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鱼吧 关注:211,662贴子:3,455,772

长江白鲟:我游过了1.5亿年,却没能游过2020年的春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有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话,那白鲟的名号(Psephurus gladius)你一定有所耳闻吧。它是长江流域特有的淡水鱼物种;是中国淡水鱼最大体长记录保持者,最大体长达7.5米,成年个体的平均体长也达到了3米;它也曾是旧大陆仅存的匙吻鲟科独苗物种,与栖身北美的匙吻鲟兄弟遥相辉映,构成了匙吻鲟科的双璧。为何说是曾经,因为白鲟真的很有可能已经灭绝了。


IP属地:广西1楼2021-08-17 22:45回复
    人类存在的过往经年,改变了整个地球,人类之所以自诩其历史"伟大",原因之一大概就是"创造力"。人类创造一切供自己使用,从而改变世界,架构了无可替代的人类社会。不管前后有多久远,"创造力"一定是人类拥有的最绝妙的能力。

    公元2020年,当国人都在病毒肆虐造就的心情忐忑中迎来21世纪第3个十年的时候,长江白鲟已然默默地灭绝于万籁俱寂的长江江底。万籁俱寂的水底世界,喧嚣放肆的人心深处,没有一处淡水能够养育"长江白鲟"了。
    宣布长江白鲟灭绝的论文发表于2019年12月23日,一篇以中国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辉为第一执笔的论文发表了。论文对白鲟捕捞个体、目击报告等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这个令人扼腕痛惜的结论——白鲟可以正式宣告灭绝了。 这条消息在2020年1月3日被媒体正式发布,但它没有在舆论中掀起半分波澜,因为人们的目光都盯在荆楚大地肆虐的新冠疫情上。


    IP属地:广西2楼2021-08-17 22:48
    收起回复
      长江白鲟是否没能游过2019年呢?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第一作者是张辉博士。他们告知我们,长江白鲟并非此时此刻才灭绝,时间完全可以上溯到2005年到2010年之间,长江白鲟就已经灭绝。
      论文对白鲟捕捞个体、目击报告等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这个令人扼腕痛惜的结论——白鲟可以正式宣告灭绝了。
      从那时起,一个在地球上存活了1.5亿年之久的物种,完完全全地消失在地球上。

      我们目前正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战争,没有峥嵘岁月,无数热血的人暗自叹气于自己无法见证历史。
      然而我们又真的是无法见证历史吗?
      人类生活的自然界每天都有新的历史创生,旧的历史逝去,只是有些太过渺小,渺小到人类毫不在意。


      IP属地:广西3楼2021-08-17 22:50
      收起回复
        在长江,像白鲟这样的大型鱼类很难躲过渔民的渔网。即便法律禁止捕捉它们,渔民误捕的可能性也很大。
        也许继续禁渔几十年,白鲟才有可能再度出现。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8-17 22:56
        收起回复
          长江白鲟最后的身影
          这个在距今一亿五千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的古代鱼类,上一次发现是在2003年的大年初一,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了一条长江白鲟,当时那条3米多长的白鲟撞进了四川宜宾南溪县一名渔民布置的大网里,然后白鲟庞大的身躯拖着船直入江心,江心激流涌荡,渔船差点因此被掀翻。
          这是1982年以来,中国45次白鲟观测记录中最大的一只,就是在涪溪口发现的。
          这也是世界上最后一次关于白鲟的观测记录。危起伟等人在这篇论文里宣告了白鲟的灭绝,推测灭绝时间是在2005年以前。
          当时参与报道此事的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记者钟倩回忆,渔民向当地渔政部门报告此事后,当时的农业部紧急从北京调运药品到成都。而就在白鲟被捕的事情传播开来时,危起伟的电子邮箱里,也收到了全球各地鱼类科学家表达关切的大量邮件。
          如今看来,或许03年的事情早就像古旧的照片一样泛黄,而亲眼经历此事的人也极少,但是依然有人能回忆起那条长江白鲟被误捕时,身上留有一条8厘米长的伤口,它已皮肉绽开,却因水流湍急,使得施救变得极其困难,渔民只能想办法用机船把这条白鲟向水势平缓处转移,等待专家赶来。
          为了保证白鲟有活水呼吸,渔民们用脸盆一盆一盆地对白鲟浇水,左舷舀进,右舷舀出,持续了几公里的水路。作为"中国淡水鱼之王",它本能自由地在江水中搅动水波涟漪,而光景不复,满身伤痕的它连最熟悉的江水也无法亲近了,它再庞大的身躯仿佛也囿于毫厘,它屈身于渔船,它靠着一舀一舀的水,残喘存命。

