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放录取通知书
回想研究生生涯与考博过程,实在是心酸,目前发个帖记录一下,给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心酸过程。
研究生保研入某医科大临床学硕,入学选导师的时候,看了名单,看到老板众多头衔,知名学者,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北大博士,教授,各种基金课题,就选择了现在这个老板。刚入学时以为前途一片光芒,Sci发到手软,然后直博走上人生巅峰,没想到都是自己美好的想象。
研究生入学后, 发现我是第一个保研选这个老板的,而且老板已经完全没有一个导师的状态了,手里一个课题也没有,手术不做,也不查房,就挂个科主任每天坐在办公室看电影,科室的事也不管不问,下面的医生各自为政,这个状态持续了6-7年了,然后停招博士5年,。
在这样的氛围下,导致组内科研氛围极差,近5年的研究生,毕业水一篇普刊或电子刊毕业,课题自己找,实验也自己找,实验进度、会不会做实验完全不问,近5年毕业的学术研究生无任何拿的出手的科研成果,专硕找一些不知名医院,学硕就直接找不到工作,在科里规培。
看到自己预想的知名博导到停止招生这样的反差, 让我极其失望与难过, 陷入深深的绝望中,保研选导师那么多选择,怎么就找了这个导师,我研究生能学到什么?我又该何去何从?
然后了解到学硕型研究生的安排,第一年上课,第二年上临床,第三年写毕业论文。这样算起来,做科研的时间只有第三年上半年了这么短的时间能做出科研成果就是见鬼了,这也难过众多学硕师兄找不到工作,哪里都去不成,只能留在科里规培。一想到这,我内心无比抗拒,下决心一定不走前面师兄的老路,一定要考上博士或者找工作,坚决不在科里规培!
然后事情出现转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家是武汉的,困在武汉半年,在这期间去武汉某医院搜集了200个新冠患者的临床病例。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写sci,选刊、学习科研软件、学习统计方法、投稿,半年时间从本专业某外科跨行到呼吸内科发了两篇4分的新冠sci,这在师生群里面掀起了一阵波浪,组内已经十年都没有研究生发 sci了,上一个发sci的还是导师5年前的最后一个博士。但与之相对,带来更多的是一些负面声音,更多人说我不务正业,瞎搞, 这让我跟他们产生了很大的隔阂。 我辛辛苦苦搜集病例,还发出了sci, 却要忍受这群毕业只发一篇普刊,还留在医院规培的师兄弟与整个研究生涯不提供任何指导老板的嬉笑与谩骂。 就这样,与他们大吵一架,从此之后我就跟他们没什么交流了,每次见面都场面都极其尴尬。
然后到了2021年考博,靠着新冠的两篇sci,报考了多个申请考核制学校,因为论文非常前沿、新颖,某985呼吸内科大牛博导非常感兴趣,成功录取。录取后,传到师生群,又引起一片哗然。但其中过程与心酸,谁又能懂,在此分享给大家!
回想研究生生涯与考博过程,实在是心酸,目前发个帖记录一下,给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心酸过程。
研究生保研入某医科大临床学硕,入学选导师的时候,看了名单,看到老板众多头衔,知名学者,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北大博士,教授,各种基金课题,就选择了现在这个老板。刚入学时以为前途一片光芒,Sci发到手软,然后直博走上人生巅峰,没想到都是自己美好的想象。
研究生入学后, 发现我是第一个保研选这个老板的,而且老板已经完全没有一个导师的状态了,手里一个课题也没有,手术不做,也不查房,就挂个科主任每天坐在办公室看电影,科室的事也不管不问,下面的医生各自为政,这个状态持续了6-7年了,然后停招博士5年,。
在这样的氛围下,导致组内科研氛围极差,近5年的研究生,毕业水一篇普刊或电子刊毕业,课题自己找,实验也自己找,实验进度、会不会做实验完全不问,近5年毕业的学术研究生无任何拿的出手的科研成果,专硕找一些不知名医院,学硕就直接找不到工作,在科里规培。
看到自己预想的知名博导到停止招生这样的反差, 让我极其失望与难过, 陷入深深的绝望中,保研选导师那么多选择,怎么就找了这个导师,我研究生能学到什么?我又该何去何从?
然后了解到学硕型研究生的安排,第一年上课,第二年上临床,第三年写毕业论文。这样算起来,做科研的时间只有第三年上半年了这么短的时间能做出科研成果就是见鬼了,这也难过众多学硕师兄找不到工作,哪里都去不成,只能留在科里规培。一想到这,我内心无比抗拒,下决心一定不走前面师兄的老路,一定要考上博士或者找工作,坚决不在科里规培!
然后事情出现转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家是武汉的,困在武汉半年,在这期间去武汉某医院搜集了200个新冠患者的临床病例。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写sci,选刊、学习科研软件、学习统计方法、投稿,半年时间从本专业某外科跨行到呼吸内科发了两篇4分的新冠sci,这在师生群里面掀起了一阵波浪,组内已经十年都没有研究生发 sci了,上一个发sci的还是导师5年前的最后一个博士。但与之相对,带来更多的是一些负面声音,更多人说我不务正业,瞎搞, 这让我跟他们产生了很大的隔阂。 我辛辛苦苦搜集病例,还发出了sci, 却要忍受这群毕业只发一篇普刊,还留在医院规培的师兄弟与整个研究生涯不提供任何指导老板的嬉笑与谩骂。 就这样,与他们大吵一架,从此之后我就跟他们没什么交流了,每次见面都场面都极其尴尬。
然后到了2021年考博,靠着新冠的两篇sci,报考了多个申请考核制学校,因为论文非常前沿、新颖,某985呼吸内科大牛博导非常感兴趣,成功录取。录取后,传到师生群,又引起一片哗然。但其中过程与心酸,谁又能懂,在此分享给大家!