了我军以浍河隔断敌军的有利态势,达成了战役意图,为我中野以弱围强创造了条件。


                        34楼2021-09-06 19:36
                        回复
                          飞舟堵黄维
                          吴忠的回忆:
                          听了张国华传达刘司令员的指示,我无法形容内心的喜悦。刘司令员站得高,看得远,抓得快,我们刚想到船,他已经为我们解决了天大的难题(注:刘帅事先就估算到,令张国华找船)。这使我不由想起了刘司令员一再强调的斗志与斗法的辩证关系,这一次我又看到了斗志斗法的光辉照耀在我们行列中,又亲身体会到斗志斗法的奥妙。伟哉,刘帅。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1-09-14 19:42
                          回复
                            伟人!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1-12-04 15:28
                            回复
                              2025-05-23 05:44:11
                              广告
                              @粒子场光剑 麻烦你把这个帖子读完,再来讨论。


                              IP属地:贵州37楼2022-03-03 11: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