          现实就是那样残忍,当天夜里,安顿在网箱中的白鲟开始"翻肚皮",正在披星戴月赶来的科学家危起伟博士只能在电话里指导,告诉渔民必须人工帮助白鲟扶正身体,才能保证它的正常呼吸。当时在场的6位渔民听后,跳进腊月冰冷刺骨的江水里,扶了白鲟整整一夜,直到它的鱼鳃张合恢复正常,重新进食。
          当危起伟赶到后发现,这是一条3.35米长、300斤重、年约25岁的雌性白鲟,体内已生成数十万颗鱼卵。他和救护团队当即决定缝合伤口,并且最快对它进行标记放流,然后实施跟踪。那时他早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打算鱼游到哪儿,船就跟到哪儿。
          为了更好地追踪白鲟,他们还与当地水利部门协调,让沿途的挖沙船停止作业。
          危起伟这样小心翼翼是有原因的,因为2002年12月时,危起伟曾有幸在南京邂逅过一条白鲟,但在人工养殖29天后,白鲟撞进水池的管道里,意外死亡。白鲟的珍贵显而易见,大家也就再不敢冒险。
          专家制定了周全的计划,计划里他们设想通过跟踪这条白鲟,研究人员找到它的洄游产卵场,发现更多的白鲟,再通过人工繁殖,实现物种延续。

          本已极度濒危的中华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大量繁殖,成为在一些大型水族馆内就能看到的生物。但是一切都没有能和设想的情况一样,仿佛是刹那间,白鲟如有命运之手操控一念生,一念死,谁也不能改变,结果又恰巧是那一念之死。
          回到长江的白鲟找回了家乡的温暖,异常兴奋,它立刻逆流向上游动,这是它向它的家乡展示它痊愈的身体,它是那样的开心,像是在宣示守护着它的家乡,在江水的两侧来来回回欢游,把追踪船上的人绕到晕船,突然又向上游游去,"仿佛有灵性,知道有人跟踪自己"。
          它好像是不愿意让陌生的人染指它珍贵的居所,它最后的居所。

          即便船上的人们有时并不能看见白鲟的身影,但是监测设备不时的能够传来"嘟嘟嘟"的声音,也能让人安心地想着,长江里至少还有白鲟的声音。
          可是这样的声音没过多久,当危起伟博士他们追踪白鲟的船只在遇险撞礁再修复之后,白鲟已然没了信号,此后几个月他们反反复复在长江里寻找,再也没能看见它的身影。
          长江白鲟就好像古文典籍里的"桃花源",寻之未果,不复得路。人们至此十几年陷入了迷茫,是否在长江水域的某个角落仍有几只白鲟在奋力的活着,只为了它们种族的延续,它们用尽全身力气游过了古老的白垩纪,游过了地球的冰封期,游过了恐龙灭绝,却没能游过公元2020年这个多难的春节。

          2003年是人们最后一次看见长江白鲟的身影,但2021年的今天,一定还有部分国人第一次听到“长江白鲟”这个名字,有人说:"我们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这句话字字泣血,宛如刀割。
          我们是否真的愿意在水族馆里看见那些我们从未见过的鱼类,它们被拘禁于玻璃墙内,没有朋友,没有家人,我们了解它们仅是从馆内竖立的简介牌上,不知哪天在新闻上看见红艳艳的"灭绝"二字时,才能在记忆里艰难的回想起它们的名字和模样,然后指着电视说:"我曾在水族馆里见过它,那时它还活着"。
          是啊,那时它们都还活着,极其艰难地活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地球上,可是现在它们都死了。


          IP属地:广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21-08-17 22:59
          收起回复
            长江白鲟最初的身影
            我们错过了1.5亿岁的这种生物,它曾经跟随地球一路成长,那些地球上没有人类的时光它们经历过,而人类最初认识到它们时已是不吝赞叹。
            在《诗经》中,有过对长江白鲟的记载:"……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鲔"即是白鲟的古称,被用来祭祀祖先,以求福祉永绵延。
            在《礼记》描述周天子春季祭祀宗庙的场景,"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而后来更有俗语讲:"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此处的象非指大象,而是指生长于江河里的长江白鲟,曾几何时,它是长江中的巨无霸,食物链的最顶端。

            我们不难从这些典籍星星点点的记载里看出古人对白鲟的尊敬,可能是在那个科学知识前所未有的时代,白鲟乃是上古化物,非凡人能及,所以献于天地祭祀祖先。
            长江白鲟在上世纪以前一直活得自在潇洒,专家说上世纪70年代长江每年25吨左右的捕捞量都未对白鲟造成严重的打击,白鲟的怀卵量极大繁衍能力并不太低。
            最终的最终,在白鲟灭绝的道路上推波助澜的仍旧是人类。当长江之上矗立起一座座新鲜的事物——巨型水坝的时候,是的,我们人类得到了最大的便利,我们为此享受到优质的能源,可是白鲟也因此濒危。
            水坝不一定是白鲟最后灭绝的直接原因,但是水坝的产生让原本健康的长江水域环境一再改变,我们即便再怎样控制,也抑制不住环境变化的速度,白鲟失去了最后生存的净土,当往昔家园不在,似乎就昭示了白鲟的生命到达尽头。水坝水库改变了白鲟鱼卵适应的水温,它们难以存活,无法繁衍。

            工厂林立于江边,人们愈发不加节制地利用资源,污染已经是地球面临的最大难题。
            《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早在几千年前,祖先就已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却仍旧愚昧的这样轮回往复着。创造力赋予我们无穷的能量,我们为满足人类的生活而努力创造,可是我们将一种力量抛诸脑后完全遗忘,那就是"敬畏",我们早已经忘记了敬畏自然,“敬畏”本身是人类对自我欲望的节制,是给人类无边无际的创造力的一个规范。


            IP属地:广西6楼2021-08-17 23:04
            回复
              白鲟怎么也留不住
              白鲟作为一种大型洄游鱼类,成年白鲟于每年清明节前后,顺着长江逆流而上,溯游至宜宾江段和四川省江安县江段产卵,幼鲟孵化后再集群顺流而下。随着个体的不断生长,它们逐渐分散开来,进入长江流域的各支流、湖泊,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育肥。其庞大的产卵量使其在七十年代还能保持每年25吨的捕捞量,捕捞压力所造成的影响还不大。
              此时的白鲟还能在滚钩和刺网之江生存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相继竣工。

              ▲葛洲坝在三峡大坝下游而且竣工更早
              葛洲坝没有修建鱼道,原因如下:
              1.国外过鱼设施对鲟鱼没有效果,当时的苏联尝试过用鱼道,升鱼机两种方法保护俄罗斯鲟和闪光鲟,两种方法都已失败告终,最终采用人工放流,坝下繁殖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2.对同样溯游的家鱼来说,鱼道的利用率可能很低,而且上游库区内宜昌产卵场也会因为大坝导致水文条件改变而消失,溯流没有意义。通过在库区投放鱼苗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不建鱼道听起来虽然很不合理,但的确有合理的原因:
              建了跟没建一样,反正还能人工繁殖
              不如不建

              ▲其他大型水利设施上的鱼道
              中华鲟人工繁殖的确取得了成功,但用人工繁殖到底能不能解决白鲟的问题呢?
              不能
              中科院水生所和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在1988-1991年开展了白鲟人工繁殖的研究,陆续饲养了三尾白鲟,但因为饲料和水质问题相继死亡,饲养时间最长半年。四川省万县市水产研究所在1973年饲养过一条雄鱼,在饲养期间精巢有所发育,但随后也因水质问题死亡。
              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在80年代对在江边拴养的一对白鲟进行催产,但收效甚微,仅取得少量精子和鱼卵,而且未能进行授精。
              白鲟亲鱼还养活不了,怎么人工繁殖?
              截流前白鲟产卵场位于宜宾的柏溪和马门溪江段,截流当年就有很多成年白鲟欲溯游而上却被拦在坝下。当时人还觉得上游的白鲟苗不能顺流而下,就让鲟苗在库区育肥,结果没想到上下游种群会一起全部消失。

              ▲研究人员于1984年在葛洲坝下发现的一尾死亡白鲟。
              白鲟的灭绝是一场纯粹彻底的人祸。上世纪70年代起,长江流域过度捕捞日益严重,那时每年捕获的白鲟总重量高达25吨,也正是从70年代起,白鲟数量一落千丈。到了80年代,白鲟就已经十分稀少了。2003年至今,学者们再怎么努力搜索也没能再寻得一条白鲟。有些学者认为,其实早在九十年代中旬,白鲟就已经步入了功能性灭绝的绝境。过度捕捞,大量水利工程建设,船舶航运,这些都是导致水中巨人白鲟陷入绝境的主要因素。然而我们却错过了拯救白鲟的最后时机 ,面对灭绝我们无能为力,只剩懊悔痛惜。

              ▲最后一条纪录的白鲟
              事到如今,一些学者依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尽力搜寻白鲟,期待着奇迹的发生。确实,近些年来有很多令人兴奋的灭绝物种再发现事件:比如消失了将近四十年的冥王切叶蜂(Megachile pluto)最近在印尼的小岛上被重新发现;再如神出鬼没的澳洲夜鹦鹉(Pezoporus occidentalis)从1912年起,该物种就只偶尔出现在观鸟者的口头报告里,直到九十年代才再次采集到尸体标本,直到2013年,人类才首次拍摄的它们的活体影像;再有如从1906年起就被认为灭绝的费岛象龟(Chelonoidis phantasticus)在2019年也重新被发现。
              事到如今,一些学者依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尽力搜寻白鲟,期待着奇迹的发生。确实,近些年来有很多令人兴奋的灭绝物种再发现事件:比如消失了将近四十年的冥王切叶蜂(Megachile pluto)最近在印尼的小岛上被重新发现;再如神出鬼没的澳洲夜鹦鹉(Pezoporus occidentalis)从1912年起,该物种就只偶尔出现在观鸟者的口头报告里,直到九十年代才再次采集到尸体标本,直到2013年,人类才首次拍摄的它们的活体影像;再有如从1906年起就被认为灭绝的费岛象龟(Chelonoidis phantasticus)在2019年也重新被发现。

              ▲论文图片,白鲟灭绝简史 ,注意看这张时间表上的文字内容
              上述几个例子虽然非常鼓舞人心,但这些个例无一例外的都发生在人迹罕至的野生环境中。反观白鲟,它们却没有这么好的天时地利。长江水系是南方的地理经济命脉,长江已经被人类彻底开发,留给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本就极为狭小,在这样的严酷环境里,白鲟等大型鱼类很难再找到合适的栖身之所,可想而知,即便长江中有残存的白鲟,他们也如一个个孤岛一般,难以再相遇繁殖,灭绝的命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有学者提出利用白鲟的基因进行克隆的拯救方案,但苦于现在实在是再难找到白鲟的新鲜样本,靠老旧的标本很难提取到完整的基因,克隆白鲟最终也只能是一种设想。


              IP属地:广西8楼2021-08-17 23:35
              回复
                关于葛州和三峡等长江水利枢纽,我这个局外人没有资格做出评价
                白鲟的种群在葛州坝建立之后就已经开始断崖式下跌,水利枢纽只不过是补刀罢了。独特的"上游产卵,下游育肥"的洄游方式让"人工放流,坝下繁殖"的美好梦想也终于让位给现实
                没法救。

                ▲这无鱼能比的下跌速度
                曾经的河伯已经被那无畏的时代拉下神坛,成为在钢铁洪流中消散的另一个灵魂。


                IP属地:广西9楼2021-08-17 23:39
                收起回复

                  一声长叹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8-17 23:50
                  回复
                    死度婊又抽疯了,抽了一楼,淦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8-17 23:56
                    收起回复
                      说到最后一条白鲟,想起了那句“家不在了,我也不用留了”


                      IP属地:英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8-18 00:04
                      收起回复
                        再见了,长江白鲟!
                        我们身处历史的洪流之中,无法亲自再见白鲟,那么就请向它们道别。
                        你是否记得前一段时间大火的《流浪地球》里的台词: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从2020年开始,我们就过得异常艰难,从长江白鲟的灭绝为开始,人类随意食用那些本该在大自然里的隐秘处生长的动物,它们生命本就脆弱,已经在尽力躲避着与人类的生活交叉,可是人类仍然没有放过它们。
                        当病毒来袭,当动物一只只死亡,物种一个个灭绝,人类一次次跌倒,这似乎不能用复仇来形容,是整个地球都病了。
                        她病倒在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里,人类对动物的有意无意地杀戮中。
                        寒冷会在春天到来时消散,新冠疫情带给国人的梦魇会在苦痛之后慢慢被遗忘,地球也会慢慢痊愈,万籁俱寂的黑暗终会在破晓后褪去。
                        但此时的我们仍需心存敬畏,各种形式的生命一定在某个隐秘的逻辑状态下相依共生,彼此尊重。

                        假如你是那条18年前的那条长江白鲟,你游向那无尽的黑暗中时,那种被一亿五千年岁月吞噬的感觉,你懂。


                        IP属地:广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21-08-18 00:24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8-18 00:42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8-18 00:59
                            回复
                              🙏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08-18 0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